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农活感悟1000字

自创

做农活的心得体会示例:

我出生在农村,22岁之前,除了上学,一直在农村;此后也还不断干农活。对农活和做农活之苦,我是有切身体会的。

初一和初二上学期我是在自己村里读的。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不但星期六下午,就是星期三下午也不上课。其他几个需上课的下午,也只是上两节课而已。

那时生产队每天的活分四截做,上下午各两截,上好两节课后回到生产队的我,刚好赶上做一天里最后一截的活。不去生产队做的话,就去割羊草。只有这两种选择。

在生产队干活是计工分的。成年男劳力做一天最高是12分,成年女劳力最高是8分。我那时不过是一个小孩,我已经想不起我做一天是3分还是3分半。

小孩子偶尔干点农活,可能带有玩耍性质,挺好玩。但我不属于那种情况。我是正儿八经干农活。做农民,就农活而言,最苦最累的,莫过于夏季的“双抢”,也就是抢收抢种。我永远不会忘记,12虚岁那年,单单在总共不到20天的“双抢”期间,我就做了12天半!

我至今记得发生在那年“双抢”的两件事。有一天中午去插秧,田里的水很烫,长我一岁的男孩泉始终不敢下去,长我两岁的女孩芬则掉下了眼泪,也不敢下去。我当然像大人一样下田了。我们那个自然村以人少田多著称,当时还没有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考虑中午插秧可能会烧苗。

稍后的一天,也是中午,在田里插秧的我,流鼻血了。插秧必须弓着腰,低了头,这十分有利于流鼻血……实在止不住,最后我被人劝退,回家躺在一只匾里休息。这两件事分别发生在哪两块田里?此刻让我到现场指点当时具体发生在哪个位置的话,我想误差都不大会超过10米。

如今农村大多种单季稻,早已没有了“双抢”。从这一点看,现在的农民再也不像当年那么苦。

干农活技巧

一、剥玉米

在秋天,农村最辛苦的工作可以说是剥玉米皮了。在以前收割玉米基本是靠人力,玉米杆一个一个的折断。非常的麻烦。做起来的时候,玉米叶子刮在身上就是一道通红的印子,又疼又痒,折断玉米的时候,也很容易把指甲弄断,非常的疼。但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村也开始用机械收货玉米了。

二、择花生

收获花生的时候,先把花生挖出来运回家,然后一些农村妇女就会一边挑选花生,一边和街坊邻居聊天。花生少的时候要慢慢的选择,如果花生太多,你只能把它们扔在木棒上,篮子上有一根木棒,花生掉进了篮子里,但是一天下来,胳膊很疼。

