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对红楼梦中人物的认识 回答经典的 追加~

红楼梦中的人物很多,请说说你对红楼梦中人物的认识,并进行人物性格特点剖析,说出有那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在各个网站上复制的就不要往上贴了!复制者一律删除,扣分处理。
补充一下,我是女生,而且我认为《红楼梦》的家族中有点类似母系社会,所以各位大虾还是谈一下书中的女性人物吧!~
最好具体一点。。。。。。
此外我觉得,悬赏分只是一种激励形式,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也是大家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的过程。。。。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看清袭人的伪善
  红楼中众家女儿,几乎关于每个人都有争议。如果是关于黛玉的问题,我大可不必与人相争,因为黛玉的行为都是超乎道德之上的,喜欢不喜欢都凭各人性格,争论到天尽头也不会有结果。但是关于袭人,我不得不说此人的人品是有缺陷的,关于她不是什么喜欢和不喜欢的问题,而是一个是非对错的原则性问题。希望普天下的读者不要被伪君子欺瞒了去还沾沾自喜。
  记得刚读《红楼梦》的时候,也被袭人的“温柔和顺”蒙骗过。但是当我真正细读过后,我发现了作者字里行间对袭人的冷漠。袭人的性格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伪善和奴性。
  袭人的名字就起得很讲究:袭,攻击也!而且与“袭”字结合在一起的攻击种类,一般都是“偷袭”、“暗袭”等。关于袭人的伪善,只要举几个事实就可以说明:
  1.袭人最大的伪善就是在王夫人面前装得冰清玉洁、懂事守理。但是王夫人最担心的事情却发生在她自己身上。发生在她身上倒也罢了,她居然还“贼喊捉贼”,用自己犯下的罪名去谗害别人;
  2.第63回里她看见芳官醉酒,把她扶到宝玉身边睡下,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却指责芳官“不害羞”;
  3.第77回晴雯被赶走后,她一边对宝玉说以后还有机会叫晴雯上来,另一边却打点好了晴雯的衣服等,要送出去,可见是不做晴雯能回来的打算了——如果这个也可以算作贤惠之一种,我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小恩小惠会迷倒那么多人了;
  4.袭人在王夫人看重她后,“越发要尊重”,不在宝玉房里睡觉,这可是把危险留给别人了。
  这几个事实,还不够说明袭人的伪善么?
  也许你要说,书中并没有写袭人去告晴雯,怎知一定是袭人告的?现在来说说袭人到底有没有告晴雯的密。
  晴雯的死,固然最终要归结为“万恶的封建社会”,但是直接的刽子手有两个,一个是王夫人,一个就是花袭人。作者没有明写袭人告晴雯、芳官、四儿的情节,也许是对袭人终不忍心,因为她毕竟也是一个温顺的“女儿”;也许是因为稿子的遗失。但是我们从后面宝玉哭诉的话中,已经可以看出:所有的箭头都指着袭人。当宝玉质问她为什么别人的话都知道了,“单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纹来”时,袭人半天答不上话,后来竟然说王夫人也许是忘了,过两天想起来再收拾她们不迟。这种借口,拿来骗三岁的孩子么?王夫人收拾丫头还要分期分批么?根本站不住脚。这是对袭人告密的明显提示。
  也许你又要问:袭人和宝玉发生关系,是在礼法范围之内的,因为她早由贾母内定为宝玉的侍妾,所以她和宝玉亲昵不算危险,别人才是有伤风化的。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三点要说:
  首先,宝玉在晴雯被赶后问袭人的是为什么“单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纹来”,不是“单挑不出你来”。可见平日的亲昵,麝月、秋纹也有份。她们可不是什么内定的侍妾,袭人为什么不告她们?难道晴雯、芳官、四儿对宝玉的亲昵就有伤风化,麝月、秋纹的亲昵就无伤大雅了?可见袭人此举,难免党同伐异之嫌。
  其次,关于袭人和宝玉发生性关系这件事情,我觉得有不少问题。书中说,“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看来是在说她并没有超越礼法。但是我仔细想想,书中哪里说到贾母已将她“与了宝玉”了?将她“与了宝玉”这件事,除了她自己这么想过,王夫人这么想过,贾母真的也这么想过么?只要看看后文就知道了。第78回当王夫人回贾母说把晴雯赶出去了后,贾母说:“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请注意:“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什么叫“只他”?明显在说贾母想 “与了”宝玉的人是晴雯,不是袭人。又第20回宝玉的乳母李嬷嬷骂袭人“哄宝玉”、“装狐媚”、“配小子”等,袭人听了“又愧又委屈”。什么叫“愧”?总是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否则“愧”从何来?这话若是拿来骂晴雯,晴雯定会大怒,但绝不有什么“愧”。至于“委屈”,我看是来自“配小子”等语,否则作者不会特意在“哄宝玉”、“装狐媚”之后又特意加上个“配小子”。李嬷嬷固然悖晦,但是其责骂袭人的话并不见得就是全不讲理。
  在我看来,袭人与宝玉发生性关系,实在是处心积虑的。像她那样的人,自然觉得在荣国府里当个姨奶奶是很好的出路。不过老太太并无这个意思,那么一切就要靠她自己张罗了。
  第三,晴雯与宝玉之间清清白白,根本没有王夫人担心的那种危险,袭人难道不知道么?

