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爱情能超越友情

如题所述

‧友情与爱情之分野为何?
  「这两者之间的确不尽相同。友情是建立在喜欢的基础上,而爱情则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那麼,喜欢和爱到底有什麼差别?早期的社会心理学家曾认为爱就是喜欢的极致,当你喜欢到了极点的时候,就是爱。但后来经过一些资料收集,做成问卷,去访问那些恋爱中的男女,结果发现在他们答案中,爱并不等同於喜欢的极致。」
  「你为什麼会喜欢一个人?他一定有一些让你欣赏的特质,而且跟你相契合,就是所谓志同道合,心理学上叫做态度相似,跟他在一起谈话、交往都很舒服,轻松自在。这就是喜欢,就是友情的基础。那麼,爱又是怎麼样呢?爱的一个很重要特徵就是思念!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爱情有三个成分:占有、排他和关心对方的福祉,这三个成分直接引伸出来的表现就是思念。当然,对於某些人而言,友情也可以转化为爱情。」
‧何为真爱?
  「这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主观认定。不过,社会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后,可以对爱做一些分类,而把其中一种叫做『圆熟之爱』(consummate love)。在心理学上,有很多爱的理论,我目前比较喜欢的理论是Sternbery 的『三角理论』。两个人的情感关系,有三个成分:第一个是亲近感(intimacy),也就是跟对方在一起时会有一种相知相惜的温暖感觉,这是属於情绪面;第二个是性的吸引力,也就是情欲(passion),想要有肌肤之亲的欲念,这是属於动机面;第三个是认定,也就是承诺(decision and commitment),我就是认定他,决定跟他在一起,而不要跟别人在一起,这是属於认知面。如果这三个成分都全的话,就是最完满的。我不叫它真爱,但是我愿意叫它『圆熟之爱』。可是这种爱是很难找到的,即使碰到,也不容易长期存有。我相信在经过恋爱而结婚的蜜月期的爱,就属於这种爱。而蜜月期有多长呢?这很难说,也许是一个月,也许是一年。因为这几个成分并不是固定的,随著时间和环境的变迁,它们会有所改变。所以不可能永远都维持在『圆熟之爱』这样的状态下,而只是在某些时期能达到这种境界。所以,很多人想要找一段永远不变的爱情,那只是幻想而已。」
‧两性关系有哪些类型?
  「根据Sternbery 的三角理论,我们可以透过亲近感、情欲和承诺三个成分的不同组合,而得出八种可能的关系类型,就是无爱、喜欢、欲恋、虚爱、浪漫之爱、友伴爱、热爱和圆熟之爱(表一)。首先是无爱(non-love),两人之间,三个成分都很低,这种关系大概就是普通朋友吧。第二种类型是喜欢(liking),就是彼此知惜、欣赏与契合,也就是我之前说的友情;这种关系只是亲近感很高,情欲和承诺都很低。另一种类型是欲恋(infatuated love),这种类型的爱情欲成分很高,往往是发生在一见钟情的情况,两个人一碰上就像火花一样点起来,但是往往很快就烧完。第四种是虚爱(empty love),追种爱承诺的成分很高,但其他两种偏低,结婚多年的老夫老妻可能就是这种。对年轻人而言,最有吸引力的当然是浪漫之爱(romantic love)了!这种爱的亲近感和情欲的成分都很高。情欲成分很高不见得就要上床,也许只是亲吻拥抱,不过这种爱的承诺成分很低,因为他们也许还没考虑到结婚的问题。所以这种爱大概只会出现在恋爱时期,结婚后大概就没有了,如果有的话,可能是外遇吧。接下来要谈的是友伴爱(companionate love),这种爱比较平淡,一般来说较常发生在邻居,青梅竹马的情况,到了适婚年龄,就结婚了。这种爱在亲近感和承诺方面都很高,而情欲方面则很低。第七种是热爱(fatuous love),这种爱是当两人刚认识就产生激情,因而许下承诺,决定要结婚。他们会有很浪漫的想法,会认为既然我爱他,我就应该跟他结婚。由於两人认识时候很短,彼此对对方都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尽管情欲和承诺的成分都很高,亲近感却是很低。但是激情会随著时间而慢慢淡化,以至於消失,彼此不熟悉的感觉就浮上来,两人会觉得很陌生,可能因此而导致离婚。最后一种就是圆熟之爱(consummate love),这种境界很难达到,因为它必须要三个成分都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只有在新婚蜜月期,或是在刻意的经营下,譬如说,用心地提高夫妻的生活情趣,设法把三个成分都维持在高水平,才有可能维持圆熟之爱。 」
亲近感 情 欲 承 诺
无爱 低 低 低
喜欢 高 低 低
欲恋 低 高 低
虚爱 低 低 高
浪漫之爱 高 高 低
友伴爱 高 低 高
热爱 低 高 高
圆熟之爱 高 高 高
‧是否人人都需要爱?
  「是否人人都需要爱?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认为人都有『依附』(attachment)的本能性需求,这使得人需要有爱。人的依附性是演化的结果,所以,没有爱,人会活得很空虚。何谓依附?依附就是与生俱来要跟某一特定对象依附在一起的一种心理需求。在低等动物像是鸡、鸭也有同样的情况:小鸡跟母鸡,小鸭跟母鸭就是这种情形。」
  「我们第一个依附的对象就是自己的母亲,但是随著成长,就会跟母亲分离。第一次的分离是开始会行走的时候,但只是形体的离,与母亲的情感依附还是很深。到了青春期,就会发生第二次的分离。孩子长大后,会慢慢摆脱对母亲的依附。但是他们依附的本性其实并没有消失,只是转移了依附的对象罢了。成长后伴随而来的是生活圈子的扩大,於是就会发展出与家人以外的人际关系,当中会包括朋友与情人。爱情的需求大概是开始於青春期,在这个时期,生理上的变化、荷尔蒙的分泌使得我们产生爱情的需求。原本对母亲的依附,这时候就会转变为对异性的恋爱需求。」
专一可能吗?
