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关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如题所述

措施:

1、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2、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在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和核准。

3、军权集中: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并调往外地充当节度使。继而削弱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接着,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军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使其互相牵制。

4、经济集中: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专收。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握。

扩展资料

各时期君主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

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2、确立(秦朝):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建立。

3、巩固(西汉):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三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5、加强(北宋):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6、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

7、强化衰落(明清):明朝废丞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强化的突出表现。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匡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①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②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③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1-14
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1)原因:吸取五代十国的经验教训;黄袍加身,防止兵变的再发生。
(2)措施
①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将禁军统领一分为三,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与统领军队将帅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
②集中行政权,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军权;设三司使分割财权;地方上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与知州互相牵制。
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设转运使,司法人员由文官担任。
④发展科举制度
A.表现: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决定,进士及第称为“天子门生”;科目减少,进士科最重要;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作弊;录取名额大大增加。
B.作用: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的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也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3)影响:①积极: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基础被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有利于社会发展;②消极:政府机构重叠,财政开支大,军队战斗力弱,导致“冗官”、“冗费”、“冗兵”,种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第3个回答  2011-11-13
杯酒释兵权,重用文官!
第4个回答  2011-11-13
杯酒释兵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