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如题所述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吸取前人书法精华,独创一家,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的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综合历代书评,王羲之的书体得之神功、千变万化、自成一家、登峰造极的,就是楷书、行书和草书。

    楷、行、草三体,自汉魏以来,在逐步演变。演变的方向,是删繁就简,趋于快速实用。演变的途径是民间匠人、官方书佐和达官显要、清流雅士的各自努力,相互影响,经由高门大族杰出书家的锤炼升华,汇成主流。王羲之便是这些杰出书家的典型代表。

拓展资料

王羲之 (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0

王羲之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就像掠过一撇的鸿雁,又像遨翔苍穹的游龙,看王羲之的书法有一种轻云蔽月,流风回雪的感觉,王羲之书法最明显的特点是结构多变,草书和行书原本就是人们为了简化写法,为了彰显自己的随性而演变出来的字体,王羲之在这一方面把字体的变化用的淋漓精致,再看到他的作品的时候都有一种畅快的感受。

王羲之的书法同他那本就是书法大家的王氏家族分不开,他先是像自己的父亲王旷学习。好学的他还将父亲视为家传之宝的《笔论》偷取自己研习。后来又师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在卫夫人那里王羲之不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形成了一种媚妍之风。

不过王羲之从卫夫人那里学到除了书法,还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处世之道。所以王羲之才会不满足于现状。心怀大志遍访名胜古迹,通过观摩前代书法名家李斯、钟繇、张芝等人的书法篆刻,王羲之博采众长,归纳创造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风格。

王羲之一改秦汉时期的书法只重视实用的风格,他在一种历史的层面之上,在书法史上开拓出了以个广袤而雄阔的新天地。王羲之见钟家的飞鸟高远之势的书法,自己则是翻直为曲,笔法内抵。他学张芝的书法之后,又改其狂放为曼舞,进而折中。因而没有照画葫芦的王羲之在将前人的长处融入到自己的行草之中后,又以不同于前人的笔法,创造出东晋之时最为完美的体态。

王羲之的书法字字仿佛天成,其中的结构变化和笔法的转换都后人称道,虽然是有着独到的匠心,但是没有矫揉造作。成文的字体筋骨深厚,刚柔相济,点画之间是简洁凝练。古时孔夫子推崇做人做到文质彬彬才是最佳,而王羲之的书法就是文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彬彬正好。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4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一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二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疏密相间。三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5-28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一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二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疏密相间。三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第4个回答  2020-03-23
你好!
要了解王羲之书法的特点,首先要分辨传世的王书哪些“近真”、哪些“失真”。传世的王羲之书迹不少,真迹一件没有。传摹传刻的王书有各种书体,同一种书体的作品,面目又不尽一致,而且有的书迹未必可靠。比如他的正书,唐朝以来声名最著者是《乐毅论》、《黄庭经》和《东方朔画赞》。其中《乐毅论》、《黄庭经》南朝梁时已被认为是“逸少有名之迹”。但是,对比楼兰出土的魏晋墨书真迹以及传世的王书《快雪时晴》、《平安》、《何如》、《奉橘》等行书帖中的楷笔,就能发现这三种细楷刻本的笔画“单廓”,体态已失魏晋人笔下的古厚之气。
归纳王书的特征,其实也有办法,那就是将传世的王羲之书迹——无论正书、行书还是草书,作求同存异的归纳,其共性特征便可明了。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
用笔——按锋直引,迅牵疾掣;
笔势——遒劲爽利,环转纵引;
笔画——钅舌锐方硬,沉稳厚重;
字态——势巧形密,雄秀天然。
这样的归纳,借助了前人的术语,似乎还有些抽象模糊,这里试从以下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说明:
1结体欹侧。王书的结构是“斜划紧结”,特别是他的行草书,因了笔势的纵引,偏旁部件之间形成了大小、高低、偏正的关系,字态欹侧,富有顾盼的情调。西晋草书已见斜势,但结构是“横斜”的“宽结”,还不能与王书“欹侧”的“紧结”等观。南朝羊欣说:“张芝字形不如右军”,这是称王书以“今妍”胜张芝的“古质”,而“今妍”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结体的欹侧。
2笔势纵引。所谓“纵引”,是指上字的末笔向下字首笔引发,笔势在字与字之间贯通,形成牵连映带。王羲之写草书、行书的笔势是顺势疾行纵引,纵快飞移的笔势钩连于字与字之间,从而突破了以往草、行书以单字为造型单位的旧法,使一些笔画的姿态及其组合方式发生了变异的情调,从而出现“字群结构”,笔势的“赋形”功能便凸现出来。
3用笔明快简捷。汉末赵壹讥讽张芝的弟子姜诩孟颖、梁宣孔达作草书“不思简易之旨”,“反难而迟”。王羲之用笔是“按锋直引,迅牵疾掣”,获得了草法“易而速”的旨趣。他用“直引”的笔法写楷书,比钟繇的翻笔之法来得简易。
王羲之的今体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妍媚”的体态美观好看,而且投合了“爱妍而薄质”的社会风尚,前人已有论列。我认为,王书能够在东晋时代迅速普及的重要原因,还在于王羲之的用笔简捷明快,易于摹学。这一点,历代的书论家居然不置一词,大概是“神化”王羲之书法的风气遮蔽了人们的思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