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用典是否有误?

整首词咏的中心人物是周瑜,如“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词中提及的其他人物只有小乔和概括性的千古风流人物。“遥想公瑾当年——樯橹灰飞烟灭”,指的是周瑜火烧赤壁的事。但句中却出现“羽扇纶巾”,而“羽扇纶巾”乃是诸葛亮的佩饰。我曾与朋友论及此事,他说可能就是咏诸葛亮的。但我觉得说不通,不能在一首词中从未提及的人物在句子中有某人的特征就说是咏某人吧?若提到“丈八蛇矛”岂不就是咏张飞?
从政治立场看,孙刘两家当时虽未敌对,但各有所图。从个人关系看,周瑜忌恨诸葛亮,当东南风起后,还派人去七星坛刺杀诸葛亮,不会把两个不相容的人物合在一起共同欢呼战争的胜利吧!
从罗贯中描写的诸葛亮特征来看,羽扇纶巾是文士的打扮,应该没错,而周瑜是武将,绝不可能是羽扇纶巾的打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无误~~
这首诗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摘自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念奴娇·赤壁怀古 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25
没有错 因为三国演义的原因 诸葛亮的羽扇纶巾的形象深入人心 但实际上很多人都能用这个装束 周瑜其实属于文武双全的类型吧 看他与诸葛亮斗智斗勇 不难看出其实周瑜同样能做这个打扮追问

苏轼是宋代人,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苏轼所说的周瑜摇羽扇、戴纶巾必有出处,不知见于何处?

第2个回答  2011-11-26
无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