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的事物,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本节课一共试教三次,在不断的磨课过程中,也让我成长了很多。

  在首次试教后,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采用绘本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绘本立足于儿童的视角,顺应儿童主动学习数学的方式,将数学知识巧妙蕴藏在有趣、生动的绘本故事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本节课以《咔嚓咔嚓,爸爸是魔法师》引入教学,为课堂提供了一个连贯的故事情节,孩子都是喜欢听故事的,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孩子的也不断地主动学习着新知识。当孩子听到爸爸是修理修理魔术师的时候,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渴望和需求,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课堂氛围热情高涨。

2.多媒体动画演示,优化教学效果

  与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课程内容相比,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更富有直观性、活动性和探索性。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猜一猜礼物,并通过分类初步感知对称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先想像一下对折后会发生什么情况,再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通过播放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动画,学生对“完全重合”有了直观形象的感受。在课堂的最后,播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欣赏对称美。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直观的图片、明亮的色彩和生动的声音,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动态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像、优化教学效果。

3.动手操作,体验成功乐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于是在本节课,我让学生动手折一折,让学生将不同形状的彩纸对折,在这种活动中体会完全重合的意义,同时体会有些轴对称图形不止有一条对称轴。在同桌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意识。之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剪纸创造轴对称图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又深刻的理解所学的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不足之处:

1.在动手折图形找对称轴这一活动中,我选择的图形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个三角形是普通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在学习完后可能会形成思维固着,认为三角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所以可以再设计一个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另外,在这一环节我是直接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可以先让学生猜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去验证,这样更具有科学探究性。

2.在本节课的新授环节出现的图形都是外部轮廓对称,里面没有图案的图形,而练习中,有一些题目是涉及到外部轮廓对称,但内部图案不对称的图形,有些学生无法判断,整个设计的层次和深度还不够。于是在第二次试教时,新增了一个让学生判断不同的国旗是否为轴对称图形的环节。

3.虽然本堂课使用绘本教学,课堂伊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到了巩固环节,学生的专注力已经不够集中,显然是练习环节有点枯燥乏味,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所以在第二次试教时对习题的设置做了改动,将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这一环节用和小乌龟玩游戏的方式进行,增强趣味性。

  在第一次试教后,基于以上几点的思考,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第二次试教已经比较顺利,只是在语言方面还有待提高,教学设计已定型。第三次试教后环节很顺畅,课堂氛围活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