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正确教导孩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8-15
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凡事都要考虑两面性,正确的一面和错误的一面。通过分析尽量往好的一方面想。
第2个回答  2020-08-16
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在这个时期要给孩子讲道理立规矩,让孩子有规矩。
第3个回答  2020-08-16
家长在孩子敏感期,就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孩子有一种同理心,这样的话孩子也会去考虑家长。
第4个回答  2020-08-12

每个做妈妈的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只要娃在家里,不出十分钟,家里就被搞得乱七八糟的,玩具、衣服、书本、各种杂物满天扔,常常妈妈前脚刚收拾好,娃后脚就让妈妈的劳动成果分崩离析。

如果妈妈一整天不管,娃的房间就堪比垃圾场,乱到令人发指!如果你让宝宝收拾,宝宝还会笑嘻嘻地仰着小脸,说一句:“妈妈帮我收拾吧!”

真是让妈妈气不打一处来。

可凡事总有例外,比如宝妈苏苏就很骄傲地跟小编说,她家两个儿子都没有这样的情况,从小就特别有条理,玩过的东西,不用妈妈说,就能自己放回玩具柜里,画过的画笔,会整整齐齐放进笔筒,每本绘本会根据大小薄厚排列在书架上,妈妈根本就不用帮哥俩整理,别提多省心了!

像苏苏儿子这么有秩序感的孩子,还真是不多见,这样的孩子不仅小时候显得比其他孩子懂事、乖巧,而且长大以后的表现也是惊人得好!

01有秩序感的孩子,长大了也很优秀

1)做事有条理

我们都知道,在娃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条理有计划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尤其是学习上,不仅是学习习惯上更胜一筹,非常有效率,而且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有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从小就有秩序感的孩子,长大做事情一般会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会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有这样的习惯,成功的几率更高。


2)更自律,自尊水平更高

有强烈秩序感的孩子,从小就懂得自律,能管得住自己,知道自己用完东西要放回原位。而自律的孩子,通常自尊水平也会更高。

有心理实验表明,如果一个人有高度的自律性,他的心情会长期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会有强烈的自我价值感。而高度的自律又是来自于高自尊水平,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那么,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这么“神仙级”的呢?而自己家的小祖宗就是“混世魔王”?难道是基因的问题?

当然不是!究其根本,是因为有的孩子在“秩序敏感期”内,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慢慢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02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所谓“秩序敏感期”,最早出现在著名教育学家蒙特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一书中。她认为在宝宝2岁左右是对秩序最为敏感的时期,对任何秩序都有强烈的渴求。

在这个阶段中,孩子会逐渐建立起一种对物体摆放的空间的强迫性要求,对生活习惯也有规律性的要求,如果一旦有人打破了这种秩序感,孩子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直到恢复到他平时习惯的状态,他才会恢复平静。

在这一时期,如果能迅速帮孩子建立起秩序感,对今后的生活具有深刻意义。


孩子的秩序感氛围内部秩序感和外部秩序感两个层面。

内部秩序感,是指孩子意识到自己身体构造的不同位置,主要专注于自身的协调性。

外部秩序感,则是孩子对外界规律逐渐敏感,而且会慢慢理解外界事物的相对关系。

1——3岁的宝宝:秩序感由内而外释放,注意玩具等物品的摆放,事情发生的顺序,东西的归属权等,如果被破坏了规律,就会哭闹,烦躁,发脾气,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恢复过来才肯罢休。

★表现:让所有毛绒玩具、车辆“排排坐”,不许别人动自己的东西,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顺序不能打乱。


3——4岁的宝宝:注意遵守规则,而且是自己立的规则绝不允许别人破坏,玩的时候力求完美,有时对自己和他人都很苛刻。

★表现:跟宝宝玩的时候必须听从他的“指挥”,不许“越雷池半步”。

5岁以后的宝宝:这个时候注意起空间秩序的美感,比如搭积木的时候力求两边对称,画画的时候也会左右两侧画相同的东西,注重整体画面的布局。

★表现:不喜欢杂乱无章的图画,摆水杯、牙刷等必须对称。

这就是宝宝秩序感的发展顺序和规律,这些模式一旦固定下来,就能在宝宝的心里生根发芽,这个时候如果父母破坏了宝宝的秩序感,孩子本来能养成的好习惯,就被一点点磨灭干净了。

等到父母回过神来,发现孩子怎么不爱整理房间,乱成垃圾场了都不以为然,想要重新帮宝宝建立秩序感,已经来不及了。错过了就极难改正。


03在秩序敏感期内,父母培养孩子好习惯该从何做起?

1)理解接纳宝宝行为

当你破坏了宝宝的规则感,秩序感,宝宝大哭大闹,发脾气,摔东西,你总是一副“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样子,会让宝宝内心特别受伤。你认为没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在宝宝看来就是天大的事。你忽略宝宝的感受,宝宝以后也会不把这当回事。

2)爸妈自律,帮宝宝养成好习惯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如果爸妈本身就是自律的人,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宝宝当然也会有样学样,久而久之,养成做事规律有条理的好习惯。

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孩子,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就是全部世界。比如自己每天工作完把办公桌收拾整齐,宝宝看见了,也会跑去整理自己的玩具柜,他从父母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东西要自己负责,也就不会乱丢乱放了。


3)教宝宝学会尊重社的规则

我们人类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群体,在宝宝学会遵守家庭规则的同时,也要让宝宝学会遵守社会、集体、他人的规则,这样宝宝在进入集体生活时,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欢迎喜爱。

比如带宝宝出门过马路,父母要告诉宝宝,不能闯红灯,这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必须遵守。从小在孩子的心中埋下这样的种子,孩子的教养不会太差。

4)注重培养自理能力

在这个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独立自理能力的黄金时期,宝宝喜欢自己亲手来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就放开手让宝宝参与进来吧。到了幼儿园,自理能力强是基本素养,不但家长放心,老师对这样的孩子关爱有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