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是否包含蒙氏数学教育

如题所述

整体数学学习法(whole math)
整体数学学习法(whole math)整合了我们用规律和关系理解世界的所有方法。每观察到一种关系或者规律,就是在理解世界。这种理解可以出现在各个年龄段:爬楼梯、按电梯按钮、卷衣服袖子等,这些活动都是在理解世界。对于小孩子,最好先接触具体的、感官上能体会的东西,进而把它们写下来或者画下来。整体数学教学法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厨房、浴室、汽车、菜市场、商场或者地铁。它不提倡灌输式的教育,它能随时开展、全家参与。理解过程,想让孩子理解数学,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做的事情的过程。所有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一个过程。最先要做的是让孩子接触实实在在的物体,进行数数、归类、排序、描述和计算,然后再帮他学会借助图标、数字和语言,把创建的规律和看到的关系表达出来。从分发筷子到数筷子,从搭积木到按示意图搭乐高汽车,从分门别类地放衣服到旅游前先列出准备衣服,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理解数的真实含义,把数和数字符号对应起来,需要不断地探索、积累和试错。对此、家长要给与孩子支持和肯定。

技能与概念
技能是一项可以习得的行为,而且能在练习中提高。骑车、写字这些都是技能。概念则不能被直接教授,要靠个人的理解。如何实现活动的最大收益,家长需要做到不要催促、不要比较、不要过度测验、承认孩子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
用行动促进理解
数学有很多难懂的概念,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碰上了都很头疼。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东西、一起玩游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涉及跟孩子的活动,家长要摆出师傅和徒弟的合作态度。注意,你的角色不是老板,而是向导。
总之,家长要努力营造一种氛围,接受所有答案,为新思路、新实验、新答案留出空间。这样一来,孩子一高兴,就能自信的走上探索数学的道路,而且永远不会半途而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20
肯定是包含的。
蒙氏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一、日常生活教育:训练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 的习性。  二、感官教育:孩子藉由感官教具的杰作、可精练孩子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使孩子五官更敏锐、进而更聪明有智慧。   
三、数学教育:由少至多量的比较,最后引入加、减、乘、除等具体操作,而进入四则的运算、建立教学基础。   
四、语文教学:蒙台梭利博士发现儿童语言的敏感期在六岁之前;因此我们不但强调母语教学、同时培养多种语言、特别是英语的发展。   
五、文化教育(科学教育):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配备了动物、植物、历史、地理、天文、地质等玩教具,让孩子学习如何照顾动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认识各种矿物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8-22
当然包括了,国内最早做蒙氏数学的是亿童,在亿童网上有蒙氏数学的详细解释,你可以去查查。

