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列出从秦朝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事件 【建立灭亡时间 战役时间 等】

如题所述

  1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为中国西部的一个诸侯国,疆域较小,国力不盛,始终被中原诸侯鄙视。但自从实行了商鞅变法后,国势蒸蒸日上,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2、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 秦王赢政,开始亲理朝政,经过短短的17年,灭其他六国,于公元前221 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
  3、秦灭六国后,赢政称“皇帝”,意即“德过三皇,功高五帝”。
  4、为尽快改变春秋战国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种混乱,巩固秦王朝的统一,秦始皇下令统一币制,使用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5、秦始皇还下诏统一度量衡 ,并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车同轨 ,书同文”,来巩固秦 万里长城 秦王朝的政权。
  6、中国古文字中,最早有 甲骨文、 金文,西周时期有 大篆(籀文),战国时期有蝌蚪文(古文)。 此外一些诸侯国还有各自不同的文字。
  万里长城
  7、秦统一后,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后来,秦朝出现了一种更加便于书写的隶书,这 种字体从汉朝起在官方和民间通行,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8、秦、赵、燕等北方诸侯国,为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别修筑过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 后,下令把不相衔接的各段长城连成一体,再向东西延伸,全长达1万多华里,号称万里长城。长城大都修筑在高山峻岭之上,易守难攻。(左图)
  9、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刘邦领导的武装力量推翻了。
  10、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11、在发生于巨鹿的一次大战中,项羽命士兵砸破锅鼎,凿沉船只(“破釜沉舟”),只带三天口粮,以示决战必胜的决心。结果项羽的军队九战九捷,立下首功,分封天下,自称为 “西楚霸王”。
  12、刘邦曾与秦朝关中父老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且下令废除秦朝全部苛法,明令禁止犒军扰民。由于实施德政,得到广泛拥护,刘邦被封为“汉王”。
  13、公元前202年,刘邦围项羽于垓下,项羽自刎。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 公元25年)。为顺应民心思安、期盼休养生息的现实,刘邦制定了各种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使社会 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4、汉高祖之后,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国出现了政治升平、经济繁荣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15、汉武帝即位后,以其雄才大略,开拓西部疆域,建立起丰功伟业,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历史上把“秦皇汉武”并称,正是因为他们先后完成了中国统一、稳固发展的伟大事业。
  16、西汉帝国的强大,使中原人不再被称为“秦人”,而通称 “汉人”、“汉族”了。
  17、公元8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但由于他施行暴政,引起赤眉、绿林军起义,隗嚣、 公孙述等拥兵自立。公元23年9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18、刘秀是刘邦之后,王莽内乱时期起兵争夺天下,于公元25年重建东汉(公元25——220年)政权,定都洛阳,自号为“汉光武帝”,史称“光武中兴”。
  19、养蚕抽丝、纺纱织绸,是5000多年前中国人的重大发明。公元前5——6世纪,丝绸传到西域。到了汉代,丝绸业已十分发达。纷至沓来的商队,把各种丝和丝织品运到了古罗马帝国,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20、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实际上是一种丝织品,有一种帛(极薄的丝绸)在古代作为“纸”用。所以汉代以前就有许多帛书帛画。
  21、到了 西汉早期,出现了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 絮纸、麻纸。
  22、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价廉物美的 “蔡侯纸” 这种纸平整光滑,又薄又软,成本低廉,便于书写。
  23、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权,提出“独尊儒术”,以孔子学说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并逐渐形成儒教。
  24、佛教在元前后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到中国,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东汉时中国道教在民间兴起。
  25、东汉将亡之际,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此后各种大小战争不断,著名的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夷陵之战。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公元220——280 年)。
  25、三国时期有几位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如: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有雄才大略,关羽是忠义的英雄。他们受到后世中国人的尊崇。
  27、晋朝(公元265——420年)时的炼丹家葛洪,在冶炼各种矿物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矿物的性 质,总结出不少化学知识,他写的 《抱朴子》堪称一部原始化学的重要著作。
  28、《水经》是汉朝桑钦的一部河道学专著,但记述过简,有缺漏。北朝(公元386——581年)郦道元以 此书为纲要,详加注释,取名《水经注》
  29、《水经注》记述了1252条水道河流,连许多历史事件、人物、传说神话、文物碑石等各种史迹故闻, 都有涉猎。全书30万字,是部综合性的地理学巨著。
  30、王羲之是东晋(公元317——420年)杰出的书法家。据说他年轻时常临池写字,就池洗砚,使得池水尽黑,故有“墨池”之说,相关的名胜有多处,推浙江绍兴兰亭。
  31、公元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兰亭饮酒赋诗,共得佳作四十余篇,编为一集,王羲之亲为作序并书写,称为《兰亭序》(右图),是中国书法的绝代佳作。真迹惜已失传。
  32、瓷器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故瓷器的出现比陶器晚。从商周起才有原始青瓷。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到了东汉晚期,中国已能大批生产胎坚质细、色泽翠艳的青瓷。三国两晋时期,南方越窑所生产的青瓷最为有名。
