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李鸿章能深受列强钦佩?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晚清时期中国被诸多列强欺负,清王朝的统治也处在风雨飘零的阶段,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却深受列强推崇,甚至将他和陴斯麦,格兰特并列为当时世界三大政治家,对于里面两位外国人物其中一个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建立的丰功伟绩,陴斯麦则使用铁血手段统一了德国,与这两个人相比晚清时期的李鸿章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那为何李鸿章却在其列,其原因实在引人深思、令人钦佩。

李鸿章或许才能并不是整个清朝最强的,确实最能为西方列强所接受的,他文武双全在文方面不仅仅是清朝的首辅大臣,在于各国的外交交涉中也表现得十分出色,可以说洋务运动就是他一手促成的,也正是他的存在使得大清在灭亡边际仍然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逐日进步的局面。在武学军事方面,他开创领导了淮军打碎了太平天国运动,由他组织领导的北洋海军武器装备精良,在当时世界上位列第七。倘若这是一个强国的首相大臣,那他做的或许是在前人的大树下乘凉,可他在大清如此落败的局面下仍然能做出如此功绩,实在是值得人们所钦佩。

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益,当然推崇李鸿章自然也不可能仅仅是因为他的才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鸿章很大方,很愿意花钱。在当时李鸿章是洋务大臣,掌握着全国的进口采购财权,就比如说从国外进口枪械、大炮、舰船那都是由李鸿章说了算,并且清政府付出的全是真金白银。李鸿章在开办洋务运动的时候有点过分想看到成果,采购了很多的机械设备和机器都是外国人淘汰下来不要的,列强不仅清空的库存还赚了大量银子自然对主张采购的李鸿章十分欢喜。

在中国的封建时期,外交体系尚不完整发达依旧是老一辈的那一套,外国来朝建立外交关系要么是俯首称臣逐年进贡,要么是发动战争,打的赢就征服打不赢就投降,就比如西方列强来了之后慈禧太后一方人都坚持主战,哪怕是拼到最后鱼死网破。但是李鸿章不同,他深谙外交中的大学问,他懂得为了国家利益和外国人在谈判桌上周旋,懂得怎样才能用最小的付出收货到最大的可能性,李鸿章的这一面是中国其他官员都不能比的,而且李鸿章很了解外国人,对外国人的态度表现得很恰当,既不会过分谦卑,又不会盛气凌人,这一点很得外国人欢喜。

李鸿章的个人能力确实值得人们所钦佩,他的外交手段、文武能力都是清政府在职官员中的翘楚,就连主持了日本明治维新的伊藤博文都对他称赞有加,表示和他相比是自愧不如,这说明李鸿章的能力确实在国际上都是获得公认的,这一切我们都不得不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