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制作天气预报

怎样制作天气预报

先在一个高处空旷的地方放几个测风力、风向测量器;测最高温、最低温的测量器;测雨量的雨量器;还要分析卫星云图等
然后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整合数据,制作天气预报图
最后就上报到各个媒体
ps: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也是各个市区的气象站得来的信息~~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探)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准确地预报天气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天气预报的历史可以从最早的看云识天气和根据物像来推测天气开始,以后经历了单站预报,天气图预报,到目前的应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先进的探测资料和用计算机进行天气预报的阶段。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天气预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天气预报的种类按预报时效可大致分为:临近预报(1~2小时)、甚短期预报(2~12小时)、短期预报(12~48小时)、中期预报(3~10天)、长期预报(10天以上)等;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日常天气预报和专业天气预报(如航空天气预报等);按预报范围可大致划分为区域预报和站点预报等。由于服务对象不同,在预报项目、预报时效、预报用语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目前制作天气预报主要采用天气学预报方法、统计学预报方法和动力学预报方法,以及由这三种基本预报方法相互结合形成的天气—统计预报方法、动力统计预报方法和天气—动力预报方法等。

天气学预报方法(或称天气图方法):是以天气图为主要工具,配合卫星云图、雷达图等,用天气学的原理来分析和研究天气的变化规律,从而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作短期预报。

数值预报方法(又称动力学预报方法):是利用大型、快速的电子计算机求解描述大气运动的动力学方程组来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制作短期预报,也可做中、长期预报。近几年还开始用来做气候预报。

统计预报方法:是采用大量的、长期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概率统计学的原理,寻找出天气变化的统计规律,建立天气变化的统计学模型来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作中、长期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

这三种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的主导思想不一样。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的发生,包含着必然性和偶然性,统计预报方法是从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具有偶然性这一点出发,认为天气变化是一种随机过程,在相同条件下不一定出现同样的天气变化,只能求出某种天气出现的可能性或概率。天气学方法和数值预报方法则从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具有必然性这一点出发,认为天气变化不是随机的,它满足一定的规律(如动量守衡、能量守衡、质量守衡等等),在相同的条件下应该发生相同的变化,根据大气某一时刻的状态,可以推算出其下一时刻的确定的状态。

目前制作天气预报常常是将这三种方法配合起来使用,将天气图、卫星和雷达图像、动力分析和统计分析、数值预报产品等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做出天气预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21
参考1、中央气象台台长讲述央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

第一步,依靠遍布全国和全球的气象台站网络收集监测信息,收集从天基到地基的信息,1个小时就能收集到全球信息、10分钟就能收集到全国信息;第二步,将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模式运算,将模式运算的结果和监测资料提供给预报员;第三步,预报员面对大量数据,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分析处理平台上制作出天气预报产品;第四步,中央气象台根据该产品制作出天气预报节目。

参考2、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的?

天气预报是未来状况的预告,目前天气预报业务,按所预报的时效大致可分为短时预报、中期预报、长期预报和超长期预报。其定义是:短时预报一般指几个小时以内的预报;短期预报一般指6小时以上到3天以内的预报;中期预报则是3天至一周的预报;长期预报为一周以上或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个年度的预报;超长期预报为一年以上的气候变化趋势预测。中期预报主要预报天气过程,以及天气过程将要出现的大致日期;而短期预报则不仅要报出天气过程的具体时间,而且要报出天气过程的强度及出现地区、范围;长期预报则主要预报天气变化趋势、主要天气过程出现的可能时段,并给出历史同期天气气候背景。

短时预报:主要利用雷达回波图、卫星云图和天气图来分析制作。短期预报:主要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数值预告和单站气象要素来分析制作。中期预报:主要利用天气图、数值预告图、历史气象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来分析制作。长期预报:主要利用候、旬、月等平均天气图、历史气象资料、太阳黑子、海温等非大气因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来分析制作。

用于分析大气物理状况和特性的图统称为天气图。通常专指表示某一时刻、在一大范围地区内的天气实况或天气形势图,是根据同一时刻各地测得的天气实况,译成天气符号、折合数字,按一定格式填在空白地图上而制成。主要有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两种。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拍摄发送回来的云的图片,能显示出大范围的云况。能提供各地上空所存在的各种天气系统、追踪系统的移动和发展,并可推断风和其他气象要素的分布。卫星云图分为红外卫星云图和可见光卫星云图两类。

天气预报服务可分两种。一种是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的预报,称之为“公益性天气预报”;另一种则是根据某些企业单位的特殊需要而提供的专门性天气预报,称之为“专业性天气预报”。公益预报是无偿的,而专业预报是有偿的,需要提供服务的单位与专业气象台签定正式合同后,气象专业人员按照所达成的协议用电话、手机短讯、传真、邮寄、电子邮件等,将天气预报直接传给客户。

目前天气预报已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程度。人们的衣、食、住、行已离不开天气预报。气象部门根据不同季节推出了多种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特种天气预报,即“生活气象预报”。主要有:每天上下班天气预报;紫外线强度预报;穿衣指数预报;晨练指数预报;感冒、支气管、心脑血管、哮喘发病率气象指数预报;大气清洁度气象指数预报;雷电指数预报、森林火险预报、旅游景点天气预报;国内旅游路线及名山天气预报等。

参考3、天气预报制作流程图:
http://www.jysls.com/thread-124164-1-1.html

参考资料:
http://www.qjqx.net/xxlr1.asp?ID=109
http://www.jysls.com/thread-124164-1-1.html
http://www.dvol.cn/news/text_detail.asp?id=2740
第2个回答  2016-03-22

天气预报是通过三个步骤完成的,分别是气象资料的收集,对气象资料的分析、计算,预报员会商得到预报结论并对外发布。

    目前常用的气象资料主要是通过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站、气象卫星、雷达等设备来收集。这些设备会在每天规定的时间里,对大气进行系统的探测,获取最新的数据。

    国气象局的大型计算机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得到天气图、数值预报图后,通过网络、卫星发送给各地预报台站,为预报员提供预报依据。只有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计算后,才能得出天气预报的结果。

    每天早上8点整,中央气象台都会联合各省气象台对未来天气进行全国天气会商。下午2点30分,市气象台和各县市气象台进行天气会商。这次会商结合之前两次会商以及手头气象资料,和各县市预报员充分交流,它将成为各县市气象台作出预报的参考。下午3点,市气象台再把未来7天的天气以电码的形式上报到中央气象台,同时下发到各县市区。

第3个回答  2019-12-25
第4个回答  2016-09-25
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简单来说有三步,一数据采集,二数据处理分析,三天气预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