  33、从三国的吴国开始近400年间,连续有六个朝代在 南京建都,后人称南京为 “六朝古都”。
  34、三国时代的大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割圆术”。他从圆内接正多边形入手,求得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159。
  35、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比欧州 数学家计算出同精度的圆周率早了1000多年。
  36、经过四、五百年战乱,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中国。
  37、隋文帝是个明君,他励精图治,治国有方。十几年后,各地府库皆已盈满,无处再容纳粮食布帛。因此隋朝的典章制度后来都在唐朝得到继承,有的长期为后世沿用。
  38、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后又设进士科。"科举”即分科举士,“进士”即晋仕之意。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沿袭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终止。
  39、隋朝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已开始南移,大量的粮食财富从南方运往全国,为此,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40、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北达涿郡(今北京通县),全长2000多公里,沿河修了堤道,栽种了柳树。
  41、隋朝工匠李春营造的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此桥的单孔大拱跨度为37.37米,完全用石块砌成。
  42、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 ——907年)建立。626年,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即唐太宗(左图)。唐太宗十分注意安抚百姓,他经常引用古代荀子的话:“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警醒自己,告诫朝廷官员。
  43、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唐太宗最善于兼听纳谏。他鼓励臣下直言切谏,且常能屈己纳谏。
  44、魏征是唐初名臣,他常说“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一生对皇帝据理力谏达200多次。
  45、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惋惜不已,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02
秦: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在巡游南方回归山东至河北道上病死
二世元年(前209)七月,终于爆发了以戍卒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一战,秦军被歼殆尽。
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至咸阳城外坝上,子婴出城降,秦亡。历史进入了以项羽为首的「楚王」和以刘邦为首的「汉王」的「楚汉战争」阶段
前202年,项羽败死,刘邦即汉朝皇帝位。
三国:184年2月 黄巾起义。208年11月 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219年7月 刘备进位汉中王,10月 关羽失荆州,被孙权杀害。221年4月 刘备称帝。222年   孙权称吴王。 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 223年4月 刘备死于白帝城,刘禅继帝位。225年   诸葛亮南征。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平定蜀国南方。227年   诸葛亮上书北伐。
228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229年   孙权称帝。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230年   吴派卫温、诸葛直航海到夷洲。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真病亡。
231年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
234年   诸葛亮六出祁山。
   8月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吴大举攻魏合肥。 235年1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太傅。
     马钧制造司南车和水转百戏。
237年   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
238年   司马懿平辽东,杀公孙渊。
     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
239年1月 曹睿亡,曹芳继位。
240年   蜀将张嶷平定蛮族之乱。
241年   魏国在淮河兴修水利。
242年   孙权派军攻打海南岛。
244年   曹爽派兵攻打蜀汉不利,伤亡惨重。
245年   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权,陆逊因受牵连,忧愤而死。
246年   毋丘俭两度攻破高句丽。
247年   蜀姜维出陇右攻魏,接应附蜀的羌、胡部落。
248年   司马懿封为丞相。
249年1月 司马懿杀曹爽一伙。
     夏侯霸降蜀。姜维伐魏。
250年   孙权废太子孙和为庶人,赐鲁王孙霸死,立孙亮为太子。
     姜维攻魏西平失败。
251年   魏国太尉王凌阴谋叛变,被司马懿平定。
   7月 司马懿亡。
252年   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为大将军。
     孙权亡,孙亮继位。
     司马昭攻吴,失败。
253年   诸葛恪进攻魏国,无功而返。
     姜维攻魏狄道失败。
     吴孙峻诛杀诸葛恪。
254年9月 司马师废曹芳。
  10月 曹髦继位。
     吴孙英谋杀孙峻未果。
255年   镇东将军毋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讨伐司马师。
     司马师亡。司马昭为大将军。
     姜维攻魏狄道,先胜后败。
256年4月 司马昭讨伐诸葛诞。
     姜维伐魏被邓艾击败。
     吴孙峻死,弟孙琳专吴政。孙綝杀死滕胤等人。
257年   魏诸葛诞与孙吴联合起兵反魏。
     姜维出骆谷攻魏失败。
258年   魏军攻破寿春,斩诸葛诞。
     孙綝废吴帝孙亮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为帝。
     孙休与丁奉设计杀死孙綝。
260年5月 贾充、成济杀死曹髦。
   6月 曹奂继位。
262年10月 姜维攻魏,被邓艾击败,退屯沓中。
263年   司马昭三路伐蜀,蜀亡。
264年   钟会和姜维密谋失败被杀。
     司马昭称晋王。
     孙休亡,孙皓继位。
265年   司马昭亡,其子司马炎继任晋王。
   12月 司马炎废曹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
271年   吴孙皓出兵攻晋,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   司马炎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支持战略要地西陵。
     陆抗大败杨肇,杀步阐。
277年   晋文鸯击破鲜卑族。
278年   羊祜死、杜预驻扎襄阳。
279年   西晋出动六路兵马攻打吴国。
280年   西晋消灭吴国,吴帝孙皓投降,吴亡。
以上内容均已《三国志》-陈寿之记载为凭。

