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午时三刻相当于今天的几点?

如题所述

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

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是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那么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该在十一点44分左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2
11点45分。
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第2个回答  2014-01-02
古时候的一个时辰是八刻,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大约在11:45左右。
第3个回答  2014-01-02
古代中国将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分为八刻(注意,不是四刻),如午时就分为午初四刻和午正四刻,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5分钟,所以15分钟又叫一刻钟。午时三刻指的是午初三刻,即11点45分。
第4个回答  2014-01-02
11点43分到11点58分之间。
古时一天为12个时辰,但不是一个时辰分八刻,而是一整天分100刻,所以时辰和刻并非能够一一对应。一刻并非15分钟,而是14.4分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