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怎么成立的?

以前看过倚天屠龙记,在那里出现过“朱元章”,当时真的有明教吗?历史有那段吗?

公元3世纪创立,教徒全部吃素

摩尼教产生于公元3世纪中叶,由波斯人摩尼创立。摩尼教创立后,即在波斯境内广为传播,并迅速进入北非、欧洲、小亚细亚、中亚一带。据说,摩尼本人在游历中亚时曾到过中国西北地区,但摩尼教正式传入中国则是在唐武则天时期(公元7世纪末)。

由于摩尼教宣扬光明,在传入中国后,逐渐被称为“明教”。类似于佛教,明教教徒也要食素,因为他们认为素食中包含的光明较多,吃素可以净化自身的灵魂。因而,除非是叛教者,一般都严格遵守素食的戒律。《倚天屠龙记》第十四章中提及,张无忌见到所谓明教徒的朱元璋、徐达一伙在吃牛肉,为之一凛。张无忌的吃惊正反映了明教的教义之严。

势力曾仅次于佛教,频繁参与农民起义

明教在唐代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武则天时期,该教处于合法地位;唐玄宗开元二十年,朝廷认为该教妄称佛教,欺骗百姓,故不准中土民众信奉,只许在西域人中自行流传。在此期间,明教成为了回鹘国的国教。安史之乱中,唐朝屡次向回鹘借兵求援,明教借回鹘的势力,重新风行于中土,在各地广建寺院(称大云光明寺)。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明教在中国的势力达到顶峰,仅次于佛教,居著名的三夷教(明教、景教、祆教)之首。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朝廷下令禁止明教在华传播,并没收明教的寺院财产,明教教众遂转入秘密活动。在组织上,中土明教也逐渐与西域的摩尼教团总部脱离联系。

唐朝灭亡后,明教继续在民间秘密流传。一些信奉明教的知识分子,修建了许多明教寺院并隐居其中。如建于元代的福建泉州市晋江县华表山麓草庵,就是中国仅存的明教寺院。

宋代农民运动中,特别是在江浙和福建一带,反抗官府的农民所参加的诸多秘密会社中,不少都吸收或渗透了明教的成分,如北宋末年,方腊利用明教组织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震动了东南半壁河山。 而在《倚天屠龙记》故事所发生的元代,明教仍然以种种形式存在,并相当兴盛。《倚天屠龙记》中所写的明教来源、传入中土以及后来在中国的传播、被禁的情况,与史实基本相符。

波斯总教、中亚教团相继灭亡,中土明教硕果仅存

其实,在摩尼教的诞生地波斯,它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命运还不如在中国的明教。就在摩尼创立摩尼教后不久,波斯的萨珊王朝认为摩尼教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于是在公元276年左右,波斯国王巴赫拉姆一世处死了摩尼,宣布摩尼教为异教,对摩尼教信徒实行全面迫害。许多教徒不堪其苦,就向东逃亡,一部分教徒加入了在中亚的摩尼教团。

摩尼教团的创始人是摩尼的弟子阿莫大师,在中亚地区颇有影响,后来传入中国的明教,实际上就是从中亚的摩尼教团传来。由于早在公元6世纪,摩尼教团就在撒特·奥尔米兹的领导下宣布脱离设在巴比伦的摩尼教总教会,自己组成中亚教团,总部定于撒马尔罕。因此中土的明教与波斯总教几乎没有什么瓜葛,《倚天屠龙记》中明教隶属于波斯总教的说法纯属虚构。

在中亚摩尼教团独立后不久,波斯的摩尼教就迅速走向了灭亡。当时统治波斯的萨珊王朝与拜占庭帝国进行了连年的战争,但并没有征服后者,反而严重削弱了自己的实力,结果萨珊王朝在公元651年被阿拉伯帝国所灭。

阿拉伯帝国占领波斯全境后,全面推行伊斯兰教,给摩尼教带来了灭顶之灾。中亚的摩尼教团也在穆斯林和蒙古势力的夹击下走向灭亡。这样,到元朝末年,在中国秘密存在的明教反而成了唯一兴盛的摩尼教。《倚天屠龙记》中波斯总教兴师动众地到中土寻找圣女,并最后把张无忌的女友小昭接回去当教主的故事,自然没有历史根据。

不过,小昭常唱的小曲“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倒是正宗的舶来品。该曲出自波斯著名哲学家兼诗人莪默·伽亚谟的诗集《鲁拜集》,只是金庸先生多加了两个“兮”字,便生出无限的意蕴。联想到小昭的离别,更是令人不胜嘘唏。金庸也自称:在《倚天屠龙记》的几位女性角色中,比较喜欢小昭。而小说的结局却是把小昭发配到了早已灭亡的波斯,更是令人感慨不已。

