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 反对招安的是谁?主张招安的是谁?

如题所述

1、最先提出招安的是宋江,同意招安的有卢俊义、燕青、关胜等大部分原官军投降梁山的那一批将领,吴用态度暧昧,但是也间接推动了宋江招安的步伐。

(1)宋江

宋江(1073~1124),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

原为山东省郓城县押司,身材矮小,面目黝黑,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因私放晁盖等人,被小妾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期间结交诸多英雄好汉,辗转周折上了梁山。并曾带兵征讨祝家庄和高唐州。

晁盖死后继任梁山第三任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

(2)燕青

燕青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又名燕小乙,绰号浪子,北京人氏,原是北京富户卢俊义的心腹家仆,随卢俊义上梁山。

他文武双全,多才多艺,在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三十六位,上应“天巧星”,担任步军头领。曾在东京李师师处面见宋徽宗,促成梁山招安。征方腊后退隐江湖。

(3)卢俊义

卢俊义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绰号“玉麒麟”,武艺高强,棍棒天下无双,江湖人称“河北三绝”。祖居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有妻子贾氏、管家李固、仆人燕青。原本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大财主、员外,被吴用等人利用李固与贾氏的奸情,使计骗上梁山,后来成为梁山第二首领。卢俊义和宋江一同受招安后,征讨了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官至武功大夫、卢州安抚使。

蔡京等奸臣传召卢俊义回京,把水银放在皇帝赐给他的饭菜中,卢俊义痛得无法骑马,只好坐船回庐州,途中失足落水溺死。 

在《说岳全传》中,卢俊义是周侗的徒弟,与林冲、岳飞是师兄弟,这种说法流传极广。而后世的大量评书等衍生文学作品中,又加入了史文恭是卢俊义师兄弟的说法,《水浒传》及民间评价卢俊义多次被塑造成水浒第一猛将。

(4)关胜

胜,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大刀,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五,位居马军五虎将第一位,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是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代,精通兵法,惯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他原是蒲东巡检,因梁山攻打北京,被宣赞推荐给蔡京,领兵攻打梁山以解北京之围。一人抵敌林冲、秦明两人,在即将落败之时,宋江怕关胜战亡叫停。

之后呼延灼用诈降的办法引关胜兵马进入宋江的大寨,被挠挂钩拖下马鞍活捉。关胜感到宋江有胆识重义气,便归顺了梁山。蔡京调兵进攻梁山,关胜杀败单廷圭,单廷圭便投降了梁山。受招安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后,被封为大名府正兵马总管。一天,操练军队之后回家,喝醉了而堕马,因而得了重病,不久不愈而病死。

关胜是三国名将关羽的嫡系子孙,长相与祖上关羽颇为相似,与关羽同样使一口青龙偃月刀,有万夫不当之勇,人称大刀。他虽熟读兵书,深通武艺,却仅担任蒲东巡检,始终屈居下僚。

2、最先反对的是武松。反对招安的主要是武松、李逵、鲁智深、阮小二以及原晁盖部下,属于那种之前就没官职,没后台的纯草莽英雄的那一批。

(1)李逵:

李逵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沂州沂水县(今属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因为打死了人,逃了出去,得到赦免,被戴宗留在江州当牢子。

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大劫法场,李逵与众人大闹江州,欲背着老母上梁山享福,后因老母在沂岭被虎所害,李逵怒杀一窝四虎。

李逵膂力过人,善使一双板斧,梁山排座次时,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头领。

梁山受招安后,随军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战事结束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因宋江饮高俅等奸臣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担心李逵再次起兵造反复仇,便让李逵也饮下毒酒,李逵随后身亡。

(2)阮小二:

阮小二,绰号“立地太岁”,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七位,梁山四寨水军头领第二位。阮小二 、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是梁山泊旁边石碣村人,个个武艺出众,义气当先,敢为兄弟赴汤蹈火。