  「这个问题要分两个层面来回答:在行为上,我认为专一是办得到的;但是在心理层面上,我认为专一是很难的。情感受制於非自主神经系统,并不是我们意志力可以控制的,它的发生是很自然的。当你碰到一个人,他的外貌、气质、才华等等,一切都很吸引你,你在情感上很自然的就为他著迷了,甚至觉得自己已经爱上他,这是你的意志力无法控制的。意志力能控制的只在行为层面上──在道德伦理的约束下,你可以为了自己的妻子或丈夫,凭著你的意志力,决定要不要跟眼前使你著迷的人有任何情感上的发展。因此,我认为专一只局限於行为的层面上,才是可能的。这就是所谓『发乎情,止乎礼』。」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是专一的动物,但是两者不能专一的原因并不相同。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雄性动物都有多偶的倾向,人类也不例外。男人在生物性层面上就倾向於多偶,这是因为他们要延续自己的后裔,遗传自己的基因,当然愈多女人跟他交配愈好,因为这样能生产更多的后裔。由於女性每月只排卵一次,每一年只能怀孕一次,所以女性在有生之年能够遗传自己下一代的机会很有限;相反的,男性则每天都可以射精,一年内可以使很多女性怀孕,所以男性能够遗传自己下一代的机会比女性高很多。因此,女性在择偶时会比较谨慎,而男性则比较会有多偶的倾向。这就是为什麼我们会觉得女性比男性专一。但其实两性都不专一,男性是因为其生物性的多偶倾向使得他不专一,而女性则因为男性的权力与社会地位的改变而不专一。由於男性本性就有多偶的倾向,再加上政经权力往往都落在男性的手上,使得女性处於比较不利的情况下,而男性由於权力在手,就更有利於他发展其多偶的倾向。女性由於长期处於比较不利的情况下,所以为了要改善自己的处境,只好依附在权力较大的男性之下,所以她们在择偶时会倾向於有权有钱的男性。可以说,男人的魅力主要是建立在钱财与权力之上,但这都是外在的东西,随时都有可能失去。因此,对一个女人而言,他的男人一旦失去钱财与权力,他就失去魅力,她很可能就因此而变心。这就是女性不专一的原因。」
  「虽然从生物性来讲,人是很难专一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放任自己这样的生物性,因为这样会产生很多问题,婚姻制度会受到严重的破坏,家庭观念会崩溃,一堆家庭与社会问题因此而生。所以,我们要以理性判断和道德伦理来压抑生物性的欲念,以维持家庭与社会的良序性。」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被甩了之后,就会认定别人欺骗自己。他们会认为对方当初口口声声说爱自己,说什麼山盟海誓,信誓旦旦,现在却要离开自己,因此就认定对方存心欺骗自己。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很可能当初对方真的很爱他,真的想要跟他过一辈子,只是现在感受变了,关系变了,时易境迁,两人已经不再像当初这麼契合,所以才决定分手。所谓欺骗应该是瞒著对方,同时与其他人交往,这才叫骗。年轻人在谈恋爱时,应该要有这样的认识。」
‧爱与性的关系为何? 性等於爱吗?
  「两性对性所抱持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对男性而言,性与爱可以不必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男人可以跟一个他不爱的人发生性关系;但是对於女性而言,性与爱必须结合在一起,她一定要爱你才会跟你做爱。其实性只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物性的需求,当然性的欢愉的确是一种感官享受,但是其目的主要还是基因的传承。人除了有这种生物性的性需要之外,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还有一种心理需求─心灵上找一个特定的依附对象的需求。这种需求是依附母亲的一种转移,它变成了爱情。所以,如果我们只依循生物性的多偶倾向,一味的追求性满足,终究还是会感到心灵空虚。当你满足你的多偶倾向时,尽管你今天跟这个好,明天跟那个好,表面上看起来很风光,旁人可能会觉得你异性缘很好,一定不愁寂寞,但当你一个人静下来时,你还是会觉得很空虚,因为你缺少了那个单一的依附对象。」
‧分手后爱可转为友情吗?
  「我认为是有困难的。分手后能不能成为朋友,在於你们有没有友情的基础,如果没有友情的基础,那是很难的。除非你们是从朋友做起,有了深厚的友情后才发展成恋人,不然分手后也不会有留下什麼友情。」
‧为何有人会转爱为恨?
  「两人在一起时,因为对方选择自己,所以有受到肯定的感觉;一旦被对方甩了,就会有被否定的感觉,感到自尊受损,因而产生恨意。另外一个说法是:人的心灵必须要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两人在一起的时候,靠著对方填满了自己的空虚,而取得了心灵上的平衡。一旦分手,赖以维持内心平衡的要素突然消失了,内心失衡因而失控。这就像吸毒吸久了,毒品已经成为维持内在平衡的要素,突然要他断掉是很痛苦的。所以有人形容失恋就像戒毒一样,会有一般痛苦煎熬的时期,但捱过了也就好了。恨一旦转化为行动,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转向自己,也就是自我伤害,严重的就会自杀;另一个方向是转向对方,就会设法向对方报复,去伤害对方。以往女性被弃后只能暗自神伤,甚至自杀;现在随著女权主义的高涨,很多女性会转向为伤害对方。」
‧外表与爱的关系为何?
  「外表可以说是情感发展第一关的有力通行卡,但是对於以后的发展就不一定有帮助。外表只是一开始时,引起对方与自己认识、交往的一个要素,但两人往后能不能进一步交往,能不能维持彼此的感情,则在於两人的个性与思想是否契合。如果两人不契合,单凭外貌的吸引是很难维持下去的。可是有些男人很糟糕,他会只因为一个女生姿色很美而去追求她,完全不会考虑她的个性是否与自己契合,而只会想到自己有一个很美的女朋友就很有面子。这是袅要不得的想法,因为最终两人会相处不来,而痛苦不堪。」
‧何谓付出?要如何付出?
  「那当然是主动的关怀啦!做一些你可以帮他做的事情,可以让对方愉快的,可以帮助对方成长的事。但是关於付出,我有一些告诫,就是一定要是双向的。也就是两方都要付出,而不是只有其中一方在付。因为其实两性关系也是某种权力关系,若只有一方付出的话,一定会权力不平衡。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付出的时候绝对不能失去自我!很多恋爱中的人真的会迷失自我,譬如说他自己明明很多作业要写,却跑去约会或帮对方做事,结果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所以要切记,交异性朋友绝对不要影响到自己的成长。如果这一段感情会使你一天到晚都觉得很焦虑,两人在一起老是为了像『你到底爱不爱我』或『你要怎麼证明你爱我』这样的问题争吵不休的话,可见两人其实并不契合,根本就是不健康的爱,这样的爱应该尽早把它结束掉。」追问

