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的防治

如题所述

2014年6月4-9日在广西、贵州、山西三地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小反刍兽疫的病死率是特别高的,所以针对小反刍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注射灭活疫苗是预防小反刍最有效的措施。
1、小反刍兽疫病原学:
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病毒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病毒颗粒较牛瘟病毒大,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有囊膜。病毒可在胎绵羊肾、胎羊及新生羊的睾丸细胞、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CPE),形成合胞体。
2、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
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发病比较严重。牛、猪等可以感染,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目前,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
本病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染。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处于亚临床型的病羊尤为危险。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均含有病毒。
3、小反刍兽疫临床症状:
(1)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5天,最长21天。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
(2)山羊发病严重,绵羊也偶有严重病例发生。一些康复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疮样病变。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
(3)在发热的前4天,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垫、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等处。
(4)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出现咳嗽、呼吸异常。发病率高达 100%,在严重暴发时,死亡率为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为我国划定的一类疾病。
4、小反刍兽疫病理变化:
患畜可见结膜炎、坏死性口炎等肉眼病变,严重病例可蔓延到硬腭及咽喉部。皱胃常出现病变,而瘤胃、网胃、瓣胃很少出现病变,病变部常出现有规则、有轮廓的糜烂,创面红色、出血。肠可见糜烂或出血,尤其在结肠直肠结合处呈特征性线状出血或斑马样条纹。淋巴结肿大,脾有坏死性病变。在鼻甲、喉、气管等处有出血斑。
小反刍兽疫的一些预防措施:
针对本地区养殖特点、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牲畜来源等情况,全面开展小反刍兽疫排查。同时,做好人员流动管理和消毒,防止人为传播疫情。要迅速开展小反刍兽疫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的学习培训,全面掌握其流行病学特点及监测诊断技术,强化技术支持。对羊出现临床异常和异常大量死亡,要及时诊断。对近期从新疆调入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兽及其产品的,各地要明确专人进行监测和追溯调查。
河南天行健针对小反刍兽疫的治疗方案:
(1)羊舍周围用碘制剂消毒药每天消毒两次。
(2)使用羊全清配合刀豆素肌肉注射,1次/天,连用2天。
(3)针对怀孕的母羊按照治疗量每天分两次注射。两天后化脓的部位出现结痂,结痂后完全恢复正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23
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1、病原学
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病毒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病毒颗粒较牛瘟病毒大,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有囊膜。病毒可在胎绵羊肾、胎羊及新生羊的睾丸细胞、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CPE),形成合胞体。
2、流行病学
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发病比较严重。牛、猪等可以感染,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目前,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
本病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染。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处于亚临床型的病羊尤为危险。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均含有病毒。
3、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5天,最长21天,《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21天。
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山羊发病严重,绵羊也偶有严重病例发生。一些康复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疮样病变。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被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在发热的前4天,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龈、腭、颊部及其头、舌头等处。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出现咳嗽、呼吸异常。发病率高达100%,在严重暴发时,死亡率为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
4、病理变化 
患畜可见结膜炎、坏死性口炎等肉眼病变,严重病例可蔓延到硬腭及咽喉部。皱胃常出现病变,而瘤胃、网胃、瓣胃很少出现病变,病变部常出现有规则、有轮廓的糜烂,创面红色、出血。肠可见糜烂或出血,尤其在结肠直肠结合处呈特征性线状出血或斑马样条纹。淋巴结肿大,脾有坏死性病变。在鼻甲、喉、气管等处有出血斑。
5,防治

1 、预防
严禁从存在本病的国家或地区引进相关动物。
在发生本病的地区,可根据小反刍兽疫病毒与牛瘟病毒抗原相关原理,用牛瘟组织培养苗进行免疫接种。
2、治疗
羊疫康与粉针结合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羊的小反刍兽疫,是小反刍兽疫的单联免疫球蛋白。且可以增强免疫力,中和病毒。提高羊群免疫力,增强羊群体质。【用法用量】 肌肉注射:本品与粉针1:1稀释后,治疗量:200—300斤/瓶,一次/天,连用两天。预防量减半或遵医嘱。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