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八蛋的来历?

如题所述

“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讹传。 中国人自古重视德,认为最重要的排列靠前的有“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古人认为一个人的品行如果以上八德不齐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也是被人不齿的,所以对于那些不忠不孝、不讲信义不廉洁自律、不知羞耻、不懂礼节的人以“忘八德”斥之。

当然被斥为“忘八德”的人并一定是八德全无,在这八德里违反一项或者一项以上就斥之“忘八德”,“八”是个概数不是确数。

 在长期的口传过程中“忘八德”被讹传为“王八蛋”与三个字组合读音有关,因为“忘八德”出现在口语中是呼出来的,不是念出来的,被呼的词语在汉语里是有讲究的。

扩展资料

八端:

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

1、第一层面

"义"与"忠"

"义"——人间正道的向导,是道德灵魂,是道德精神境界和价值导向;

"忠"——尽己报国的责任,是道德核心,是道德自觉意识和价值目标;

2、第二层面

"悌"与"信"

"悌"——兄弟姊妹的友爱, 是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基础和价值动源。

"信"——立身兴业的基点,是道德品质,是道德人格要求和经济价值;

3、第三层面

礼"与"廉"

"礼"——人际文明的规范,是道德品质,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文明价值;

"廉"——清白正气的根基,是道德良心,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政治价值;

4、第四层面

"孝"与"耻"

"孝"—— 生生不息的爱心,是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基础和价值动源。

"耻"——人之为人的底线,是道德心理,是道德心理基础和价值选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八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忘八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2

王八蛋来源于“忘八端”,这个“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以讹传讹变成了“王八蛋”。

关于“王八”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往曾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如有人根据《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的记载,说“王八”指的是五代十国时的前蜀主王建。

因为王建年轻时乃是个无赖之徒,专门从事偷驴、宰牛、贩卖私盐的勾当,王建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八,所以和他同乡里的人都叫他“贼王八”。另一种说是,“王八”即“忘八”的谐音。

扩展资料

中国人自古重视德,认为最重要的排列靠前的有“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古人认为一个人的品行如果以上八德不齐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也是被人不齿的。

所以对于那些不忠不孝、不讲信义不廉洁自律、不知羞耻、不懂礼节的人以“忘八德”斥之。当然被斥为“忘八德”的人并一定是八德全无,在这八德里违反一项或者一项以上就斥之“忘八德”,“八”是个概数不是确数。 

在长期的口传过程中“忘八德”被讹传为“王八蛋”与三个字组合读音有关,因为“忘八德”出现在口语中是呼出来的,不是念出来的,被呼的词语在汉语里是有讲究的。

比如祭文、经文是送出来的,人名、口号等一般是呼出来的。呼出来的词语要求音调平仄有韵铿锵有力,所以在起名时这是其中要注意的方面之一。

“忘八德”(平、平、平)三个字的组合,违反了被呼词语铿锵有力的规范,所以在口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被平仄押韵的“王八蛋”(平、平、仄)所代替,一代传一代,最终让好多人迷失了这个词语的本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八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民俗专家:“王八蛋”原是“忘八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王八”一词的来源
  关于“王八”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往曾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如有人根据《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的记载,说“王八”指的是五代十国时的前蜀主王建。因为王建年轻时乃是个无赖之徒,专门从事偷驴、宰牛、贩卖私盐的勾当,王建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八,所以和他同乡里的人都叫他“贼王八”。另一种说是,“王八”即“忘八”的谐音,是指忘记了“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这八种品德的人。还有一种解释:古人误以为雄乌龟没有交配能力,雌乌龟要跟蛇交配才能下蛋,王八的蛋显然不是雌乌龟与雄乌龟交配的结果。因此,明清时期的小市民们便把妻子跟人通奸的男子称为“王八”,称他的孩子为“王八蛋”。骂人为“王八蛋”,等于骂他是母亲与人通奸生下的孩子,而不是他父亲的孩子,也就是“野种”。所以这是非常歹毒的骂人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1-10
《史记·龟策列传》载:“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大富至千万。一曰北斗龟,二曰南辰龟,三曰五星龟,四曰八凤龟,五曰二十八宿龟,六曰日月龟,七曰九洲龟,八曰王龟。”在贬龟之风日甚的时候,好事者将最后一种名龟“八王龟”简单地调换顺序,就成了“龟王八”或“王八龟”了。人们的想象力实在惊人,玩起了文字游戏,将八项德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也联系上了,因“王,忘”谐音,于是“王八”演化成“忘八”了。“忘八”便是八项德行中缺最后一项即无“耻”了。事有凑巧,在北宋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中,书曰:“王建少时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盗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于是演化出骂人的“王八蛋”,“王八羔子”等均寓有杂种语言的脏话。这是知识分子对“王八蛋”一词的解释。
“王八蛋”是民间俗语,意思是“王八下的蛋”,也就是“乌龟下的蛋”,用“王八”或“王八蛋”来骂人,开始于明清时期,与五代时期的王建没有关系。乌龟腹甲的纹理看起来像汉字的“王八”二字,“王”字在中间,“八”字在头部和尾部,从腹部中间往尾部看,是“王八”二字,往头部看,也是“王八”二字,于是人们就把乌龟戏称为“王八”。同时,古人误以为雄乌龟没有交配能力,雌乌龟要跟蛇交配才能下蛋,王八的蛋不是雌乌龟与雄乌龟交配的结果。因此,明清时期的小市民们便把妻子跟人通奸的男子称为“王八”,称他的孩子为“王八蛋”。骂人为“王八蛋”,等于骂他是母亲与人通奸生下的孩子,而不是他父亲的孩子,也就是“野种”。所以这是非常歹毒的骂人话。明清时期的人也把妓院老板娘(老鸨)的丈夫称为“王八”,又是引申义。
第4个回答  2008-04-11
为什么骂人时多骂王八蛋?
答:偶见一文说王八蛋的由来,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的八端指,考、悌、忠、信、礼、义、廉、耻。忘记了八端,忘记了做人的根本,称忘八端。长而久之以讹传讹变成了王八蛋。
原先我总不明白,乌龟或甲鱼的蛋跟咱人有什么关系,不好的人就说成是王八蛋。还把凡是与蛋有关联的词如,混蛋,卵蛋、滚蛋都变成了骂词儿。经这一说我才弄明白王八的蛋怎么会成了骂人的词。按此意推敲,被骂王八蛋的人是名正言顺了。并不是说这个人是王八的蛋。
被骂成王八蛋的:像不孝夫母的、不尊兄长的,不忠实于朋友的,奸诈欺骗的,不守诚信的人、无礼无理的无赖、背信弃义的骗子、偷人养汉的娼妇。寻花问柳的浪人,偷鸡摸狗的小人,真是名正言顺,一点都不为过。可有一种人譬如,明明是黑头发黄皮肤说汉语的人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要分中华民族的家,认敌为友,这种数典而忘其祖的人也冠名王八蛋就不公平了。他们忘了不是八端,而是连自己是什么人种都不知道了,为了与普通王八蛋有别就叫臭王八蛋、扁王八蛋、混蛋王八蛋为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