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在哪发生的?

如题所述

空城计发生在西城。“空城计”又叫“西城弄险”。西城,古县名。汉时置西城县,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西魏时移至今安康。

《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事实上,这只是郭冲在注解里编出的小故事,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攻克孟达后回驻宛城,和发生地点相隔千里,和诸葛亮对战的是张郃孔明见街亭败绩,迅速撤回汉中 。所以,此事件本身是虚构的。

扩展资料:

具体出处:

《空城计》选自《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

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

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空城计,是一种被动作战的被动行为,当那些实力空虚、因遭受意外压力被迫走投无路的一方,采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图蒙混过关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由于此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许多主动权和机遇还掌握在对方手里,因而,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不宜使用空城计,同时,此计也不宜重复、多次地运用。

在实际战略中,风险往往与机遇、利益和成功共存,“不入虎穴,焉得虎仔”,空城计的奇巧之处在于:要善于正确、及时地把握对方的战略背景、心理状态、性格特性等,因时、因地、因人地以奇异的谋略解除自己的危机。

三国时,诸葛亮之所以能大胆地以“空城”退敌,就是他能准确地惴摸到了司马懿谨慎、多疑而心虚的心理状态,而诸葛亮独出心裁、奇异的思维方式,使他成功地化解了一时的危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空城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5

“空城计”又叫“西城弄险”。西城,古县名。汉时置西城县,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西魏时移至今安康。

典故:

《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事实上,这只是郭冲在注解里编出的小故事,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攻克孟达后回驻宛城,和发生地点相隔千里,和诸葛亮对战的是张郃,孔明见街亭败绩,迅速撤回汉中。所以,此事件本身是虚构的。

扩展资料:

《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二计-空城计,指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它是根据我国古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这则汉语又讲了两个故事。张守圭接替战死的王君焕,正在修筑城墙,敌兵又突然来袭。城里没有任何守御的设备,大家惊慌失措。守圭说:“敌众我寡,又处在城池刚刚破坏之后,光用石头和弓箭是不对退敌的,应该用计谋。”

他让将士们和他一道,坐在城上,饮酒奏乐,若无其事。敌人怀疑城中有备,只有退兵。齐祖铤也用近似的方法退兵,他的做法比张守圭又多一招:等贼兵以为人走城空,不设警备时,突然命士兵大声叫唤,更将贼兵搞得糊里糊涂,只得退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空城计 (三十六计之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5-29
西城。
《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事实上,这只是郭冲在注解里编出的小故事,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攻克孟达后回驻宛城,和发生地点相隔千里,和诸葛亮对战的是张郃 ,孔明见街亭败绩,迅速撤回汉中 。所以,此事件本身是虚构的。
第3个回答  2020-05-02
我们就按照演义来说三国,空城计都不可能发生在有些人所胡说八道的今天陕西省安康市。陕西省安康市也不可能是所谓的西城。三国演义也没有胡说八道,公元228年,季汉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季汉丞相诸葛亮以赵云为疑兵出箕谷,自己率大军出祁山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曹魏在军事错误的情况下,一面在陇山一线守住防线,一面让张郃出陇县,过陇坂,直到街亭清水,断取汉军粮道。诸葛亮北伐是驻扎在西城为大本营,统筹规划北伐之事,而这次北伐是走祁山,欲从陇右平坦大道伐魏。这说明,西城绝对离陇右天水,安定,南安三郡不远,三国时期天水郡治所冀县(今天水市甘谷县),安定郡治所临泾(今庆阳市镇原县南),南安郡治所獂道县(今天水市武山县),试问诸葛亮在自己北伐粮道被断的情况下是怎么跑到数千里之外的陕南安康去摆个空城计去的?难道说诸葛亮已经打下长安准备攻略司隶了?此时诸葛亮在自己粮道被断的情况下就只能撤回陇右兵马,将主力从祁山大路迅速撤回汉中,因为只有祁山大路才能通行北伐大军,从小路撤回随时面临被魏军追上的情况,况且小路不利于大军行军。所以说,按照演义,诸葛亮只能走原路,而自己在西城弄险,那么西城只能在祁山一带,而且是个县或者军堡,不可能是郡治,因为说过,西城是个小城,而在三国,只有郡治才能算作大城了。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在历史上一个叫做西县的地方,而西县则就是今天甘肃礼县盐官镇这个地区了。如果要拿正史来说,西城的位置也在祁山一线,三国志记载:亮拨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说明诸葛亮在街亭失败后就在西县,而西城也就是诸葛亮待的位置,毕竟北伐大军在陇右,而作为北伐主帅的诸葛亮应该在军中而不是跑到数千里之外的陕南安康吧。所以不论是三国演义还是历史,都可以证实西城就是西县,而西县在三国时期又属于天水郡管辖,说明离天水郡不远,这都明显可以证实。而天水郡不可能还去管辖安康吧。也许会有人说诸葛亮没用空城计,是瞎编的,有空的去看看裴松之注的三国志,而且也没有史料证明郭冲三事是假的。所以,三国志中的记载: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虽说裴松之说是假的,但也有记载误差。况且这段的记载是诸葛亮屯军阳平关,如果说在阳平关玩空城计,那也离汉中不远。所以西城怎么都不是安康。
第4个回答  2011-11-10
“空城计”又叫“西城弄险”。《三国演义》中的所谓“西城”,应指古秦州(今甘肃天水)西南百二十里的地方。也就是说,空城计发生在西县,即今甘肃省西和县,位于天水市西南方向一百二十里的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