赤发鬼刘唐浪迹江湖,探听到生辰纲消息 ,吴用说服阮氏三兄弟撞筹,与晁盖一起,在黄泥冈用蒙汗药麻倒杨志,抢了生辰纲。

济州府派何涛到城县捉拿晁盖等,幸亏有宋江事先通知,众好汉避到石碣村,官军追到时,被阮小二兄弟在芦苇港全部消灭干净。高俅等几次攻打梁山泊,阮小二兄弟率水军大出风头,建立奇功伟业。

晁盖死后,反对招安。征辽回京后,曾背着宋江同李俊等水军头领商议请吴用作主,杀出东京,重回梁山造反。

史书记载的阮小二是宋江起义军的三十六个头领之一。 后征方腊时在乌龙岭水路兵败自刎,死后追封忠武郎。

扩展资料:

《水浒传》全书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巅峰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同时,小说还对田虎、王庆、方腊等其他地区的农民起义军作了一定的侧面描写,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的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以及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水浒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1

最先提出招安的是宋江,同意招安的有卢俊义、关胜等大部分原官军投降梁山的那一批将领,吴用态度暧昧,但是也间接推动了宋江招安的步伐。

最先反对的是武松。反对招安的主要是武松、李逵、鲁智深以及原晁盖部下,属于那种之前就没官职,没后台的纯草莽英雄的那一批。

在对招安的不同态度上,来自社会底层的李逵等人是坚决反对的;封建文人出身的吴用主张有条件的招安;来自官军的绝大部分的将领则是殷切地盼望著招安。这种不同的态度,可以从他们各自的身份、经历中找到充分的根据。

扩展资料:

《水浒传》中塑造了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个个形象鲜明,故事生动。但是,与史书对比,其中只有三十六个人物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其余七十二个,大都是创作出来的,纯属子虚乌有。

据史家考证研究,在宋徽宗宣和年间,确有宋江其人及其领导的梁山泊起义,这就是淮南地区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河朔”的历史事件,但不像《水浒传》所写的有一百零八将,也没有那么多生动的戏剧性场面。

这三十六个人在正史书没有客观具体的记录,大部分是根据民间传说再加工而成的,这样一算,整部小说中的人物就一分真、九分假了。

梁山泊位于山东西部,原是个很小的湖泊,后因从五代到北宋期间黄河多次缺口泛滥,它与四周的许多小湖泊汇成一片,到北宋末年便形成纵横八百里水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错,芦苇纵横,并有许多天然小岛,形势险要复杂。

当时许多破产农民、渔民以及一些被政府通缉追捕的逃犯藏匿于此,成群结伙,靠进行一些“非法”的活动营生。有若干股势力日益增大,人数愈聚愈多,到北宋末年更掀起了多次反抗官府腐败、盘剥与压迫的武装斗争和农民起义。宋江起义军就是其中的一股。

宋江起义的导火线是宋朝廷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

贫苦的农民与渔民交不起重税,于是在宋江等人的领导下,铤而走险,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形,阻杀前来镇压的官兵。

最初四五年,宋江等人一直坚守在梁山泊,直至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才正式宣布起义,随后离开梁山泊,转战于青、齐、濮各州之间,官府也才开始注意到这支起义军的存在,并下令“(京)东、西路提刑督捕之”“招抚山东盗宋江”(见《皇宋十朝纲要》)。

该起义军最终以被官府招安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浒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别把《水浒传》当真实的历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25

反对诏安的有鲁智深、武松、李逵、刘唐、史进、李俊、三阮、童氏兄弟、张顺、张横等,主动诏安的有宋江、吴用、燕青等。

1、鲁智深

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本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

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应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

梁山一百单八将大聚义后,宋江便开始推动山寨接受朝廷招安,而鲁智深则是招安政策的反对者。他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累立战功,生擒方腊后在杭州圆寂,追赠义烈昭暨禅师。