明教弟子朱元璋创立明朝,登基之后取缔明教

波斯总教既已灭绝,中土的明教也未能独秀多久。元朝末年可以说是明教最后的风光时期了。一方面,明教的教义被其他秘密宗教如白莲教吸纳并发展;另一方面,明教自身在下层民众和一些知识分子中不断传播。

因为长期处于秘密状态,明教教名也有了多种别称,除浙江称摩尼教、福建称明教外,淮南称二桧子,江东称四果,江西称金刚禅等。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实际上就曾加入过明教。《倚天屠龙记》结尾写到:由于朱元璋靠明教起家,因而国号中不得不带一个“明”字。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均从明教而来。这种说法,虽然有点牵强,但也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更有趣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实际上导致了明教的全面衰落。朱元璋在登上九五至尊之后,由于深知秘密教派的厉害,便下诏严禁白莲教、明教等教派,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明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其后,白莲教以各种支派的形式变换名目继续得到发展,明教却逐渐衰落了。到明清之际,明教在中国完全消失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30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明朝在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以“大明”为国号,共经历十七世,十六位皇帝。明朝的领土曾囊括今日内地十八省之范围,并曾在今东北地区、新疆东部等地设有羁縻机构。明初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明成祖朱棣在位时以顺天府(北平,今北京)为京师,应天府改为留都。

明朝初年国力较盛,曾北进蒙古,南征安南。明英宗幼年即位时,朝中有“三杨”杨溥、杨士奇、杨荣主持政局,‘海内清平’。至正统七年,宦官王振开始擅权;正统十四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永乐以来的军事优势遭到破坏,但景泰皇帝任用于谦击败瓦剌,保卫了国土。弘治时期是明朝政治作为清明的时期,历史上称为"弘治中兴"。正德、嘉靖朝始逐渐中衰,社会矛盾萌发,并面临蒙古、倭寇两大外患。明神宗万历朝初期在名相张居正的辅政之下曾一度中兴。后世计当代朝廷岁收,明朝的经济规模可称世界第一。惟至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腐化,关外女真兴起,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天启年间阉党专政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至崇祯年间,多处爆发民变,后金军队也突破长城,五入关内。公元1644年,大顺军队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但由明朝宗室在华南建立的若干个南明政权又延续了数十年,斗争持续到清朝康熙年间(1680年代)。

明朝的经济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都属于较发达的阶段。明朝早期君主集权强化,皇帝大权独揽,但宣德以后,皇权开始削弱,权力在内阁和宦官之间争夺。从明朝开始,西方伴随着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在世界的地位与东方平起平坐。同时,西学也随着一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开辟了窗口与机会。

初年的强盛(1368-1436)

中期(1436-1573)

走向覆灭(1573-1644)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明教确实有,只不过不像倚天屠龙记写的那样。元末红巾起义确实是明教折腾起来的,韩童山刘福通都是明教的。朱元璋也先投奔的明教,但到后来势力发展越来越大,最终把明教踢一边了。但后来为了安抚明教教徒,改国号为明,原来朱元璋国号是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9-30
明教当然有,不过不是张无忌的,而是陈有谅建立的。至于朱元璋,只是明教中的一个小角色,明朝的建立和明教基本没关系。朱元璋打败陈有谅,明教基本也就完了。
第4个回答  2007-09-30
明朝的建立
元朝末年,朝政腐败,灾害频繁。国库也日渐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还发行新钞“至正宝钞”并大量印制,致使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民不聊生。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顺帝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在治河工地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被苛扣口粮,非常愤怒。于是,“治河”和“变钞”就成为民变的导火线,导致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至正十一年(1351年)5月,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聚众起义,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不久,贫苦农民出身的安徽凤阳人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得到郭子兴的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为妻。之后,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兵占领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一些军事要地,获得了一块立足的基地。此时的朱元璋“地狭粮少”“孤军独守”,远不及其他起义军势力,处境十分艰难。朱元璋采纳了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经过几年努力,朱元璋军事和经济实力迅速壮大。1360年,通过鄱阳湖水战,陈友谅势力遭到巨大打击。1363年,陈友谅势力被完全消灭,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今苏州),张士诚自尽。之后朱元璋又消灭割据浙江沿海的方国珍。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了明朝。之后趁蒙元内斗之际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攻占大都(今北京),元朝撤出中原。之后朱元璋继续消灭位于四川的明玉珍势力和据守云南的元朝梁王。又深入沙漠,进攻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