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标准执教理念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理念一:与孩子平等相处。孩子来到人间,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不过在小的时候独立性差一些,随着年龄的增大,独立性越来越强。小的时候需要较多的是关心、呵护,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更需要的还有尊严、自信、理智、谦虚等。父母教育孩子应该在一个宽松、祥和、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讨论、争论的方式,让各方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以理服人,并且要心服口服;有些暂时无法争论清楚的问题,要允许保留;要有求大同存小异,长期坚持不断解决新老问题的胸怀,不武断地下结论。

理念二:同孩子一起同学习。在人的一生中,谁都随时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因为我们就是在错误中学会了正确。由于社会环境在不断的变化,自身的年龄、孩子的年龄和知识面也在不断变化,所以父母以前的经验不一定会适合孩子;当孩子长大到一定年龄后,在某一方面的知识超越父母,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儿。在如今知识大爆炸的年代,谁又能把所有的知识全部掌握呢?故有些父母一句“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父母应该做、也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而不只是要求孩子学习。

理念三:帮助孩子改正缺点。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肯定孩子的优点,同时督促孩子改正自己的缺点。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经常会因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成就,就对其全面肯定;而对于有了缺点、错误的人,则抓住错误不放。其实细想起来,一个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生了病,不是一样要找医学专家治病吗?在世上全是优点,或者全是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只不过比例有些差异罢了。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保持优点、改正缺点,让优点的比例在父母的关爱中不断得到提升。

家庭教育理念怎么写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2 父母应具备的方法

家庭教育光有一个望子成龙的想法是非常不够的。父母必须要认识到,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工作,必须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方法一:一定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来看待。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有时父母有足够的知识去引导他们,但也有时可能会遇到不是自己强项的内容。这时有些家长就会粗暴地对待孩子,而不敢承认自己不懂;或是借工作忙推托。这样时间一长,孩子有事就不会找你,自然沟通的机会就会减少,长此以往也容易出现沟通困难。当遇到家长不会的问题时,正确地做法是教会孩子学会自学。如上网搜索、抽空陪孩子购买书籍、帮孩子找专家,抽空与孩子一起讨论等。当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要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慢慢解决。

方法二、培养孩子学会理智、不无理取闹。欲望是人的本性,欲望过度或者没有欲望都是不正常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根据实际情况理智地选择要什么、放弃什么。对孩子理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最省时省力的做法是从孩子小的时候做起。最好用的方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例如经常有人说“我的孩子干什么都不上心、粗心,大人说也不听。”其实这是因为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生活环境太好的缘故。让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当然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孩子长大后总要去面对生活的压力,所以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一些环境帮助孩子成长。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可以“学”孩子“粗心”,如将女孩子心爱的衣服故意“洗”出毛病;将男孩子最喜欢的玩具“粗心”地弄坏等等,在孩子痛哭后,给他讲清楚粗心的后果,比你说几年空洞教育的话不知要好多少倍。在对付孩子无理取闹时,父母一定不要心软,这是孩子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越小的时候解决,代价越小。

方法三、帮助内向、不自信的孩子建立自信心。当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情绪低落,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必然形成遇事逃避的性格。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利用各种机会鼓励孩子,同时帮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孩子在成功的快乐中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观。当孩子遇到困难情绪很低落时,可以把这个困难故意人为的夸大,说这个问题孩子确实是很难,而不是孩子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方法去解决。另外对某一件孩子看来很平常的事大加夸奖,说说自己当年做这事时的糗事,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暗示,增加孩子积极寻找办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06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重视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

一切都包办代替,表面上看是为了孩子,其实,是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权利,反而害了孩子。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别人的事情帮助做。

二、找感觉,培养孩子自信心;尝甜头,陪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你希望在哪方面发展,就在哪方面找到孩子的优点,抓住不放,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使孩子在快乐自信当中走向成功。

三、如何与孩子做有效沟通,打开孩子情感的闸门。

心理是否舒展是教育孩子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然欢乐而轻松的飞;心情压抑的孩子,肯定痛苦而缓慢的爬。

四、教育从尊重和理解开始,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父母生育了孩子,但并不一定会培养孩子,很多父母都不理解孩子,于是出现了很多误解。家长只有理解了孩子尊重了孩子,孩子才可能心动,心动才能感动,感动才会行动。

五、用教孩子学说话和学走路的心态,面对孩子的点内滴成长,要鼓励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家长不要“拔苗助长”,不要拿别人的孩子很自己的孩子攀比。每个人都是在失败中不断的成长,所以我们也要给孩子一些失败的机会,让孩子拥有一个轻松容快乐的成长空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7-30
生养生养,生出来需要教养,让他身为一个合格的人。
首先是需要做人,做一个合格的人,不出卖国家,孝顺父母,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的一个普通人。
经世故,亲情往来亲情。友情
老爸的将来成为别人普眼中的普通人,还是成为一个有钱人,还是成为一个富人,或者在某方面对国家做出了贡献的人,父母都要保持心态,让他让你的孩子不管如何都要保持一个心态,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才可以。
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家人。
第3个回答  2022-06-05
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根据孩子的特征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
第4个回答  2022-07-30
我认为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讲,教育孩子并不是按照课本上的要求,什么条条框框去执行,什么标准什么教育理念。
是因势利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真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