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同一个意思,为什么香港话和普通话的写法完全不同呢?

虽然发音不同,但都是汉语呀,为什么写出来的字也完全不同?
(我指的不是简繁体字的区别)

只有粤语("广东话"/白话)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香港话"香港人都不说自己说的话的是"香港话",你倒替人安了个"香港话"出来.

香港人日常所使用的粤语(广东话/白话)是近一百年来从粤语的标准语广州话的基础上演化形成的,除音调和词汇有少许不同外,香港粤语和广州话并无本质差别.香港人习惯将自己说的粤语称为"广东话",从来没有香港人说自己说的是"香港话".

因为粤语和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分离已有千年之久,各自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词汇和语法不一样是很常见的,比如普通话"你先走",粤语说"你走先",再比如普通话"吃饭喝水",粤语就是"食饭饮水",古代汉语"行"和"走"不一样没有跑这回事,粤语至今如此,而普通话的"行"和"走"已经变成一样的意思,后发明了个"跑"来代替古代的"走".至于"这""那""的"诸如此类的字都是在很晚才出现的,那时粤语和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早已分家,粤语当然会自行发展出自己的替代说法.追问

我说的并不是你分析的那种

我的意思是粤语中有很多字他不是新华字典上能查得到的字,用粤语写出来的一段话,跟TM乱码差不多,缘何呢?

比如90年代的港产电影中的字幕……

追答

我已经跟你说了"这""那""的"诸如此类的字都是在很晚才出现的,那时粤语和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早已分家,粤语当然会自行发展出自己的替代说法. 比如普通话的"这"=粤语的"呢",而普通话的"那"=粤语的"果",普通话的"的"=粤语的"唧'此类.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所谓北方方言,也就是古之所谓"官话",官话就必然会发展出字-音对应的书写体系,而粤语是方言,只存在口语,也就是有音无字,为了要以书写出来,就只好借用同音字来表达.

比方说普通话:你吃饭了吗?粤语是:你食zuo饭未?,这里的zuo就是有音无字,只好借用同音的"左"字来表达为了与本字"左"字作区分,就加上口字旁,变成"咗",于是"你食zuo饭未?"就成了"你食咗饭未?"

再举一例粤语的"动",一般使用的是近似的"yo/ye"的发音,由于根本没有这个字,在书写时就借用粤语中的同音字"郁"来代替,于是普通话"动手"在写成粤语时就变成了"郁手".

又如普通话第一人称代词复数"我们",粤语中并无"们"的说法,粤语口语在表达第一人称复数说的是"我dei",也是有音无字,在书写时就借用粤语中的同音字"地"来代替,为了与本字"地"字作区分,就加上口字旁,变成"哋",于是普通话的"我们"在写成粤语时就变成了"我哋".

你所说80/90年代有一部分香港电影打的就是原汁原味的粤语口语字幕.现在全是书面语字幕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10
历史原因
第2个回答  2011-08-10
其实这个是因为生活习惯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