蒙氏数学

课程理论
一、皮亚杰的幼儿数概念发展理论
皮亚杰在研究人的认知的过程中,运用临床研究的方法,观察幼儿的心智发展。在幼儿早期的数概念发展中,皮亚杰提出: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和幼儿对数的理解依赖于他们的逻辑概念的发展。如对物体排序能力的发展,数概念的发展都可以从思维的逻辑结构对应的特征来得到解释。
皮亚杰还认为,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是其主动建构的过程,而文化的传递和后天的学习经验对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建立影响不是很大。就如同,一个人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不同民族都具有的相似特征。但是,他认为教师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皮亚杰的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理论,对我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启迪作用。
1. 他认为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运算结构,这种结构对幼儿的数学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即幼儿的数概念发展与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数学知识与其它知识的不同点在于它包含一定的逻辑关系,因而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必然包含有对逻辑关系的理解与认识。
他还认为,数概念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后期成果,幼儿的数学学习与理解是在其当时的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发生的。就如同幼儿的说话是与其发音器官的成熟、理解能力的发展为前提的一样。皮亚杰指出“数概念的建构和逻辑思维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前数概念水平阶段和前逻辑思维水平阶段是相对应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因而组成了一个系统,数学运算来自逻辑思维的概括和整合。”
2. 数学知识的习得和其它的认知活动成果一样,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对外在刺激的直接反应或是来自于自己的经验,而是幼儿自己在活动中主动建构和“重新发明”的过程。也就是说,幼儿并不是通过成人的口头教育和解释来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如果幼儿自己没有建立这种主动的学习过程,即使再生动的解释也不能使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最根本的是,幼儿学习数学是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与探索的过程。因此,对幼儿的数学学习来说,活动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3. 皮亚杰强调动作在幼儿数学能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幼儿对数学的运用是认知运算内化的前提条件。幼儿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对物体的操作,是一种主动的、自律的活动。
皮亚杰指出:“假定幼儿只是从教学中获得数的观念和其它数学概念那是一个极大的错误。相反,在相当程度上,幼儿是自己独立地、自发地发展着这些观念和概念的。”在幼儿操作学具时,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这样认为:幼儿操作了,他就一定能实现这些学具中的预定功能。实际上,幼儿所获得的经验与能力,是与他们的认知水平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要使幼儿获得数概念,需要有大量的经验积累,需要在生活中有着与思维和动作相关的多方面的操作与体验活动。因此,教师应创造环境、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环境,为幼儿提供操作与体验探索的机会;还可利用蒙台梭利已经物化的数学教具,让幼儿有机会发现事物的这种数量特征以及相关的数量关系,这些过程对幼儿学习数学是大有裨益的。
在皮亚杰的研究基础上,美国学者克莱门茨的实验研究也表明,对幼儿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和数数活动的训练同样能有效地促进幼儿逻辑运算能力的发展。而且他还发现,对幼儿进行数数能力的培养更能很好地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水平会影响幼儿的符号系统的学习。如果幼儿没有达到一定的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幼儿在学习数学符号系统时就会有困难,或者学了也不懂。这再一次证明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概念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格尔曼、富森等的“数数模式”理论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尔曼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对早期幼儿数数能力的研究。通过研究,他认为幼儿数数活动在幼儿早期数概念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他发现,即使是3岁幼儿的数数都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能力,而且还表现出遵守数数原则的复杂的认知能力。
幼儿早期的这种数数能力,与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二者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富森也研究得出结果认为,幼儿早期数概念的建立与幼儿的数数能力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有助于幼儿数数技能的整合和应用,同时幼儿数数的学习经验直接影响着幼儿数概念的建立与发展,而且他们发现,幼儿的数数也是他们最初学习加、减运算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另有一种研究观点认为,幼儿的数数经验是幼儿后天学习的结果。幼儿最初的数数行为是一种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幼儿通过在实际生活和具体情境中的数数实践逐步理解了数数的含义。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是渐进的,建立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之上。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对这一能力的影响过程。
三、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理论
1. 抓住幼儿数学学习的敏感期,尊重幼儿数学发展的阶段性。
蒙台梭利在她的《发现儿童》一书中指出:幼儿不会因别人可能已经得到的东西而受到干扰。相反,一个胜利会引起人的赞美和高兴,而且还有人满心欢喜地去效仿。幼儿似乎都乐意去干“他们能干的事情”。
她认为:当我们认为幼儿的愿望不过是拥有一条知识时,我们便重复多次。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从智力上,我们是帮助幼儿去掌握这条片断的知识,可是用这种办法,却阻碍了幼儿的自我发展。
在教育幼儿时,蒙台梭利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即童年时代的每一个年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需要,如果这些需要不在最突出的时机得到满足,那么幼儿某些能力的发展将永远受到抑制。这就是她认为的幼儿能力的“关键期”。
2. 早期数学学习应建立在幼儿操作的基础上。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早期的数学学习的特点是一种典型的感知经验性学习,而不是抽象的、理性的学习。她说,我们习惯于服侍幼儿,这不仅是一个为他们服务的举动,而且是一个危险的举动,因为它容易窒息幼儿有益的自发活动,而我们没有想一想,不动手去做的幼儿是不知道如何去做的。
因此,她相信,幼儿数学教育必须以具体化的抽象来引导孩子学习数学。“具体化的抽象”是蒙台梭利数学教育中的一个突出观点。幼儿需要具体的物体来支持思维的探索,但同时,数学又是一种抽象的经验,是在实践上的抽象。所以蒙台梭利创制了蒙氏教育中所特有的蒙台梭利教具,这种教具正是她这种教育思想的体现。
蒙台梭利的教育性材料的基本原则,就是活动者协调有序,使幼儿在从事活动时,很容易就判断自己成败的程度。这些教育材料的使用,有幼儿自己探索的活动,也有群体在具体环境中一起做,一起讨论的活动。
3. 强调“有准备的环境”对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给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数学材料。这是蒙台梭利认为的必须设立“有准备”的学习环境,为幼儿可能对数概念获得真正经验和熟悉数量而提供的。她认为,对数的理解与感知,是幼儿在环境作用下发生兴趣时而实现的。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有准备的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环境不仅包括幼儿园,还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环境。她说,在教育当中最重要的是给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在传统的教育中,教育就是包括教师和幼儿这两个因素,教师教,幼儿学。但她认为,“有准备的环境”应包括教师、幼儿和环境这三个要素,而且,她把环境列为教育的第一要素。

