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采购质量管理工作

如题所述

  一、制定联合质量计划
采购现代商品,不仅购买商品本身,而且还要购买供应商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控制、技术帮助等方面的服务。要有效地购买供应商的这种服务,需要把供需双方的能力对等协调起来,协调的办法就是制定联合质量计划。联合质量计划中一般要包括经济、技术、管理等三个方面。
   二、向供应商派常驻代表  
为直接掌握供应商商品质量状况,可由采购方向供应商派出常驻代表,其主要职责是向供应商提出具体的商品质量要求,了解该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有关情况,如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产品设计、生产、包装、检验等情况,特别是对出厂前的最终检验和试验要进行监督,对供应商出具的质量证明材料要核实并确认,起到在供应商内进行质量把关的作用。
   三、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  
采购方可根据实际情况派技术人员或专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有利于全面把握供应商的综合能力,及时发现其薄弱环节并要求其改善,从而从体系上保证了供货质量。主要监督检查双方买卖合同的执行情况,重点监督检查拟购商品的质量情况。如在生产前主要是监督检查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状况;在生产中主要是监督检查各工序半成品的质量状况;在生产后主要是监督检查产成品的检验、试验及包装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对关键工序或特殊工序必须作为重点进行监督检查。
   四、及时掌握供应商生产状况的变化  
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供应商的生产状况必然也会随之变化。采购方应及时掌握其变化的情况,对生产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应要求供应商及时向采购方报告。如产品设计或结构上的重大变化、制造工艺上的重大变化、检验和试验设备及规程方面的重大变化等,供应商都应向采购方主动报告说明情况。采购方接到报告后,要认真分析情况,必要时应到供应商那直接了解,主要应弄清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供应商变更产品设计,采取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是为了提高商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对保证商品质量是有益的。但是也必须注意到,任何改变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变更的初始阶段容易造成商品质量的不稳定。这就需要通过加强最终检验和试验来把关。
   五、定期排序  
对供应商的定期排序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供应商的质量及综合能力,以及为是否保留、更换供应商提供决策依据。
   六、帮助供应商导入新的质量体系和管理方法  
为有效地控制采购商品的质量,采购方应对供应商导人自己多年总结出的先进质量管理手段和技术方法,主动地帮助、指导供应商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质量保证能力。采购方对供应商给予一定的帮助对供应商是有利的,对采购方自己也是有利的。对供应商的帮助是多方面的,主要目的不是扩大生产能力而是提高商品质量。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可帮助供应商组织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实现检验和试验的标准化、规范化。贯彻IS09000族标准,争取质量体系认证等。对供应商的帮助重点是加强商品质量的薄弱环节,解决影响商品质量的关键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2
对供应商(包括:外协厂家、销售公司等)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及物资管理流程、合格供方评定方法、退换货处理流程、仓储管理、物资防护管理、送检程序、物料跟踪管理等相关的管理文件,并监督执行;
建立合格供方名录、档案,定期评价更新;并监督考核供方产品质量、交期、服务质量;
与外协厂家进行技术沟通,确保外协件符合我公司设计要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1-10
一、在使用供方之前,一定要做评估,合格之后才能成为正式的供应商;
二、品质与采购一起建立供应商评估考核体系,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从供期,品质,价格,售后服务等几方面来评估;
三、建立合格的供应商档案,定期对重点供应商进行审核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