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才行,自昔罕全》的全文翻译

人之才行……君子道消

陆贽论人才
人之才行①,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②,贤如墨、杨③,求诸物议④,孰免讥嫌⑤?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⑥。”“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选自唐·陆贽《陆宣公翰苑集》

【注释】

①才行:才能和德行。②伊、周:指伊尹、周文王。伊尹是商周汤在位时的贤臣,周公是周朝成王在位时的的贤臣。③墨、杨:指墨翟、杨朱。二人都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④物议:人们的议论和意见。⑤孰免讥嫌:谁免得了(众人的)嫌弃和讥讽。⑥未可也:还不能确定。

【译文】

人的才能和德行,自古以来就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有长处,也必定会有短处。如果能取长补短那么天下就没有不能被录用的人。拘泥于短处放弃自己的长处,那么天下就没有不应被舍弃的人。再加上感情有爱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贤德像墨翟、杨朱,向人们征求(对他们的)看法,那么谁能免去遭讥讽和疑忌呢?从前子贡问孔子:“一个乡村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不能肯定。”子贡又问:“一个乡村的人都讨厌他, (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道:“不能肯定。不如乡里人认为他好的人都喜欢他,乡人认为他不好的人都讨厌他。”这是因为好人和坏人的观点必定相反,那就在于小人讨厌君子也像好人讨厌坏人,要想弄明白真实情况,在于慎重地听取他们的反映,听取好人的话,就废弃了坏人的主张,而听取小人的话,就会使好人的主张消失。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若录长补短( ) ②责短舍长( )

③趣有异同( ) ④在审基听( )

2.与“责短舍长”中的“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 B.舍于山麓

C.退避三舍 D.锲而不舍

3.下列句中的“好”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乡人皆好之 B.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好逸恶劳 D.秦氏有好女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苟有所长/苟富贵,勿相忘 B.孰免讥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求诸物议/投诸渤海之尾 D.将察其情/加以情有爱憎

5. 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正确断句。

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②求诸物议,孰免讥嫌?

③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7.陆贽在文中对人的“才”和“行”作了这样的阐释 ( ),( ) 。他认为 ( )。用人若能录长补短,则 ( ) ,反之则 ( ) 。

8.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在论证过程中运用( )、( )等论证方法,文中关于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属于( ) 论证;从结构层次角度来看,本文的结构为( )式。

9.联系周围的人和事,谈谈自己对“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的体会。

[参考答案]

1.①录用 ②苟求 ③志趣 ④审查,弄明白 2.D (放弃。 A住所 B居住 C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3.D (容貌美丽。ABC义同,喜欢,爱好。) 4.D (实情/感情。A如果 B谁 C“之于”合音)5.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6.①人如果有长处,也必定会有短处。②向人们征求(对他们的)看法,那么谁能免去遭讥讽和疑忌呢?③听取好人的话,就废弃了坏人的主张,而听取小人的话,就会使好人的主张消失。7.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天下无不用之人,天下无不弃之士。8.人之才行,自昔罕全;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举例;总分。9.开放题。示例:一个人的才能和德行,自古以来达到十全十美的非常少见。很有才能的人也许德行欠缺,有点德行的人又缺少了才能。再说,一个人有优点必定也有缺点,你这方面突出而他那方面突出,这是很正常的道理。(意近即可)追问是金牌阅读的阅读训练 回答先给我阅读题,我再给答案 追问请你说说孔子认为哪种人是可用之人。(用原文语句回答)
你同意陆贽选用人才的观点吗?请简要说说理由 回答1孔子认为哪种人是可用之人
“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2你同意陆贽选用人才的观点吗?
同意。陆贽认为德才兼备的人不多,且人各有所长,因此应录长补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