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观察

如题所述

五里民主九年制学校陈菲《新课标》中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说明观察能力是习作中最重要的基础,鲁迅先生在《给董永舒》结尾处写到“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强调了观察在习作中的重要性。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教给学生有关的观察知识,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小学生习作入门的指导,也是获得一切知识的根本。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
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
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
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应首先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教导学生明白观察的“利器”。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
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
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在观察过程中要积极开动所有感官,产生多种感觉的心理效应,让众多表象进入大脑,形成完整的印象,为文章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要想获得充足的习作材料,写出充满生活气息,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作品,光靠视觉器官──眼睛,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调动其它感官。也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指一起工作。认真地观察、了解,研究一切人物、事情和事物(动物、植物、静物),使头脑里同时得到多种获取材料的通道。做到不但观察形态、听音响、辨别味道,而且感觉事物的冷暖,从而将这些体察到的,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画面。因此,让学生进入习作天地的大门之前,就要先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运用自身的“五员大将”——眼、耳、口、鼻、手,来帮助自己感知事物的本质现象。“工欲利其事,先必利其器”。只有握住观察的“利器”,才能更顺利地开启习作天地的大门。
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上还有这么多的“秘密武器”,我设计了一节开放式的活动课:在一个华丽的小盒子里,装了两个鸡蛋,一生一熟,要求学生在不敲开蛋壳的前提下,来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学生于是调动自己身体的各种器官按照自己想得到的方式进行观察,并且做好观察的记录。
观察结果如下:观察学生观察方式观察结果1号学生摸:两个鸡蛋感觉很滑,很凉。1号蛋是生的,2号蛋是熟的。2号学生看:蛋壳的颜色,1号鸡蛋深些,2号鸡蛋浅些1号蛋是熟的,2号蛋是生的。3号学生听:轻轻敲击蛋壳两个鸡蛋的声音都很实。1号蛋是生的,2号蛋是熟的。4号学生闻:两个鸡蛋闻起来都没有什么味道。1号蛋是生的,2号蛋是熟的。5号学生
摇:2号鸡蛋能晃动,1号鸡蛋晃不起来。1号蛋是熟的,2号蛋是生的。6号学生转:1号鸡蛋转得飞快,2号鸡蛋转几下就不动了。1号蛋是熟的,2号蛋是生的。7号学生掂:两个鸡蛋的重量都差不多。1号蛋是生的,2号蛋是熟的。
学生是活跃的,而且敢于进行尝试的,在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他们为了揭开谜底,会千方百计进行探索,并不由自主地用上各种观察的方式。所以说,不是学生不愿意观察,而是他们缺乏有效的观察指导,明明手握利器,却不懂得好好利用。教师不管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只要能提供一切机会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会,就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观察的功能。
二、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古人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确,再好的厨师,没有丰富多样的菜和调料,也做不成一桌令人满意的酒席。所以,我们还得解决好写作的内容,即材料的问题。然而日常生活中,视而不见,充而不闻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我曾经做过这样的一次行为规范执行情况的“考试”:在教室过道有意识地安放了几个十分明显的违章物品,如:一扫把、一张纸、一块抹布、一倒掉的凳子……,然后悄悄地观察一个一个走过去的同学。经过测试,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做到将这些物品进行正确处理。其它五分之四的同学,不是跨过去,就用脚踢开,有的干脆绕道行走……试想,如果我们长期这样下去,怎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怎能写出好的习作呢?下面,提供几种促使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好做法;1、随机记事法。
即身边准备一本记事本,发现有值得记载的事物及时记录下来。记录时,不必当作是习作或日记,只要求用简短的语言记载清楚即可。时间紧迫时,三言两语只需记清时间、地点、事物名称或事件名称。记事本中所记事物,并不一定是作为本周习作使用的材料或内容。有些事物,认为有马上使用的必要,也可以作为当天的日记或习作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有些事物暂时用不上,该用时也可在以后的习作时运用。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这样的训练,一旦成为习惯,对我们的习作必将产生极大的影响。2、每日一记法。
这种做法,即通常所说的“日记”。日记,就是把一天中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当然,一天中可能接触的事物很多很多,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成为日记的内容,我们要加以适当选择,将最值得写的人物、最有价值的事物记载下来。日记,根据习作的需要和水平,篇幅可长可短,形式也十分灵活。它要求有完整的篇章结构,要求对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对事物记载的过程要求也较为具体、详细、生动。所以,在习作的难度上较记事大得多。一个长期坚持写日记的同学,不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随时发现有价值的写作材料,而且要有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说,日记训练是促进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最重要的动力之源。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所谓多角度观察,就是对指同一事物,或不变立足点,只变换所观察事物的位置、方向的观察,或站在不同的观察点上,对一个事物进行,或正面看看,或侧面看看,或朝上看看,或朝下看看的细致观察。的确,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很难一眼就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出现不同的视觉形象。我们一定熟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所说明的深刻哲理。我们也许还记得《画杨桃》这篇课文吧,课文中的“我”由于与同学所处的角度不同,把杨桃说成是三角形。所以,为了全方位、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就要求同学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四、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观察。
所谓多层次观察,就是对同一事物,立足于不同的层面,深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甚至借助观察仪器。比如:当你看完了爬山虎密密层层的绿叶,你肯定在问:爬山虎是靠什么巴在墙上而不掉下来呢?对!你一定要扒开绿叶,看一看绿叶下那紧紧贴住墙壁的爬山虎的脚;当你看过了小猫可爱的外表,难道你不想再进一步了解小猫可爱的生活习性吗?的确,只有我们不停留在对事物的表面或外在特点的认识上,而是立足于从不同的层面,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本质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够立体地把握事物的特点。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25
小学生观察事物因为年龄过小,还不知道怎么样做,必须告诉孩子,观察事物发展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那就是时间记录,事物变化记录,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必须通过眼睛去发现。还需要从表到里的剖析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