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儿时的所有故事

如题所述

  前言
  他是一位聪明绝顶的少年。
  他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少年。
  他是一位独立自强的少年。
  他是一位相貌俊朗、气宇不凡的少年。
  他是一位口吐莲花、雄辩滔滔的少年。
  他是校园里面的天才少年,也是大众面
  前的激情演说家。
  他志向高远,从小就喊出了“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
  他热心社会活动,在校内外广阔的舞台
  上展示着自己的组织才能,是当之无愧的学
  生领袖。
  他忧生忧世,爱国忧民,为救万民于水火
  之中,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远赴东瀛求
  学,寻找真理。
  他的名字叫——周恩来,这个名字光芒
  四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
  周总理,这是多么亲切的一声呼唤。在
  亿万中国人的心目中,“周总理”这三个字中

  承载了太多的思念、寄托了无限的深情、蕴含
  着崇高的敬意。
  周恩来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是波
  澜壮阔的一生,是为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
  福终身奋斗的一生。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者,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是人民真正
  的公仆,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在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10年之际,我尝试
  编写了这本《少年周恩来》一书。我从周总理
  传奇的一生中撷取了从他出生开始一直到东
  渡日本求学这一段人生经历,书中尽量用讲
  故事的手法来叙述他坎坷、传奇、丰富的早年
  生活。全书选材精当、描写生动、故事精彩,
  富有启迪性,具有教育意义和思想价值,非常
  适合少年儿童的阅读。
  本书将带领少年儿童一起去追寻周恩来
  成长的历史足迹,感受他成长中的喜怒哀乐。
  广大少年儿童可以在本书精彩的故事中去学
  习伟人的独立、自强、勤奋等优秀品质,去体
  味伟人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去感受伟人独
  特的人格魅力。周恩来生于乱世之中,当时
  的中国内外交困,国内朝廷腐败无能,国外列
  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生于这样的年代,周恩来从小对百姓生活的

  困苦、社会现实的残酷感受很深,因此,他独
  立自强、勤奋好学,少年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的宏大志向。现今社会的少年儿童
  出生于太平盛世,他们追逐各种明星,但可能
  对领袖人物了解甚少,因此,我觉得有必要让
  少年儿童通过阅读伟人少年时代的故事,去
  更全面、更深刻地接触伟人、了解历史、认识
  社会,从阅读中少年儿童可以学习伟人的优
  秀品质,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感
  情。
  周恩来是一位百年难遇的天才型人物。
  我相信,通过阅读本书,广大少年儿童会从他
  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也是我写本书的初衷。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广泛参考了已
  经出版的各种有关书籍,在此不一一列举,谨
  向这些书的作者、出版者表示衷心的感谢。鉴
  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这本书肯定也存在着
  缺点,望读者们提出批评和指正意见,谢谢了!

  投考南开
  这是一片宁静的考场。考场上只看得见乌压压一
  片正在埋头做题的脑袋。
  监考的老师表情严肃,在考场里转来转去,让原本
  就已经很凝重的空气更增添了几分紧张的气息。
  考场里考生沙沙沙答题写字的声音此起彼伏,绵
  密而细微,仿佛春蚕咀嚼桑叶的声音。对,他们都在用
  自己的方式捕捉未来的希望。
  在考场里,一位剑眉星目的少年正认真地答着题,
  现在考的一科是英文,试卷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难
  懂的英文单词。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英文考试的题目似乎有
  些难,少年看着试卷,不时地皱起眉头。这个单词好像
  以前没有学过呀,这种语法怎么这么陌生。这外文就
  是和中国的不一样,没有实际的语言环境是很难学好的。
  考试接近尾声了,考生们都纷纷抓紧最后的时间
  要把所有的题目做完。
  监考老师一声令下,考试结束了。
  那少年走出了考场,心情有几分沮丧。没想到今
  天的英文考试这么难,这次考试可能要砸在英文上面

  了。想着想着,少年就有几分自责,要是早点多啃啃英
  文就好了,这英文可是得慢慢积累起来的,想靠灵机一
  动或超常发挥可不是什么正途。
  这少年正是周恩来。这是他在沈阳参加的考试,
  他报考的是清华学堂。清华学堂正是今天著名的北京
  清华大学的前身。1911年美国“退还”了清朝一部分“庚
  子赔款”,于是清朝政府就用这笔钱办起了一所留美预
  备学校。
  清华学堂蜚声海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但
  是,它对于招考的学生英文要求很高,因此考试出的英
  文题目自然很难。
  到了放榜的时候,不出所料,周恩来没有通过它的
  英文考试。虽然遗憾地与清华学堂失之交臂,但是这
  让周恩来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业上的缺点,他决定将自
  己的英文好好补习一下。
  1913年2月,伯父获得在天津任职的机会,可以与
  伯母团聚了,他的心情非常高兴。周家的长辈在一起
  商量,觉得周恩来是一个可造之材,于是当下决定,要
  把周恩来带到天津去,重点栽培,好好培养。
  为了准备南开学校的入学考试,周恩来决定去好
  好补习自己的英文。他上了天津英算补习学校,在学
  校里他认真地学习英文,主要补习以前不懂的语法、不
  认识的单词等等,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学英文,日子过得
  很快,不知不觉中三个月已经过去了,周恩来的英文水
  平有了迅速的提高。

  1913年8月16日,对于周恩来来说,又是一个决定
  命运的日子。
  这一天,在南开学校北楼下的一个大教室里,周恩
  来参加了新生入学考试。大教室里非常安静,已经经
  历过一次考试了,周恩来心里平静了很多,他从老师手
  中接过考卷,认真审题,理清思路,沉着冷静地答起题来。
  考试的科目有三科:英文、国文和算术。英文考
  试,周恩来已经在补习学校恶补了三个月,他的英文很
  有长进,因此考得还马马虎虎。国文考试,那可是周恩
  来最擅长的,平常写什么作文他都不在话下,考试时,
  他思路开阔,文思泉涌,下笔如飞,不一会儿,一篇立意
  高远、气势磅礴、用词得体的文章就出来了。数学考
  试,当然也不在话下,他反应灵敏,思维缜密,演算迅
  速,所答的题目结果基本上没有什么错误。
  走出考场,周恩来心情舒畅,信心十足。
  考试成绩出来了,周恩来的成绩十分优异,他顺利
  进入了天津南开学校。
  南开学校位于天津南开区南开四马路,是1904年
  仿照欧美的教育制度由严修、张伯苓两人创办的一所
  四年制中学。他们两人都是思想比较开明的爱国人士,
  严修是清朝的翰林,主张教育救国,任校董;张伯苓是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留学美国,任校长。学校的师
  资力量很强,其中数学和英语老师都是从英国请来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啊。。呵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06
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