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谈谈你对师生关系的理解2.我们以该怎样维护师生关系

如题所述

1.师生关系给我们的校园生活带来新的喜悦,我们要和老师共同努力 2.(1):尊重与信任老师。(2):理解与体谅老师。(3):关心和帮助老师,和老师做朋友。

参考资料:政治教材全解上的答案,没错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1
我和我们的班主任没有隔阂,因为我是九零后,他是八零后,而且大家有很多的话题可以聊。我觉得你和你的老师有隔阂,最大原因还是年代问题,不同的年代会有不同的道德观,很多人骂我们九零后脑瘫,很不理解我们,那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我们的九零后的无奈。为什么我们会搞那些东西,那是现在社会让我们感到空虚,我们需要在无聊的生活加一些调味剂。而这些在那些长辈或者老师眼里就成了不可理喻,胡闹的行为。其实谁都没有错,错的是我们不生在一个时代,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道德观,文化观。其实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我们可以不再那么张扬,但也请那些家长和老师谅解,为什么大家不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事情和人呢》?
第2个回答  2011-11-29
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我认为“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这种“平等对话”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这种对话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双向互动的。在(课改)以前,课堂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轴心,学生绝对服从教师的“教师中心论”;而现在新课标中的“以人为本”则隐射了师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还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就很难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差生”。这恰恰违背了新课标提出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精神。只有在师生平等的情形下,才可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可能活跃思维,畅所欲言。同时,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双向的交流,双方是相互促进的。而不是以前那种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应还有“学生问教师答”等。互动是师生一种“共同”的活动,不仅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也促进教师的发展,这叫“教学相长”。
其次,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有意义的。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聊天”,而是一种启示、一种提高,这是意义建构的活动。这种“意义建构”取决于4个要素:第一是“吸收”,能接纳对方传输的有意义的信息,并迅速转化为自己的营养。第二是“宽容”,容纳对方的不同观点和意见。第三是“思考”,师生双方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可以给学生或教师以新的启迪,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第四是“提升”,通过平等对话,取长补短,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促进新意义的生成。
再次,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全身心的。师生之间的对话不仅含有教学意义上的对话,还具有心理学意义上的对话。更重要的是,“平等对话”是一种心灵上的交流。这必须以师生之间心理关系为基础,它贯穿于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的全过程。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如果师生之间不能相互了解、深刻理解和正确认知,学生对老师存在戒备心理,那么“平等对话”就无从谈起。只有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普遍的和稳定的,才能使学生产生友好、亲近、共鸣的效应,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最后,教师是平等对话的引导者。教师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一名毫无价值的旁观者或中立者,而理应成为对话过程中的价值引导者。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创设和谐情景,增进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创新;另一方面,面对争议和一些需要引导的话题,教师不是一锤定音,而是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选择,以自己的感触打动学生的心灵,在他们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产生积极的影响。

师生关系也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关系到教育的成败。
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师应摆正自身的位置,积极寻求与学生平等的层面。
我自己所带的班级,由于自己年龄比学生大不了多少,课间也经常参加学生的活动,师生有时就象朋友一样,关系比较融洽。但是师生之间有时又有一些摩擦,如有时老师正在思考一个问题,或是学生违反纪律在气头上,学生打招呼时老师会没有反映。学生会觉得很不好玩,由此产生心理障碍。有时候由于处理学生吵架问题时由于在气头上语气严厉了些,没有认真调查学生觉得受了委屈不肯合作,由此导致师生关系僵持也时而有之。
对学生的问候要经常的换位思考,对学生的问题要及时正确地处理,对学生有爱心和耐心,这样会使师生关系会更加的融洽。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是有时我们的工作结果却常常背离了我们的初衷,没有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这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爱的方法,处理方式简单化导致的。了解是爱的根基,学生需要老师的理解和爱,教师的爱不应是盲目的、随意的,它应该建立在我们对每一个学生全面、深入、客观的了解的基础之上。当我们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要尽快着手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学习特点等,熟记于心,这将为我们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创造前提,为我们选准教育的最佳突破口创造条件。以尊重为前提的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等这些都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我们要像保护珍贵瓷器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不要在那上面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痕。我们应该明白:一个没有自尊的学生是燃不起奋进的雄心的。
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掌握一些教育科学知识,这样有助于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为顺利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