课程特色
1. 拓展知识的同时,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2. 提供丰富的材料,在操作探索中学习。
3. 注重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体验成功。
4. 紧贴生活,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课程材料构成
教师用书:按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上下学期分为8册。每册包括详尽的理论概述、丰富的教学活动案例、系统的教学评价表三大部分。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案例流程清晰,科学有效方便教师使用。

教 具:与学具一一对应,将学具放大4倍,方便教师教学中操作演示。教具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物化”,根据数学目标精心设计,涉及到幼儿数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既有选自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和数学教育中最精华的教具,又有结合国内外最新信息改造创新的教具,非常适合现代幼儿的数学学习。

学 具:是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用来操作探索的重要材料。学具运用刀模,经过卡型,幼儿用手轻轻一顶,就能轻松取出学具各构件,可将各构件自由进行摆弄、组合、拼搭。学具与学具之间以及同种学具的不同组之间难道逐层递增,有很强的功能性、操作性和系统性。

操作册:供教师指导幼儿在园内活动中使用,可以分组完成,也可放在活动区域角中完成。活动形式多样,有连线、涂色、剪裁、粘贴等;活动内容丰富,给教师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将丰富的数学因素注入情景之中。通过操作,幼儿的直接经验得到提升,思维得到发展。

作业纸:是家庭中亲子共学的材料,可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进度,也可让教师对家庭活动做评价,实现了家园共育。作业纸特别设置了“生活中的数学”栏目,每学期提供了操作性很很强的数学亲子游戏,指导家长和孩子在家庭中开展数学活动,提示家长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程教学流程
1. 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游戏。集中幼儿注意力,调整心情或做一些与本次活动有关的小游戏作为导入。
2. 集体活动
创设一定的情景,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供幼儿操作探索,达成本次活动的基本目标。
3. 游戏活动
以丰富、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进行经验的提升。
4. 分组活动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大量的材料,让幼儿有选择性地进行活动。一般分三组:实物操作组、学具操作组和纸面操作组。三组活动或是形式不同、难易程度不同,或者相同的形式用不同的材料。
5. 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提供实物环境,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
在丰富的实物环境中,在解决每日生活中的问题时,幼儿的数学能力就得到了发展,包括空间概念、大小概念和数量概念。这种在解决问题时理解和使用概念的能力才是数学教育的目的。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实物环境,并引导和鼓励幼儿利用这些资源从而帮助幼儿积累丰富而有效的数学经验。
本课程的活动案例提供了大量的教具、学具准备。如,小班上学期的活动“归类”,它的“教具准备”是这样的:“超市游戏”;红、黄、蓝呼啦圈各一个,“学具准备”有“超市游戏”;“彩色鱼”;红、黄、蓝圆形卡片每人一张;幼儿的衣服、各类玩具等若干。由此可见,这些准备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实物环境,引导幼儿利用这些资源,可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
在每个活动案例的最后,还增加了延伸活动,既有园内延伸,又有家庭延伸即“生活中的数字”。如上述的这个活动,园内延伸可玩“娃娃家”、“开商店”等游戏,家庭延伸可带孩子逛超市,引导孩子观察超市里的物品是如何分类摆放的,买了东西回来后让孩子将物品分类。
二、通过操作活动,鼓励幼儿探索
让幼儿从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转到主动建构为主的学习,从符号为主的学习转到实际意义为主的学习,这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新《纲要》中也提到“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本课程重视幼儿操作,每个活动有集体演示操作、分组操作和个别操作,幼儿不是被动进行指定地操作,而是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能自主选择操作材料,能自主选择操作方式,这不仅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而且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反反复复的操作中主动探索。
此外,幼儿的操作不是孤立的,它可以与其他学习数学的方法有机结合,如游戏、交流、讨论等,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三、重视幼儿的体验和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
重视数学学习过程是现代幼儿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强调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操作过程。皮亚杰指出:幼儿的数理逻辑经验不是来源于物体本身,而是来源于幼儿对物体的操作和其动作的内化。数学知识是幼儿通过活动、操作,经历思维活动体验出来的,不是背出来的。教师的作用不是只给幼儿一个结果,或向幼儿要求一个结果,或满足于幼儿活动的结果,而在于多多地鼓励、支持幼儿对数学活动的探索和学习,为他们提供一个与材料相互作用、与人相互作用的学习环境。
幼儿学习的过程比要求幼儿得出一个结果更为重要。在活动过程中,有幼儿快乐的体验,有幼儿深刻的思维历程。重视幼儿的数学学习过程,就要求我们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尊重他们的探索与发现,尊重他们的解释与表达。可以通过与幼儿讨论或共同探索,使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学习加法和减法计算,本课程让幼儿从摆弄小物品和操作“加、减法板”开始,通过触觉初步感知加、减的数量关系,接下来做图画的计算,进而做点子的计算,最后进入借助数字、符号进行的计算。
四、借助学具,开展“实物化”的数学学习
本课程的学具大量借鉴了蒙台梭利的教具功能,设计了一套新的学习数学的有效工具,这些物化了的材料为幼儿提供了表象思维的工具,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学习数学。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案例中,还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内容,多层次、多程度的生活经验的材料,让幼儿和教师都有选择和调整的余地。
本课程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开展以幼儿为主体的数学教育,让幼儿主动参与、有亲自操作的空间,不是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受局限地操作。同时,还创造机会和鼓励幼儿积极地交流,表达自己的探索、做法与体验的感受。
五、与主题活动和区、角活动有机地结合
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展了主题活动,本课程可以与主题活动渗透结合,将数学活动的目标与活动主题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果我们的数学教育只能是就数学活动来开展数学活动,那只能说明我们的数学教育还是没有走进生活,走进现实世界。
日常生活和区、角活动中也可以渗透数学教育。幼儿活泼好动,探索欲望强烈,在教室中设立数学区是必要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其他区域来开展数学活动,如商店、饭店以及建筑区等,都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幼儿可以在活动区里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由选择活动材料,自己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发现各种数学现象。因此本课程注重在活动区中按近期教育目标设置各种可用于幼儿进行数活动的各种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和应用,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发现有关数现象,获得数经验。
六、适时恰当地与幼儿交谈与讨论,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有效的提问,是幼儿数学学习的一种交谈与讨论的形式。幼儿操作材料时,教师自然而然地亲近孩子,交流有关数量方面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关注与思考事物中与数量有关的特征。如:鼓励幼儿探索事物,并起个名字;鼓励幼儿把手上的东西,进行一对一的对应活动;利用户外活动的机会帮助幼儿探索和描述事物的特征;为幼儿提供很多相似的材料或差别很大的材料,从而易于使孩子体验到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把数学教育内容结合到其他领域的活动中,并在这些活动中提出有关数量方面的问题。如把相同与不同结合到游戏或活动中,向幼儿提出有关的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难度符合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既要适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幼儿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果幼儿对一些问题不能够回答,教师则可用一种愉快的方式与幼儿谈话,并通过自己的操作,引导幼儿大胆尝试。

