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的蜂蜜遇热会融化吗

家里买的蜂蜜,买回来就是结晶的,因为是冬天买的就没在意,可夏天都过了,蜂蜜的结晶也不见融化,只是稍微软了一点点,想问问这正常吗,是不是里面添加了什么物质,特意做成的蜂蜜结晶!

会。

蜂蜜结晶了可以用隔热加热的方法恢复原样,将结晶的蜂蜜连同容器一起放到40℃左右的温水中,等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融化了。另外蜂蜜结晶大多和温度有关,在温度比较低的时候结晶了,可以放到空调房或者是暖气片等温暖的地方,同样会自然融化。

蜂蜜结晶了最快的方法是隔水加热,将结晶的蜂蜜连同容器一起放到40℃左右的温水中,等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里面的结晶开始融化了,等全部融化好后就会恢复液体状了。

喝蜂蜜注意事项

蜂蜜的含糖量很高,空腹饮用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酸增多,患有胃酸过多、胃炎等胃病的朋友尤其要注意。

别用开水冲蜂蜜:蜂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活性酶,高温容易破坏这些成分。所以冲蜂蜜水不要用温度太高的水,40~50°的温开水最好。

别用金属杯子冲蜂蜜水:蜂蜜呈弱酸性,与金属接触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会破坏蜂蜜的营养成分,影响口感。所以保存或冲泡时最好不要使用金属容器(包括金属勺子)。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蜂蜜放冰箱结晶沉淀 5类食品放进冰箱变得更糟人民网-养生须知:冬喝蜂蜜滋润补肺 为什么蜂蜜会结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2

    一般来说,当温度高于40℃,结晶后的蜂蜜会慢慢的融化,如果原来的结晶体不是很多,可能最终能全部融化;但如果原来的结晶体非常多,可能整个夏天过完了,也不会完全融化。

    结晶后的蜂蜜一旦融化,即便是易结晶蜂蜜,也很难再次结晶;即使结晶了,颜色也可能变深。

    蜂蜜结晶是一种物理变化现象,和水结冰一样的道理其化学成分、营养价值都未发生变化,不会影响蜂蜜的质量。结晶的晶体是葡萄糖,并非蜂蜜中掺入了白糖。其实,真正掺入白糖的蜂蜜不易发生结晶现象,易于结晶的蜂蜜才是纯正的蜂蜜。

    蜂蜜结晶实际上是蜂蜜中葡萄糖引起的,这主要取决于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不易结晶)之间的比例。即葡萄糖占还原糖的百分比列。一般来说,当葡萄糖与果糖的比例为1;1时结晶缓慢,当比例为1:2时,一般不会出现结晶,当比例为1:0.9时,即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含量时,温度适宜时结晶就很快出现。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6-21
首先如果买的是真正的蜂蜜,那么出现上述情况是正常的,它是蜂蜜的一种物理现象,叫做蜂蜜结晶。结晶是蜂蜜又一重要的物理特性,蜂蜜是葡萄糖的饱和溶液。在适宜条件下,小的葡萄糖结晶核不断增加,长大,便形成结晶状。缓缓下沉,在温度为13—14℃时,能加速结晶过程。然而蜂蜜含有几乎与葡萄糖等置的果糖,以及糊精等胶状物质,十分粘稠,能推迟结晶的过程。蜂蜜较之其他过饱和溶液稳定。在含水量低的蜂蜜中,大多数的结晶粒留在蜂蜜中,果糖掺杂在中间成为一体;在含水量高的蜂蜜里,结晶的葡萄糖粒很快沉底,形成明显的固态、液态两层,称之为“半结晶”。有时也发现葡萄糖晶体在上层,底层为液体,中间夹着气体,这是由于结晶蜜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把固态结晶核顶到上层,粘附于容器壁的缘故。结晶蜂蜜在形态上有细腻、细粒和粗粒的区别,这与蜂蜜成分以及贮存条件有关,有些蜂蜜容易结晶,大多数蜂蜜在较低温度下结晶,少数蜂蜜长时间不结晶。

尤其是当气温降到13~14℃时,结晶加快。蜂蜜结晶是一种物理现象,化学成分、营养价值都未发生变化,不影响蜂蜜的质量。析出的晶体是葡萄糖,而不是白糖(这种晶体在口中会容易溶化,甜度不如白糖,并且有蜜香味)。

蜂蜜结晶除与气温有关外,还与蜂蜜的种类、含水量有关。通常葡萄糖含量高的蜂蜜易结晶,如荆条蜜、油菜蜜等,而果糖含量高的洋槐蜜、枣花蜜则不易结晶。全部结晶的蜂蜜,含水少,品质好,不易变质;只有部分结晶的蜂蜜,液态部分含水多,易发酵,应及时食用,不宜长期保存。
蜂蜜结晶最好的办法是,把口封上,上锅蒸一下就行了 结晶的是糖 只要密封好 不起泡 即可放心服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9-01
蜂蜜结晶是正常现象,据说能结晶的蜂蜜才是好蜂蜜呢。此外,结晶的蜂蜜遇热会融化,平时把结晶的蜂蜜放热水里都会化的。随着天气变热,蜂蜜也会融化的,只是不会像刚买回了那样,还是会有部分结晶,不过不影响效果。
第4个回答  2014-09-01
纯度高的蜂蜜才会结晶,加热后自然会融化的,自然的温度不会影响到蜂蜜的融化程度,建议用锅具加热不超过85度,蜂蜜自然会融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