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承德寿王坟这个地名的掌故和来历?

如题所述

明初,率兵9万出征的将军常遇春,暴亡于塞北柳河川,是当时震惊明朝上下的一件大事。偏将军李文忠一面火速将消息报告给远在南京的皇帝朱元璋,一面在常遇春暴卒之地附近搭起一座“寿堂”,进行吊唁活动。古时候,把祭祀死者的地方叫“寿堂”。明太祖朱元璋听到常遇春暴亡的消息,“大震悼”,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命将其遗体从塞外运回南京,赐葬紫金山。常遇春的遗体运走时,李文忠命人将常遇春一些遗物,埋葬在“寿堂”之处。这座类似衣冠冢的坟墓,被称为“寿堂坟”。 留在塞外的常遇春“寿堂坟”,后来虽然处于明朝的“边外弃地”,但坟丘一直保留下来了。清初,关里的老百姓纷纷到塞外落户谋生,“寿堂坟”附近也形成了一个村庄,村名便称为“寿堂坟”。1736年(乾隆元年),直隶省(河北省前身)把长城北面的107个村庄,划给遵化州管辖,“寿堂坟”村就包括在107村之中,清朝时编的《遵化州志》清清楚楚地记载着这个“寿堂坟”村。

一个地名,叫来叫去往往变了样,如“什巴尔台”变成“十八里汰”,“章京营”变成“章吉营”,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寿堂坟”叫来叫去,变成了“寿王坟”。叫成“寿王坟”的时间,在清朝到民国年间。新中国成立第二年,国家就开始建设寿王坟铜矿,1956年又建立了寿王坟镇。“寿王坟”之名叫开了,它的来历却知者甚少了。

常遇春的寿堂遗址及坟丘,就在寿王坟镇郑家庄东南1.5公里处,现在似乎很少有人知道它与明朝第二号军事人物常遇春有什么联系了。前些年常遇春的后代曾将南京紫金山的常遇春墓修饰一新,他们恐怕根本不知道远在塞外还有常遇春的“寿堂坟”。现在人们为了发展旅游,常常造一些假名胜,而“寿堂坟”却是一处货真价实的明朝历史遗迹。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55430152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7
2008-02-01

开平:明洪武二年改上都路置开平卫,治所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闪电河北岸。宣德五年移治独石堡(今河北赤城县北独石口镇)。清康熙三十二年废。
柳河川:在今河北赤城县西。明常遇春克开平还,死于此。
我是土生土长的寿王坟人,但是不能牵强附会,你立碑立像也不能永垂不朽!即使我也不知道来历,你说的也不对!正解是得多方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