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与选择、决定的区别|教你科学决策的流程与原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之前我提出,元认知是对认知闭环的认知,而一个完整的认知闭环包括“感知—>认知—>决策—>行动—>感知”四大节点,在决策环节,我们学习了影响决策的一些因素、决策应遵循的一些原则,还有七个具体的决策模型,但有朋友提出对决策依然缺乏系统认识,对决策、决定、选择之间的关系搞不清楚,下面我就逐一解答。

决策模型 https://www.jianshu.com/p/2319d4080541

决策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决策是管理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活动; 决策是决定的意思, 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根据客观的可能性,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 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 对未来行动作出决定。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决策是人们思维过程和意志行动过程相互结合的产物。因 而决策既是人们的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又是人们的行动方案。

认知心理学将决策划分为六个阶段:

一般决策过程包括:

(1)问题识别,即认清事件的全过程,确立问题所在,提出决策目标。

(2)问题诊断,即研究一般原则,分析和拟定各种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3)行动选择,即从各种方案中筛选出最优方案,并建立相应的反馈系统。

看了上面的流程,你应该可以发现决策与选择的区别。严格来说,我们日常的选择只是完整决策流程的一部分,至于做选择之前的辨识问题、收集信息、提出可能方案,我们或许也知道,也有做,但没有认真对待。

也即, 狭义上说,决策就是选择, 是从几种备选方案中做出最终抉择。 广义上说,选择是决策的一个阶段, 决策包括提出问题、确定目标、设计和选择方案的完整过程。必须说明,对决策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还尚未定论。

1、差距、紧迫和“力及”原则 (在确定决策目标时运用)
差距:现实与需要之间的差距问题。
紧迫:决策目标不但是需要解决的差距性问题,并且具有紧迫性,是影响工作的主要矛盾。
力及:解决是力所能及的,主客观条件允许的,有解决的可实现性。

2、瞄准和差异原则 (准备备选方案时需要运用的原则)
瞄准:方案必须瞄准决策目标。
差异:备选方案所采取的路线、途径和实施必须是互不相同的。

3、“两最”、预后和时机原则 (方案选优是运用)
两最:利益最大,弊失最小和可靠性最大,风险最小
预后:有应变性的预防措施,对可能出现的威胁的预测和对策。
时机:决策应该在信息充分或根据充足的时机做出。

4、跟踪和反馈原则 (在决策实施过程中运用)
跟踪:决策实施后要随时检验查证。
反馈:决策于客观情况一旦有不适应,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5、外脑和经济原则 (在决策的全过程必须运用)
外脑:在决策过程中必须重视利用参谋、顾问、智囊团等。发挥集体智慧,防止个人专断,把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经济:决策全过程要求节约人、财、物力。

6、系统原则。 应用系统理论进行决策,是现代科学决策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

7、信息原则。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8、可行性原则。 决策能否成功,取决于主客观等方面的成熟,科学决策不仅要考虑市场的组织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到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各方面是否有决策实施的可行性。

9、满意原则。 由于 决策者不可能掌握很充分的信息和做出十分准确的预测,对未来的情况也不能完全肯定的,因此,决策者不可能作出“最优化”的决策。

1、按决策范围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2、按决策性质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主体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4、按决策问题的可控程度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研究表明,问题措辞的方式,或对选项的特定描述将会对决策有很大的影响。

在上面引用的百科词条中,提出决策是决定的意思,这在日常语境下是没错的,但我们可以认真问自己:这两个词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同一个意思要用两个词来表述?

凡事就怕较真,我想你已经感觉到这两个词是有不同的,尽管英文是一样的。刘澜教授在其领导力课程中特别指出,决策与决定大不相同,切勿混淆,我认为十分有道理更有可操作性,值得学习应用。

案例万豪集团总裁小马里奥走动式管理到旗下一家酒店,发现服务员的顾客评分不高,经理回答是薪水不高,调整工资向总部申请比较麻烦。小马里奥看出了三个问题,总部的权力过大,这个经理的上级是个糟糕的倾听者,企业文化将利润放到了服务之上。

怎么做决策? 做决策要求你在更高的层次上分析问题:

如果你只是在事件的层次分析问题,就只是做决定,能够在行为模式和系统结构的层次分析问题,这是做决策。

我再补充一个案例,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决策的场景,比企业管理中解决特定问题更加普遍。

比如,你想买一件适合秋天穿的衣服,或者你准备换手机,但对小米和苹果犹豫不决,这时候该怎样做决定与决策呢?

做决定很好办,就事论事,分析当下事件选择自己满意的方案。拿买手机来说,根据差距、紧迫和“力及”原则,

1、差距:你现在有一个手机,但感觉不满意或不够用;你现在没有手机,你急需一部手机,现实与需要有差距,因此你决定买手机。你想要一个最好的手机,容量大、功能多、漂亮、好拍照……但现实是你的预算是有限的。

2、紧迫:你现在想买手机,是刚需,还是改善型需求,又或是备胎?如果是备胎,就是不着急用,也用得不多,那小米足够;如果是改善型需求,也不是太紧迫,但想改善说明已经具备一定条件,可以买苹果;如果是刚需,就是比较紧迫了,也用得多,能够生出买苹果的念头,说明也足够负担费用,那就直接一步到位买苹果。

3、力及:最终根据自己预算量力而行,避免冲动的一个方法是做反向预演,现在把一部苹果手机和8000元放在你面前,你会选哪一个?

那如果是做决策呢?决定是对单一事件的个别解决方案,决策是对普遍问题的一般性解决方案,决策的影响是长期的、全局的,做一个决策要解决一系列问题,要省下许多决定。

具体的路径有两条:

1、是买小米还是苹果呢?这是一个单一的决定,但我们可以通过做这一个决定省下日后许多其他决定,日后买手机就不用纠结了,日后购物也不用为难了,甚至可以把这一次的决定原则作为日后自己做选择的基本原则。比如你选择买苹果,你还可以一次性做出三个决定:

2、是买小米还是苹果呢?从自己这一行为模式出发,找到内在的需求,虚荣炫耀、工作高效、娱乐爽快、省心便利……你在考虑买小米还是苹果,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你是为了工作高效,那么你可以一次性做出三个决定:

每当我想把一个问题讲透讲全面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成了长文,只能求见谅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