课程教育评价
对幼儿数学活动的评价,既要关注幼儿数学知识、技能的感知与理解,更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与态度、体验与发展;既要关注幼儿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教师也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的适宜性,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对数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也是教师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自我反思的过程。
一、评价的五个原则
1.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2.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评价。
3.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得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4.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
5.注重动态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二、评价的十个注意事项
1.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方式以及环境能否向幼儿提供与新《纲要》所要求的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学习经验,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2.数学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是否适合幼儿的兴趣和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对他们有吸引力。
3.幼儿数学活动内容、方式以及教师的指导是否既适合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又体现了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适应,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
4.教育内容、方式、环境条件是否有利于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探索创造。
5.教师的评价与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有利于扩展、整理和提升幼儿的经验。
6.数学活动过程是不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是不是有更多交流的过程。因为,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幼儿通过交流能够相互理解和解释所学东西,能够相互帮助、理解和实施操作。同时,通过交流,幼儿间能建立起相互信任,并进行有效的沟通。
7.通过数学活动,幼儿对数学活动是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是否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帮助幼儿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8.幼儿是否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9.通过数学活动,幼儿是否养成诚实的情感态度以及善于提问并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10.重视对幼儿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评价。如果幼儿有了“数学恐惧症”,就要注意自己对幼儿的评价,注意从正面激励、帮助与鼓励幼儿的活动,及时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
总之,幼儿数学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幼儿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因此,对幼儿数学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对幼儿数学活动过程的评价,而不要过分强调活动的结果;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的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第3个回答  2012-05-09
包括数学教育的,它是一连串逻辑性思考与串联经过比较,分类,归纳找出其中的相关性并且借着计算方法得到理想的答案。其重点在于思考方式和过程
第4个回答  2011-08-23
包含的,蒙氏教育包含“植物学”,“动物学”,“科学实验”,“地理学”,“地质学”,“天文学”,“历史学”
“人体生理学”等九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还有专门的教具“蒙氏国内版”和“蒙氏国际版”两个版本。
目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蒙氏教研实验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