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帮忙做题,标清题号谢谢!(来自:点拨训练第三课,羚羊木雕这一课的)要短文可以提出来!

如题所述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羚羊木雕》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羚羊木雕》
第一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5分)
犄(  )角  怦(  )  藏(  )刀 
脸颊(  )  攥(  )着
2、下列括号中的句子是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3分)
A、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B、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老太婆的嘴。)
C、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讲义气。)
D、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完全不放在心上。)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3分)
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  )(A、沉静 B、平静 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 )(A、违反 B、抵抗 C、抗拒)的
力量。
⑵我是世界上最(  )(A、伤心 B、悲伤 C、伤感)的人!
⑶“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  )(A、坚强 B、果断 C、坚定)地说。
4、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奶奶这样说是因为(  )(3分)
A、奶奶的话是批评儿子和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
B、表现奶奶忍无可忍。
C、表现奶奶对孙女的疼爱。
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4分)
⑴《羚羊木雕》一文的中心是作者赞美少年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为人父母者应该理解少年的心理,尊重他们的友情。(  )
⑵“我”不能要回木雕是因为万芳曾经帮助过我,跟我换过裤子,要回木雕太失礼了。(  )
⑶木雕是很贵重的,不应该随便送人,所以,“我”父母的做法没有错。(  )
⑷父母只想到木雕的贵重,但忽略了少年之间友情的贵重,所以他们的做法不妥。(  )
6、“这能全怪我吗?”从句式上看这一句是 句,它表达的意思是 。(2分)
7、区别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4分)
撒(  )      俩(  )      藏(  )      颤(  )     
 (  )       (  )       (  )       (  )      
8、本文描写了一场家庭冲突。(4分)
A、冲突的原因是:
B、冲突的双方是:
C、冲突的焦点是:
D、冲突的结果是:
9、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题:(3分)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吧,咱俩还是好朋友……”
如果是你,你此时想些什么呢?请描绘你的心理活动。(不超30字)

第二部分:
(一)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

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

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我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

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

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

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10.第一段中,哪些词应该读成重音,在原文下面加上圆点。(3分)
11.本文开头(即第一段)故意给读者设置了一个误区以吸引入,这个误区是什么? (3分)

12.本文的结构,有两套方案:一是先写木雕的来历,再写送人,后写索回;一是课文现在的方案,比较两套方案,进行判断。(4分


A、原方案比课文方案更合乎事理。(  )
B.课文方案比原方案,开头更吸引人,矛盾更集中。(  )
C、原方案着眼点在事理,课文方案着眼点在文章。(  )
D.叙事文章中“事”比“文”(让读者欣赏)更重要。(  )
13.爸爸说,羚羊木雕很贵重,是相对什么而言的?他忽略了的、更贵重的参照物是什么?(3分)

14.选文最后一段写到下雨,前面却一点暗示都没有,请你在本文开头加一段话,既对下面有所暗示(设下伏笔)又与妈妈突然问“我

”有相通之处。(3分)

15.指下列加点词语包含的内容。(2分)
①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②奶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羚羊木雕》答案
1、略 2、B 3、BC;A;C 4、A 5、⑴√⑵×⑶×⑷√ 6、反问,这不能全怪我。爸爸粗暴的行为也伤害了孩子们的感情。 7、

略 8、A、“我”把一只羚羊木雕送给了朋友。B、妈妈、爸爸、我和奶奶。C、要不要索回羚羊木雕。D、“我”屈从了妈妈、爸爸。

 9、略 10、哪儿去啦、突然 11、把羚羊木雕说成羚羊。 12、依次是:√√√× 13、贵重,是相对一块点心一盒糖而言;更贵

重的,应是孩子的自尊和友谊。 14、“轰——隆隆”,窗外一阵雷声传来。等等 15、⑴爸爸送给我的东西,支配的权力在我。⑵已

经送人的东西又去索要。追问

哪里找到的?

追答

12、上文中“我”说话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2分)
答:

13、简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2分)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答:
 
14、从上文中万芳对这件事的处理可以看出,万芳是一个怎样的小伙伴?(2分)
答:

三、阅读《羚羊木雕》,完成12—14题。(6分)
12、(2分)说话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欲言又止,主要因为“我”实在是难以开口说找万芳拿回羚羊 
13、心理描写(1分),写出了“我”的伤心和自责(1分)
14、(2分)主要从“宽容”、“仗义”这两个方面来回答

追问

有这个么?

追答

1.从全文来看,选文这部分内容采用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1分)

2.如果取消选文这一部分内容,按照生活本来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整个故事,好不好?为什么? (1分)

3.这段选文主要记叙的内容是什么?它在课文中安排在爸爸讲的一番理由之后,作用是什么? (1分)

4.这段选文有概述,有具体叙述,请问概述的内容是什么?具体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表现两位少年朋友怎样的感情? (1分)

5.读了这段文字后,再回过头想想,父母硬逼“我”去要回羚羊木雕,错在什么地方? (2分)

6.“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强调什么? (2分)

7.在“换裤子”事件中,万芳由“叹气”同情到“换裤”援助。作者是紧扣哪两个字来刻画万芳形象的? (1分)

答案:
1.插叙
2.不好。那样整个故事情节的叙述就会平铺直叙,毫无波澜,文章也会拖长,内容也不太集中。作者运用插叙,将事情集中在同一天的时间里,使故事情节显得集中、紧凑。

3.回顾“我”和万芳的真挚的友情(或:交代“我”与万芳的交往)。作用:含蓄地指责了爸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讲的一番理由是片面的;也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径会伤害孩子之间的感情。

4.概述“我”和万芳在幼儿园时就形影不离,“合二而一”,万芳学习好,不自私。具体叙述“换裤子”事件,表现了两个少年朋友纯洁的、真挚的、无私的感情。

5.错在父母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得孩子们最渴望、最珍惜友情;错在伤害了两个少年朋友之间纯真的感情,伤害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错在父母重财轻义;错在对子女教育简单粗暴……

6.反复。强调两个少年朋友以真诚、纯洁的“友谊”为重。

7.紧扣住“仗义”二字。

能采纳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4
给短文追问

问题是

没了

就4问

追答

第一题:“这样”指妈妈让我把糖果给朋友,而不是羚羊。奶奶这样说表示她很矛盾。第二题不知道。第三题:批评了大人教育方式的错误,让孩子在朋友面前失去信誉。第四题:我的态度~失望,情感,伤心难过。奶奶,矛盾,对我的流泪感到心疼。父母,对羚羊的不舍。对我的流泪感到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