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分为哪几种?

如题所述

目前的对联界,坦率地说,关于对联的分类,还缺少明确的理论研究,许多情况下,对联分类都带有比较明显的任意性。对联类型往往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不同类型对联的概念内涵往往模糊不清,不同类型对联之间的外延往往互相重合,等等。应当说,这些现象是有违科学分类的基本要求的。鉴于此,作者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以期抛砖引玉。

作者认为,对联分类,与任何其他分类一样,需要明确的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明确对联分类的标准;二是在某一标准下的分类,必须明确不同类型对联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并尽量避免或缩小外延的交叉与重合。

对联分类的标准可以有多种,试举如下:一是根据对联的字数多少,可将其分成长联和短联。上下联皆由较多字数组成的对联,称长联;上下联皆由较少字数组成的对联,称短联。长联攵塘�谧质�喜⑽蘧�缘慕缦蓿�毫�缍源艘嗍侵谒捣诅 ⑸形薅�邸A�扯�裕�幸韵滤睦嘟嫌写�硇缘墓鄣悖旱谝焕嘀髡乓匀�?6字或22字作为长联字数之下限(如陆伟廉先生之说);第二类主张以全联30字或40字作为长联字数之下限(如余德泉先生之说);第三类主张以全联60字或70字作为长联字数之下限(如周渊龙先生之说);第四类主张以全联90字或100字作为长联字数之下限(如常江先生之说)。究其理由,上述观点皆自成一说。相对而言,作者个人比较倾向于30字或40字之说,因为这个幅度似乎与人们对长短联通常的模糊感觉接近些。但可以说,无论以多少字数来划定长联与短联,都显得勉强,尤其是在只相差一个或几个字的情况下,就更显得生硬。实际上,长联与短联属于模糊概念的范畴,没有必要也很难在字数上划定二者的界限。其它文学体裁同样如此,如长诗和短诗,恐怕至今尚无行数上的绝对界限。因此,在选编长联和短联时,只要有了某种相对合理的统一标准,则不妨各自规定,自成一体。

二是根据对联的句子多少及句子间的相互关系,可将其分成单句联、复句联和句群联三种。上下联皆由一个单句组成的对联,称单句联;根据格律文学句子的长短,单句联一般是短联(按全联30或40字以上为长联之说)。上下联皆由两个以上分句组成复句的对联,称复句联;复句联一般介于长短联之间。上下联皆由两个以上复句组成句群(或称语段)的对联,称句群联(或称语段联);句群联一般是长联。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它和句脚的平仄安排问题有关。

三是根据对联在对仗方面的格律要求和严谨程度,可将其分为宽对、工对、巧对、绝对等。所谓宽对,即格律要求比较宽松或有所变通、对仗不太工整的对联或联句;所谓工对,亦称严对,即格律要求比较严谨、对仗工稳的对联或联句;所谓巧对,亦称妙对,即对仗颇为巧妙独特、或突出运用了某些特殊技巧的对联或联句(如果同时比较工稳的话,又可称工巧对);所谓绝对,亦可称绝妙对,即对仗难度很高或者对仗浑然天成、因而难有其它对句可与出句相匹配或者与现有对句相媲美的对联或联句。当然,宽对、工对、巧对、绝对之间,并无截然之界限。

四是根据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关系,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大多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衬托的关系。这种衬托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互相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互相对照(即所谓“反对”),通俗地说,正对即上下联立意相近,反对即上下联立意相反。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流水对”,或称“串对”),也就是上下联两个分句共同构成一个复句,上下联存在一种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复合关系。

五是根据对联的写作技巧或修辞手法,也可划分出嵌字联、回文联、谜语联、集句联、隐字联、押韵联等等。但严格说,应分别称之为嵌字格、回文格、谜语格、集句格、隐字格、押韵格等等。

六是根据对联的内容和用途划分。从理论上看,这种划分更是难以严格而完全。但从实践上看,只有这种划分才比较有意义,因为它与对联的编排体例密切相关。对联划分指的主要就是这一种。因此,作者拟对这种分类提出一点探讨。一般来说,对联都带有题或题赠的性质,因而写作对联也经常被称为题联。作者认为,按对联所题的内容和对象等的不同,大体上可将其分成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题赠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九大类。其中,每一类又可分为若干子类。现将这九大类对联简介如下:

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联等,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另外,还可分出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以前,但仍旧可观。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

6.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或向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从对联的运用情况来看,题赠联不失为一大种类。根据题赠对象的不同,题赠联一般可分为题长辈联、题同辈联、题晚辈联等若干子类。

7.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8.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这种学术性质指的是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属于上述几大类的某种专业性质。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从对联的运用范围及发展空间而言,有必要将学术联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如作者所撰写的《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一书,就以对联的方式将许多佛教人物与佛教义理比较系统地写成了一部学术专著。推而广之,也可将许多科学知识或其他学问道理用对联的方式加以撰写,并且在内容上突出其学术或专业性质。

9.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从这个意义上,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当然,上述九大类对联之间也无绝对的界限。但是总的来说,这九大类对联在类型上划分得简洁明了,在内涵上概念比较清晰,在外延上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对联,且彼此之间基本上不重合。作者在上述对联分类中,对每一个类型都有一个相对较为严谨的定义,将不同类型的交叉部分加以说明并尽量排除。所以说它们“彼此之间基本上不重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7

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当今依旧有很强的生命力。

第2个回答  2007-09-01
http://bk.baidu.com/view/2925.htm

【分类】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第3个回答  2007-09-02
就上联和下联呗。或者按内容分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