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阳江的干流概况

如题所述


东津河,俗称东河,历史上又有“东溪”、“杭水”之称。东津河发源于宁国市东南部云梯乡千秋村的铜岭关,自东南向西北流经云梯、仙霞、三元、狮桥、中溪、石口、梅林、沙埠、平兴等9个乡(镇),在平兴乡鸡山村波沥溪以北与中津河汇合后继续北流,经河沥溪、畈村、汪溪等3个乡(镇),在河沥溪镇潘村渡村高家场以北与西津河汇合始称水阳江。
东津河主河道全长69公里,洪水期水深7.5米,枯水期水深0.4米,河面最宽处80米,最窄处35米,河道平均坡降为2.45‰,河道落差为410米,河床平均淤积深度1.5米。东津河沿途接纳267条支流,其中10公里以上的支流11条。东津河流域面积为1013.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41.4%。该河历史最高洪水位56.18米(清光绪七年(1881)五月)。建国后,1961年10月5日,最高洪水位54.19米。最大流量2850立方米/秒;最低河水位46.94米(1978年9月7日),最小流量为0立方米/秒(1978年9月5日至9日),年平均流量为27.41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8.55亿立方米。河沥溪河段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0.122公斤,每日最大输沙量为591公斤,平均每日输沙量为3.9公斤,年输沙量11.3万吨。

西津河,俗称西河,历史上有“西溪”、“徽水”之称。该河发源于绩溪县太子山西麓,在绩溪县境称戈溪河,(戈溪河发源于绩溪县和阳乡太子山西麓,长22公里,支流多,水网密集,水量丰富,比降18.9‰。流域内崇山峻岭,水系如张开之摺扇,广布于县境东北部。西南流转西北流,经和阳坞、石门口、汪家店、戈溪、大河口等村,先后纳涧溪、桐源河、中坞水、兵坑河等支流,至38号桥与南来之金沙河汇合,北流入宁国 )河长22公里,流域面积160平方公里。至38号桥与南来的金沙河(发源于绩溪县校头乡东坑山南麓,河长22公里,流域面积78平方公里)汇合后向北流入宁国市境内,称西津河。西津河经胡乐、甲路、东岸、桥头铺、济川、青龙、罗溪、河沥溪8个乡(镇)。
宁国市境内主河道长70公里,洪水期水深7米,枯水期水深0.6米,河床面最宽处108米,最窄处44.8米,河道平均坡降5.73‰,河道落差110米,河床平均淤积深度2米。西津河沿途接纳97条支流,其中10公里以上支流11条。,西津河流域面积在宁国市内768.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1.4%,年平均流量31.84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10.04亿立方米。河水平均含沙量0.138公斤/立方米,每日平均输沙量1.54公斤,最大日输沙量1520公斤,年输沙量4.86万吨。
在宁国市,东津河、西津河在沥溪街道(原河沥溪镇)潘村渡村汇合处始称水阳江,向北流经西津街道(原罗溪乡)、汪溪镇、港口镇3个乡(镇),流21公里入宣州市境内。沿途接纳38条支流,其中10公里以上支流5条。水阳江上游在宁国市境内,河床面最宽处112米,河道落差20米,洪水期水深11.3米,枯水期水深2.2米,流域面积275.6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55.7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2.76亿立方米,河床平均淤积深度1.4米。

在宣城市宣州区,由宁国入水东镇,自南而北贯穿全境。在本县境内流长90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24.65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为70.12万吨。汛期同雨季一致,5—9月为汛期,11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常年水位值平均为海拔10.16米。解放后最高水位为海拔18.33米(出现在1984年9月2日),最低水位为海拔5.8米,流量为零(断流。出现在1978年7月5日—17日、8月8日—9月11日)。汛期洪峰最大流量为7640立方米/秒(出现在1961年),正常泄洪能力为3500立方米/秒。 至宣城管家渡,上青山河从左岸分出,在横埂桥分为两支,一支西接倒逆河经黄池镇(黄池河)通青弋江,并在三里桥入下青山河经当涂三汊河与姑溪河合流,另一支向东又汇入水阳江;在西陡门,丹阳湖水(运粮河)从水阳江右岸分出,下接当涂姑溪河径入长江。

运粮河,在丹阳湖畔,昔为漕运航道,故名。自南向北流,南接水阳江,经江苏高淳县境西北部,北到小花津接姑溪河,全长22.5公里。河床宽50米左右,最高水位大陇站12.41米(1983·7·14)。

黄池河,自月亮圩,经乌溪、黄池,至三里埂(与青山河交汇处),为水阳江一段,为宣州市和芜湖县的界河,全长16.79公里,河床宽60~250米。最高水位黄池站12.79米、乌溪站12.60米(1983·7·14),有纪录年份实测最低水位3.66米(1951·2·2)。
青山河,自三里埂,经查家湾、龙山桥至芮家渡注入姑溪河,全长33.19公里。该河南通芜湖县境内的清水河,与青弋江、水阳江沟通。最高洪水位,黄池三里埂站12.79米(1983·7·5),龙山桥站12.36米(1954·8·22);最低水位,龙山桥站有纪录为2.96米(1953·1·12),洪峰流量568立方米/秒,枯流量12立方米/秒,水位受降水因素控制。

姑溪河,东起丹阳湖口小花津与运粮河相接,西至金柱关(临江塔)注入长江,全长23.4公里,是水阳江下游入长江的主干道。全河可分上下段,上段自小花津至芮家渡,河床宽117~434米,河深0.6~5.4米;下段自芮家渡至入江河口,河床宽100~300米;河深6~10米,最深处13.1米。姑溪河实测最高水位(太平口站)12.33米(1954·8·22),最低水位2.18米,实测有纪录最大流量1900立方米/秒(1983·7·16),枯水期最小流量8.72立方米/秒,江水倒灌为—235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128.6亿立方米,水位主要受降水及江水顶托、倒灌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