三、挖红薯

红薯是农村男女老少都很喜欢的食物,不管是煮粥还是煮饭都会放一些红薯。挖红薯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技巧。首先要粗略的估计红薯的位置,否则就会切到红薯,让红薯很容易坏。红薯摘下来之后,会带有大量的泥土,简单的清理掉附带的泥土,然后挖地窖把红薯储存进去,储放大半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干农活感悟
四十年前8月的一天,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满载着“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应届毕业生,开往广阔天地的农村。车上的小青年,打着红旗,披红戴花,唱着歌儿,欢天喜地的,快乐得活像一群飞出了笼子的小鸟。许是刚离开高楼闹市,开阔的原野,清新的空气,对小青年来说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头一次这么多人在一个锅里吃饭,而且不管是什么饭菜吃得都是那样香;头一次这么多人睡在一铺大炕上,兴奋得半夜睡不着觉,唧唧咕咕地说个不停……因为明天还要参加割稻子的劳动,带队的老师催大家赶快睡觉,这些孩子们才慢慢进入梦乡。
割稻子的劳动,开始大家并不觉得怎么样,甚至感觉有点好玩儿。镰刀是昨晚我们睡觉的时候,负责指导我们的老农给磨快的,还真是很锋利,三四株稻,不费吹灰之力便被割下了。我们这些小知青仰仗着身强力壮,你追我赶的赛起来了,一片稻田地,顷刻便被我们给收割光了。真没觉得有多累,甚至有的人还轻蔑的说;“割稻子有什么呀?来,我们再割一块地怎么样呀?……”就在大家回头看自己身后被割倒的稻子时,看到负责指导我们的老农在那里割那些高茬茬儿,还不停地拾稻穗儿。那些高的稻茬茬儿,就在我们刚刚割过的地方直挺挺的竖立着,是由于我们握稻子的左手没有握紧而没有割干净。再看邻近地块儿老农割的稻子,干净利落根儿齐刷,那动作节奏,那姿势要领,还真是有点儿学问。我们都有些脸红,纷纷返回去重新再割,拣净稻穗儿,捆好稻子捆儿。割下一块地的时候,我们的速度明显慢了,大家都在模仿老农的动作要领认真割。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再回过头来看的时候,看到负责指导我们的老农已经不在我们割过的地方割“高茬茬儿”了,而是自己另开了一个垄耥子头儿,动作麻利的在割稻子。几天下来,我们的手掌磨破了,腰酸腿疼的,特别疲乏,收工回来只想睡觉。但是,第二天还是硬撑着出工。
一个秋天过去了,我们参加了秋收的全过程。人虽然累瘦了,但是却壮实了许多,脸晒黑了,手掌磨出了老茧。现在想起来,不管什么工作,都有它自己的规律,都有学问。只要认真研究,反复实践总会掌握它;还有就是要有毅力,不能因为遇到“腰酸腿疼的,特别疲乏,收工回来只想睡觉”的困难就退缩。看来许多成功还真是像现代戏《沙家浜》的唱词那样:“胜利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农家活儿有许多,如赶车和扶犁、扬场垛垛、栽秧割稻、“开泥圊”和刨冻土等等……单说冬季刨冻土吧:“开泥圊” 这个活儿就是在低洼潮湿的沮洳地带,将冻土刨开,把冻层底下的软土装车拉回去垫牲口圈和猪圈,当地的老农叫这个活儿是“开泥圊”。然而这“开泥圊”可不是个简单活儿,老农和一些当地的壮年小伙子一会儿刨出一大堆的冻土块子,供几个车拉运,悠闲和自在。他们一边干还一边抽着烟,甚至还悠闲地吐着烟圈儿。可是,下乡青年不服气的硬要试一试,他们会很客气的把那几十斤重的大镢头交到知青手里,说:“试一试可以,只是那几十斤重的大镢头弄不好会跳起来打掉你的下巴,可得注意呀。”小青年轮番挥动硕大的镢头刨土,累得满身是汗,摘掉了棉帽子、脱掉了大棉袄,还是刨不下多点儿冻土,浑身的热汗冒着热气,有的人手掌还磨起了大血泡。老农接过硕大的镢头像玩儿似的,只三下两下就刨凿下一块大冻土块子,简直像变魔术。看得知青们傻了眼,死缠着让他们教怎样刨土的诀窍,老农这才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认真教大家怎样刨冻土。原来刨冻土的确有一定的技术,就是要特别注意掌握好涨力的作用。先是在冻土的容易掰折下来的位置用大镢头刨一个坑,关键的是第二下刨下来的时候一定再冲进这个坑窝内,第三下第四下依然是这样冲下去。这样,在一个锥形的坑窝里,不停的往里面像加楔子一样,大镢头不停的下落加力,大块的冻土硬是被涨力撑开了裂缝。当一天的劳动结束的时候,我们才觉出两只手和胳膊涨痛酥麻,浑身像散了架一样的乏力。第二天起床,两只手掌火辣辣的疼,连洗脸都不敢握毛巾。后来整个手掌蜕了一层皮,再长出新肉儿的时候又变成了膙子。在当时的年代里,人们相当鄙视盈利和追求利润的商贸活动,也就是说干活儿并一定是为了赚多少多少的钱,大家伙儿都拚着命的学着干活儿是要表现出有所谓的奉献精神。所以谁的活儿干得少,会被认为惜力和自私。如若是现在再干这样的活儿,决不会废这么大劲儿,打炮眼装点炸药,导火索点着,一声轰响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学干农活儿锻炼了我的耐力、钻研和吃苦精神,也磨练了我的意志,奠基了我的奋斗人生:
而立之年,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读完了中文本科,考取了大学文凭;
也完全靠自学读完了大学英语课程,现在靠辞典可以看外文资料。现在正在研读世界语,我有信心读出个结果来;
在现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的业余时间全用在钻研电脑上了,经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现在我可以非常熟练的用电脑写作,并且任意漫游网络世界……
但是我却永远不会忘记在农村学干农活儿的那段经历,我常常认为那是我虽然苦涩然而却十分精彩的历史。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