2、李逵

李逵,绰号“黑旋风”。沂州沂水县(今属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因为打死了人,逃了出去,得到赦免,被戴宗留在江州当牢子。

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大劫法场,李逵与众人大闹江州,欲背着老母上梁山享福,后因老母在沂岭被虎所害,李逵怒杀一窝四虎。李逵膂力过人,善使一双板斧,梁山排座次时,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头领。

大聚义之后,在菊花之会上,宋江提出招安之事,李逵大闹以示不满,宋江假意要斩其头。

梁山受招安后,随军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战事结束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因宋江饮高俅等奸臣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担心李逵再次起兵造反复仇,便让李逵也饮下毒酒,李逵随后身亡。

3、武松

武松,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

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4、宋江

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原为山东省郓城县押司,身材矮小,面目黝黑,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因私放晁盖等人,被小妾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期间结交诸多英雄好汉,辗转周折上了梁山。并曾带兵征讨祝家庄和高唐州。

晁盖死后继任梁山第三任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

5、燕青

燕青,又名燕小乙,绰号浪子,北京人氏,原是北京富户卢俊义的心腹家仆,随卢俊义上梁山。他文武双全,多才多艺,在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三十六位,上应“天巧星”,担任步军头领。曾在东京李师师处面见宋徽宗,促成梁山招安。征方腊后退隐江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5-01
最先提出招安的是宋江,同意招安的有卢俊义、关胜等大部分原官军投降梁山的那一批将领,吴用态度暧昧,但是也间接推动了宋江招安的步伐。

最先反对的是武松。反对招安的主要是武松、李逵、鲁智深以及原晁盖部下,属于那种之前就没官职,没后台的纯草莽英雄的那一批。

在对招安的不同态度上,来自社会底层的李逵等人是坚决反对的;封建文人出身的吴用主张有条件的招安;来自官军的绝大部分的将领则是殷切地盼望著招安。这种不同的态度,可以从他们各自的身份、经历中找到充分的根据。

扩展资料:

《水浒传》中塑造了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个个形象鲜明,故事生动。但是,与史书对比,其中只有三十六个人物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其余七十二个,大都是创作出来的,纯属子虚乌有。

据史家考证研究,在宋徽宗宣和年间,确有宋江其人及其领导的梁山泊起义,这就是淮南地区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河朔”的历史事件,但不像《水浒传》所写的有一百零八将,也没有那么多生动的戏剧性场面。

这三十六个人在正史书没有客观具体的记录,大部分是根据民间传说再加工而成的,这样一算,整部小说中的人物就一分真、九分假了。

梁山泊位于山东西部,原是个很小的湖泊,后因从五代到北宋期间黄河多次缺口泛滥,它与四周的许多小湖泊汇成一片,到北宋末年便形成纵横八百里水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错,芦苇纵横,并有许多天然小岛,形势险要复杂。

当时许多破产农民、渔民以及一些被政府通缉追捕的逃犯藏匿于此,成群结伙,靠进行一些“非法”的活动营生。有若干股势力日益增大,人数愈聚愈多,到北宋末年更掀起了多次反抗官府腐败、盘剥与压迫的武装斗争和农民起义。宋江起义军就是其中的一股。

宋江起义的导火线是宋朝廷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

贫苦的农民与渔民交不起重税,于是在宋江等人的领导下,铤而走险,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形,阻杀前来镇压的官兵。

最初四五年,宋江等人一直坚守在梁山泊,直至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才正式宣布起义,随后离开梁山泊,转战于青、齐、濮各州之间,官府也才开始注意到这支起义军的存在,并下令“(京)东、西路提刑督捕之”“招抚山东盗宋江”(见《皇宋十朝纲要》)。

该起义军最终以被官府招安结束。
第4个回答  2011-08-14
反招安是武松 李逵 鲁智深这类人 支持的是吴用 柴进 卢俊义这类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