你说的 很对 但不是俄想要的答案 俄的问题是:俄的爱人 曾经说过 如果让他在爱情和友情之间选择 他毫不犹豫的告诉俄 他选择友情 这句话像针一样的扎在俄心上 为什么会这样?

追答

那是你肤浅了,你的男友不心痛吗?要知道,一个人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伤害自己所爱的人,他的心更乃至数十倍的心痛难过!爱情,亲情,友情,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财富!这很像一个问题:如果我和你的母亲同时落水,你会选哪一个?我相信你的男友会说母亲。这并不是说爱情在两者之下!这只说明你的男友懂得感谢!嫁给他,是不会错的选择!婚后,你再问他,他会说:
我会去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11
只要是真正的爱情,都能超越友情,但真正的那种相沫以儒的爱情,是很少的~~追问

俄的爱人 曾经说过 如果让他在爱情和友情之间选择 他毫不犹豫的告诉俄 他选择友情 这句话像针一样的扎在俄心上 为什么会这样?

追答

你确定他也很爱你吗?即使你们是夫妻,也不一定就是双方的爱人啊,同床共枕的人,又有多少是真正相爱的呢?或许,你并不是那个可以让他爱的付出全部的人,虽然现实是残酷的,但是,婚姻,其实和爱情,差的很远....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8-11
其实爱情本来就比友情重 就看是真心的还是玩的了追问

俄的爱人 曾经说过 如果让他在爱情和友情之间选择 他毫不犹豫的告诉俄 他选择友情 这句话像针一样的扎在俄心上 为什么会这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