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条件的概念是什么?无菌操作的要求是什么?

如题所述

无菌条件一般指操作的环境、机具、器材等应是无菌和洁净度高的。无菌操作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技术作业。在无菌操作过程中,应排除人为带菌的因素,提供的菌种也应是纯度高、无污染的。它们是同一概念的两个方面。

(1)培养基的无菌要求

无菌措施:

①培养基要优质 配料无霉变,分散度好,加水拌制时,水分应充分渗透入料内,无外湿内燥的块状物。

②灭菌务须彻底 严格灭菌操作规程,确保灭菌的时间和温度,杜绝灭菌“死角”。

③适当应用添加剂 实践证明,添加适量的抑菌消毒剂,能有效地提高灭菌效果。诸如在培养基中拌入托布津、克霉王拌料剂、木材熏蒸物等,不但灭菌效果明显,而且可缩短灭菌时间。

无菌效果检验:每个菌种生产者,当在采用一种新的培养基或使用新的灭菌设备等情况下,一定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灭菌效果进行检验。如灭菌结束后,在锅内的不同位置,抽取若干支试管或料瓶(袋),贴上标签,置25~30℃下培养6天后进行检查,如果所有抽样表面和内部均无任何变化,则表明灭菌效果良好,可供接种使用;相反,如果部分抽样出现了杂菌污染,这就要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原因,进行改进。

(2)接种环境的无菌检验

接种室(箱)在每次接种前均要进行消毒灭菌,其效果受药剂的有效期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一定稳定,因此应定期进行消毒效果和空气污染程度的检验,以便针对问题,及时改进消毒措施和操作方法。

检验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平板法和斜面法两种。一般是采用常规法配制的肉汤琼脂或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制成6个平板,打开其中3个并同时放入接种室(箱)的不同地方,暴露一定时间后重新盖上,另3个不打开皿盖作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一起置于30℃下培养,48小时后检查有无菌落出现。

检验结果:平板或斜面在30℃下培养48小时后取出观察。根据有无菌落、菌落个数和形态,来判断空气被污染的程度和杂菌种数。其合格标准是:平皿打开盖5分钟不超过3个菌落;斜面打开棉塞30分钟不长菌落。若生长的菌落超过此数字,则要采取措施来提高灭菌效果。从菌落形态来看,如果是霉菌据多数,可先用5%碳酸对接种室(箱)进行全面喷雾,再用福尔马林熏蒸;如果是细菌居多数,用乳酸和福尔马林交替熏蒸,效果更好。

(3)无菌操作的要求

有了良好合格的无菌条件,而作业时不认真、不规范,也易引起染菌。因此,应做好以下几点:

①练好基本功 操作前应事先经过严格的技术训练,牢固树立无菌概念,掌握熟练的技能、技巧。

②严防交叉感染 操作人员双手易被接触的物品、工具、棉塞、瓶袋等所停留的杂菌污染,引起操作中交叉带菌。因此,操作前,瓶袋等必须用消毒药物喷雾、揩拭,工具、棉塞需灼烧灭菌。

③降低灰尘量 工作人员是无菌室内最大的灰尘源,因此操作空间应保持相对静止,杜绝增加灰尘量的动作,操作中要求细心、快速、轻巧,工作服选用灰尘量少的织物量体裁制。

④杜绝菌种带菌 供扩制用的母种或原种要求纯度高、菌龄短,使用前应严检查、挑选,凡不合格或有疑虑的一概弃之不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