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联系实际谈一谈怎样增速增效

如题所述

政务服务工作直接面对群众,社会关注度高,群众的期望更高。目前,政务服务中心已基本解决老百姓找得到地方办事的问题,这是第一步。政务服务中心实行朝九晚五作息制度,以人为本,实施“守候式”的服务,基本解决了老百姓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找得到人办事的问题,这是第二步。如何按照“时间最短、环节最简、效率最高”的原则,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工作举措,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办事群众提供更加高效、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这是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永远的方向和不懈奋斗的目标。现就如何做好政务服务工作,努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全力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四川省政务服务条例》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规范高效的行政审批运作机制,全面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承接上级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编制并向社会公布行政审批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保证项目“应进必进”,强化审批授权,确保现场办结。行政审批部门明确行政审批机构设置、职能职责、窗口人员配备;明确进驻政务服务中心行政许可项目,做到“应进必进”;完善并编印行政许可项目“七公开”办事指南;按要求制定承诺件的审批流程图,明确审批环节,合理分配各环节办理时限;明确对窗口首席代表充分授权;制定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杜绝“体外循环”和“两头受理”。

二、强力推进公共服务事项“两简”工作

为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事项的办理效率和质量,开展清理公共服务事项,简化办理流程和简省报件要素的“两简”工作。对公共服务项目分类处理,属于承办部门日常工作范围的事项一律取消,对保留的公共服务项目要求简化办理环节、前置条件和简省报件要素。向繁文缛节和无休止的证明开刀。加强沟通合作,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办事群众少跑腿。

三、全面推进市场准入并联审批工作

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办理证照许可条件多的情况,根据权限,通过“一门受理、相关告知,联合会商、预审办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模式,实施市场准入并联审批。行政审批部门对事项办理进行优化,按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提速50%的要求,对事项流程进行梳理,精简办事环节,推出市场准入会商机制。投资申请人办理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工商窗口核名时,一次性告知审批涉及部门和所需要件资料,并及时将项目情况通达政务服务中心和其它审批窗口。政务服务中心及时召集相关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联合会商,对需多个部门现场勘查的项目组织联合踏勘,涉及审批事项的部门同步开展审批,许可证或批文审批严格按时限完成。由申请人往返多个部门窗口跑审批,向相关部门主动联系申请人上门服务转变,减少申请人跑审批的时间、环节,避免由于多个部门之间沟通不到位造成相互前置、甚至意见不一致的问题,提高办理时效。

四、积极推进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工作

9月25日,四川省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全省设立登记和变更登记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实行“一照一码”登记模式,企业使用加载有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推行实施,优化了企业登记流程,达到规范统一的目的。以往企业申请登记时,需向工商、质监、税务3个窗口依次提出申请,并分别递交3套申请资料,填写90余个指标,分别核发不同的证照。现在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企业只需填写1份申请表格,提交1套材料,跑1个窗口,由工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即“一照一码”登记模式。

五、切实完善上门服务工作机制

创新便民服务方式,完善上门服务工作机制。建立需上门服务特殊群体人员档案,将特殊群体人员纳入上门服务范围。成立上门服务流动工作队,组织社保、医保、民政、残联、教育、地税、房管、公交公司等部门窗口工作人员,开展“送服务进社区”活动,为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上门服务,现场办理残疾人证和老年人证,开展房产、税务、公交、社保、医保、教育等政策宣传和咨询活动。街道(镇)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村)便民服务站(点)根据实行情况,拓展上门服务内容,推出代办老年证、免费乘车卡、第二代残疾人证、上门发放长寿金等代办项目,为辖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