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历史上名臣魏徵敢说真话,而且结局还可以,对此你怎么看呢?

如题所述

魏征跟李世民的君臣是千古典范,一个敢劝,一个能听。如果魏征碰不到李世民,魏征就不能成为魏征,李世民碰不到魏征,估计也难成为李世民。

而这其中,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魏征是个直卧,直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史书里就记载了: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唐太宗李世民刚登基那会儿,对建设新型帝国主义社会完全没有经验,于是,数次把魏征叫卧室里,请教各种姿式的优劣。而魏征经验丰富,懂得各种模式,性子又很直,一直没有弯过。

可是,在数年前,脑洞老师看到蔡康永的一本书《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这才恍然大悟,魏征直个屁啊,他明明是弯的!

亲们知道,蔡康永是很会说话的一个人,你跟他聊天,无论聊什么难堪的话题,但说起来,总是那么轻松惬意,从来不会有争吵的时候。

魏征其实也是超会说话的一个人,他坚持跟李世民找碴十多年,批判过的话可以出一本砖头厚的书,可总是那么让人心悦诚服。被骂成狗了,还要点头点赞。

这两人,至少在说话艺术上,有一点相像。

比如蔡康永说:把说话好,是最划算的事。

蔡大师对口活的重要性给出了再没有更高的评价。

魏征就是这样干的,这位仁兄,打仗不会,管理也一般,经济更是外行。但人家就是口活好啊。

一开始,魏征还是一个小道士,颜值不高,学历为零,武力比豆腐还渣。

看看唐初那些牛人:房玄龄、杜如晦、李密、徐世勣,李靖等等,哪个不是特长生啊,咋一看,哪有魏征发挥的机会啊。可他就是口活好。

那年,魏征刚跟着瓦岗寨老大李密投靠唐朝,因为没啥门道,工作一直没安排,魏征一看,自己揽工程啊,他自我推荐到黎阳找到瓦岗寨老二徐世勣,吃了顿撸串就把徐世勣给说跪了。

玄武门闹腾之后,魏征跳槽到秦王府,又把原太子宫的人给说服了。

这就是天生的统战人才嘛。

到了后面,唐太宗说,我有二把刀,一把给最爱的房玄龄,一把给最亲的魏征。

拿着刀,魏征对“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这句话,简直不能同意再多了。

我们再举一个栗子,蔡康永说: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懂得认输的人很懂说话。

丫的魏征就是这么干的啊。别被印象中的魏征骗了,以为魏征就是喜欢跟人抬杠,跟人说话一定要赢。

其实,情商高的人从来不抬杠,情商高的人往往是先认错的那位。

比如有一次,有人告了魏征一状,说魏征包庇亲戚。李世民很高兴,这丫的平时总挑我的毛病,可逮住他一回了,马上让主持纪律工作的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

查了一下,温彦博回来报告,说查不到。不过……

看,官场杀人刀就藏在这个但是后面。

“魏征既然是我大唐员工,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他没有避嫌,所以被人诽谤,所以也是要批评的。”

李世民很高兴,连连点头,说把这个文件发下去,让魏征反省一下。李世民还特地说:“以后,要注意点言行,再被人告就是你的问题啦。”

我被诽谤,也是我的错?

魏征大大方方承认了,我确实错了,我确实不注意言行。但是,我这是为国言行不当啊。

因为咱们当大臣的,天天想的就是怎么跟皇帝协调,要是只管自己的步调,那就没办法跟皇帝同步了啊。

哼,你牛,你检举我,你挑我刺,我先认下这个错,然后从另一个角度打败你。

碰到指责,不如先承认错误,再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为自己辩解,这样,比直接的反驳往往更有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6
我认为这是皇上和臣子之间相辅相成的。只有和平共主,才可以成就更好的未来。
第2个回答  2021-01-06
因为魏徵遇到了唐太宗这个明君,他们一个敢说真话,一个善于纳谏,互相成就了对方,何其有幸!
第3个回答  2021-01-06
因为魏征能力出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臣子,李世民对他忍耐力很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