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

如题所述

在区域活动中发挥幼儿在的自主性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较为自由自主的发展空间,每个幼儿可根据教师提供的不同材料,在宽松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并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的一种个性化学习活动,使幼儿的自主性得到最大发挥。如何把区域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发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提高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
  《纲要》指出: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自主的区域活动环境,能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氛围,更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学习的机会,能萌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满足幼儿需要,因此为幼儿创设自主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环境上我们可采用师生共同商议的形式,按游戏需要将游戏中的材料可分散或综合开放地摆动。例如,“娃娃家”游戏,除了固定的床、桌子、娃娃、椅子外,没有其他的材料,因此时间一长,虽然孩子们平时很喜欢“娃娃家”,但是就觉得没什么可玩的。了解了情况后,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我加入了情景性游戏,请两个小朋友来做客,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让孩子在游戏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到“茶香书屋”选择自己需要的茶壶、茶杯来招待客人,积极投入创设,从而调动了孩子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和材料选择的自主性。这样的自主性的游戏环境,没有教师的统一要求,没有完成作品的统一标准,但让幼儿的成功感、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投放适当的材料,为每个幼儿自主性的培养提供活动的机会
  皮亚杰提出:教师应了解儿童,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成人化,要重视儿童的特点,要适合儿童发展的水平。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要让幼儿都有活动的机会,就必须在提供材料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使幼儿的自主性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相同的,如果在活动区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当,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还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折双三角形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活动区的材料要根据教育目标不断调整、充实
  既使是在完成同一目标时,也要不断地变换材料,让幼儿总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如在完成“对称”这一目标时,可以今天投放涂色卡片,明天提供粘贴材料,后天提供拼插玩具,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去感受对称。
  3、活动区投放的材料要给幼儿充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如主题活动《水和电》中,在科学区中为幼儿提供电线和电珠,让幼儿自己探索怎样使灯炮亮起来;在操作区向幼儿提供一些盒子、布、线、纸条、胶带、胶水等,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幼儿有发挥的余地,有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三、适时地帮助与指导,促进幼儿独立性与创造性
  在区域活动前,我们都会对孩子们提出了不乱扔材料的要求。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自由选择区域玩耍。不一会,材料扔得满地都是。这时我们就会不满地说:“你们在玩什么?别把材料弄坏了,快把材料收好!”孩子们流露出胆怯的眼神,急忙把材料放进区域角里。虽然没有了刚才的喧闹,但活动也就这样结束了。在无意的“做主”中扼杀了孩子们的活动,这样一管却导致了孩子们活动的终止。区域活动中适时地帮助与指导,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其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游戏。
  1、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
  要相信孩子,在区域活动中,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当前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然后考虑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特别是幼儿在活动时,教师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去要求幼儿,要学会观察等待,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先观察再指导,做幼儿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教师在活动中的应该是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给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择、自主决定的权利。如:大班小朋友对5以内数的加减掌握上能力差异很大。那么了解和观察后,在投放材料时,我们根据幼儿的原有水平予以区分,对数字还没有巩固好的幼儿我们创设练习区——喂小鸡,让幼儿先掌握分合式。对已掌握的较好的幼儿我们投放开锁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学会5以内的计算。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又获得了发展。
  2、采用开放式的指导方法。
  针对区域活动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及幼儿的不同行为表现,采取充分尊重、信任幼儿的原则,尽可能让幼儿独立主动开展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作为游戏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给予启发、点拨,依靠幼儿的积极活动帮助幼儿学习。但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等。特殊情况下教师需有特定的指导,如,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过激的行为,求助,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教师必须及时介入,进行制止或指导。
  四、发挥评价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是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孩子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孩子们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度,也为下一次活动的提出新的要求。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引导孩子总结活动成果,也可以使教师及时地发现活动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尽可能想说、多说、表达他的各种想法,表现自我,让幼儿介绍在活动中是怎样玩的?出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自我评价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对孩子的行为发表评价,使他们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收到更高的教育效果。
  总之,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的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幼儿自主性发展服务,仍是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我们只有不断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并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尊重孩子,发挥孩子的自主性,才能使自主性区域活动更有意义,更具生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3
不同地域、不同材料,自由的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的不同需要,使得每位幼儿的自主性得到最大发挥,个性得到最大发展。现在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区域活动的开展,而从实践中的效果来看,还有一些问题得我们思考。 问题一:自主——控制。 开展中,由于长期受集体教学的影响,一些教师处处体现出教师的中心地位,在幼儿游戏中过多地干预、在非幼儿游戏需要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教育意图强加于幼儿,这样使孩子在活动中依教师的制约行事,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而变成了对游戏的控制。 问题二:自主——放任。 一、创设自主的区域活动环境 《纲要》指出: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自主的区域活动环境,能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氛围,更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学习的机会,能萌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满足幼儿需要,因此为幼儿创设自主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在环境上我们可采用师生共同商议的形式,按游戏需要摆放场地,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其次,可将游戏中的一些材料分散或综合开放地摆放,如:“娃娃家”游戏,除了固定的床、桌子外,其余碗勺、食品等,有的放在商店中作为商品,有的放在“材料库”中作为选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玩具,积极投入创设,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和材料选择的自主性。再者,我们要鼓励幼区根据自己的兴趣创设游戏的主题,自定游戏场地,如:当幼儿在建构区搭出美丽的松兰山后,到美工区与同伴商量合作捏出许多娃娃当作参观的游人。我们对此应给予支持、鼓励,因为这个主题的产生就是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创造出来的新的游戏能促进孩子间更多的交往,合作,活动中幼儿也可根据需要将教师准备的草席往地上一铺,把娃娃家的场地定在教室的一角。这种自主的游戏环境,没有教师统一要求,没有完成作品的统一标准,没有作品的优劣评比,让幼儿的成功感、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第2个回答  2019-01-24
放手让他做,要相信他,实在不行再出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