两晋南北朝的大事件:。。。。。。。。。。。。。。。。。。。。。。。。。。。。。
细读南北朝,你会发现,南北朝涌现的大量的军事家,政治家(七千白袍军的陈庆之,在肥水以少胜多的谢玄,平民皇帝刘裕刘寄奴,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的冉闵,等等)。南北朝是中国各民族第一次大融合,一次持续百年的融合(从李世民的鲜卑血统就可知)。它在历史上并不是没受重视,其实你现在用的很多成语就是那时的(如闻鸡起舞,风声鹤唳等等),它恰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型期,套用《狼图腾》里的话,就是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汉族的一次输血,正因为这次民族融合,激发了汉族的血性,才带来的后来的李唐盛世。

如果你真的非要找出一个理由的话,那我就同意一楼的观点了。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能自始至终都记录历史,也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自始至终都在篡改,掩盖历史。如果说秦汉时期以司马迁的史官还能坚持历史的真相时,经历了南北朝的以后的史官就肆无忌惮的篡改历史了。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将近1500年的历史积淀(或者说是有意无意的掩盖),汉族第一次最沉痛的记忆-南北朝被多多少少背遮掩了。

一点愚见,如有冒犯,还望见谅。(好累。。。。。。。。)
第2个回答  2012-01-03
秦二世而亡,刘邦立汉,王莽篡权,刘秀称王,东汉衰败,三国鼎立。
黄初二年曹操称帝,黄初四年刘备托孤,魏元帝咸熙元年,司马昭称晋王,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称帝。
第3个回答  2012-01-02
兄弟去买个年表看,没事还能翻翻,太多了没法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