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面向东方?为什么有一个中军俑未建成??

如题所述

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面向东方?
因为秦朝位于六国的西面啊,秦国占据陕西等地,战国七雄中位于西方。他的目标是吞并东方六国,一统天下。兵马俑面向东,以示秦王雄心。 秦始皇死时六国已经统一,兵马俑也为彪炳功绩。
为什么有一个中军俑未建成?
大概是,秦始皇的晚年修筑工程很多,秦始皇是突然离世,然而始皇陵又工程浩大,于是当始皇帝去世时始皇陵也没有完工,将秦始皇下葬后,秦二世也是继承父命,继续修筑。当陈胜吴广起义后,周文打到骊山时,秦已经猝不及防,于是章邯便释放劳役的骊山工匠,一起抵御周文部队。而后的秦二世便内忧外患不断。所以最后的俑坑可能由此没有建成。

希望给楼主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4
因为兵马俑是在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为自己修建陵墓时,为了彰显自己生前的丰功伟绩和强大的帝国力量,而铸造了大量的以帝国每一位将军士兵样子的陶兵陶俑为自己殉葬,也就是今天规模浩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也就是现在的陕西骊山,秦兵马俑都面朝东方是因为秦在战国时候是处在中国的最西边的诸侯国,秦在灭六国的时候都是不断的率兵东进逐步消灭了东方六国而一统天下,秦始皇正是为了想炫耀一下自己强大的无敌于天下的军队和自己的霸业而设计了各个面朝东方的兵马俑!

大概是,秦始皇的晚年修筑工程很多,秦始皇是突然离世,然而始皇陵又工程浩大,于是当始皇帝去世时始皇陵也没有完工,将秦始皇下葬后,秦二世也是继承父命,继续修筑。当陈胜吴广起义后,周文打到骊山时,秦已经猝不及防,于是章邯便释放劳役的骊山工匠,一起抵御周文部队。而后的秦二世便内忧外患不断。所以最后的俑坑可能由此没有建成。
第2个回答  2011-12-01
我以浅薄之识回答您的问题大家共同探讨
1:军阵为何向东方
皇帝陵在兵马俑坑的西边也就是在俑坑的后方,此处自然不用太多在意。老秦人起源自陇西,那么西边也是最可靠最无需担忧的老后方,该布局代表了----始皇生前金戈铁马麾下铁军所向披靡横扫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大秦帝国,他也被推向了权利的最顶峰从诸侯国的诸侯王瞬间登极成为了——始皇帝。那么死后他的随葬军阵当然也要摆出副雄踞东方的样子,让所征服的各诸侯国及其臣民永远臣服于赢秦帝国。
2:您所说的未建成的中军俑坑,如果您去过兵马俑的话您肯定知道所谓的中军坑是在2号和3号坑的中间。
1也许当年这个坑是要建的,但2.3两坑间距太近,如果夹在其中,就无法体现秦军的军容军貌,也就是极其小气。
2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因可判死罪的失职而领导民工起义。反秦斗争随后由项羽与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中攻秦。这时赵高杀丞相李斯,杀二世,立始皇孙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一战,秦军被歼灭殆尽。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子婴出城降,秦朝灭亡。 你知道在秦始皇死后他的陵墓还未完工,这个时候也许很多计划建设的陪葬设施都为开工或建设,这个时候夹杂在内忧外患其中的秦二世哪里有机会再去搭理先皇的坟茔建设,这也是一个方面。
3 3号坑为兵马俑坑的指挥部(古称——军幕)也就是您说的中军设置,种种原因说明,留下的一个坑不过是被变更了用途或中途更改设计方案的产物。
不知以上回答是否对您有帮助,希望多探讨交流~
第3个回答  2011-12-07
秦朝位于六国的西面啊,秦国占据陕西等地,战国七雄中位于西方。他的目标是吞并东方六国,一统天下。兵马俑面向东,以示秦王雄心。 秦始皇死时六国已经统一,兵马俑也为彪炳功绩。

当陈胜吴广起义后,周文打到骊山时,秦已经猝不及防,于是章邯便释放劳役的骊山工匠,一起抵御周文部队。而后的秦二世便内忧外患不断。所以最后的俑坑可能由此没有建成。
第4个回答  2011-11-30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秦朝的国都是在咸阳,处于西部了,而当时的六国,中原,是在东部,秦始皇的兵马俑脸朝东,应该是秦始皇想逐鹿中原,一统江山的反映,虽然他是统一了全国,但他更希望他的兵马俑能永远守护他的领地,传至千秋万世,经久不衰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而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与步兵、车兵俑显然不同。它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骑兵俑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