  3、文采精华贾探春
  第三回,林黛玉进荣国府,见到了三个姊妹,书中虽未明言,但是谁都能判定写的各是哪一个。其中“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不是探春又是谁?。
  六十五回,兴儿嘴里透露出来的消息,探春浑名“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又云“老鸹窝里出凤凰”。话虽粗俗,却也可见探春之美是举家公认的。
  以今日之流行审美,探春的鸭蛋脸和窄肩膀有点过时,但是高挑纤秀,细腰长眉,却是现代女孩子都梦寐以求的。至于一双俊眼,是怎么样一个俊法,就要你自己想象了。王观词云:“水是眼波横”,“媚”成分的多,“俊”的成分少。而探春之“顾盼神飞”,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自信果敢之气。
  探春和凤姐身上有着这个没落贵族之家最缺乏的生命力,一种“豹子的精神”。但探春比凤姐更美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试想海棠社结社缘起,她写给宝玉的那封信,可不就深得晋人风流。探春之气质极似谢道蕴,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养育得出几个谢道蕴呢?“文采精华,见之忘俗”,是探春的确评。
  脂批说贾府事败之日,“此人若在,诸子孙当不至流离也。”这个评语非同小可,试想,在树倒猢狲散之际,寄望于一个闺中女子来使子孙免于零落,批书人和作者对她是何等赞赏。
  探春心志高远,无奈,她生错了时代。她的花签诗是“瑶池仙品”的杏花,诗曰“日边红杏倚云栽”,又说“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很多研究者指出,探春的结局是远嫁海外,甚至成为某藩王的王妃。她曾经哀叹:“但凡我是个男人,早就走出去了。”最后,她是走出了这个叫她彻底失望的家,但是,走,能走到哪去呢?还不是只能走进另一个男人的庇护之下,只留得一曲凄凄惨惨的《分骨肉》,叫人不胜唏嘘。

  2、名士风流史湘云
  湘云是红楼中呼声甚高的人物。自此书面世以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在很多读者心目中,甚至超过“双峰并立,二水分流”的宝钗和黛玉。原因很简单,黛玉多思,宝钗多谋,都属于“比较麻烦”的女孩子,和她们相处久了,不免累得慌。而“憨”湘云呢,磊落豁达,胸无城府,最易相与,自然受欢迎。
  湘云出场甚是仓促,甚至没有好好交待一下她的来历。我们只知道她是史鼎的侄女,贾母的侄孙女。虽然家世显赫,却业已式微;更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
  书中对湘云外貌亦不刻画五官而重其神采。
  湘云年龄甚小。书中对她第一次外形的描写,却是在床上。
  ……只见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那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回来风吹了,又嚷肩窝疼了。”一面说,一面轻轻的替他盖上……
  书中此类“床上镜头”,每令人忍俊不禁。盖场景极诱惑,而小说人物和读者却丝毫不察,因笔墨极天真的缘故。比如宝玉闯入闺房,本礼法所禁。双美共卧,湘云的姿态实是撩人,但是宝玉偏偏一毫意淫也无。湘云“一弯雪白的膀子”只有淘气的意味,没有性的意味,比较宝钗的“雪白的膀子”大是不同。由此可知湘云的皮肤很白。但彼时贵族小姐大抵如此,也不算特出。
  让读者感受湘云之美貌的则是六十二回醉卧芍药裀:
  ……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去,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板石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
  这时候,湘云嘴里还一边迷迷糊糊喊着酒令呢!
  有这幅动人的花间沉醉图,湘云形象顿时鲜明起来。王蒙大赞这是书中极成功之描写,称湘云为“自然之子”。六十三回寿怡红,湘云抽到的花签是海棠,上书“只恐夜深花睡去”,又借黛玉之口说:“夜深二字,改石凉二字。”提醒回顾前文,正把湘云比成“香梦沉酣”的海棠花。其姿容之盛,仪态之美,堪与黛玉宝钗颉颃。无怪作者安排她在咏白海棠诗时后来居上,白棠本就是她精神之写照。
  湘云最喜欢扮假小子。贾母曾错认湘云为宝玉。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参照画之意境,细加雕琢,笔墨可谓豪华到奢侈,总写群艳,中间最突出的正是湘云:
  ……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二人一齐踏雪行来。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绒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黛玉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湘云笑道:“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裉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众人都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蜂腰猿背,鹤势螂形”,就是个子高挑,四肢修长,宽肩细腰,正是今日时装模特儿之标准身段。配上那一身别致亮丽的行头,立于雪地之中,湘云之娇俏,可称第一。
  湘云和宝玉吃鹿肉,黛玉嘲笑他们,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 ,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作者着力刻画的,正是湘云这种“名士”的派头,于放旷不羁之中,显其妩媚风流。红楼梦中的审美倾向,是向着《世说新语》的时代回归。书中理想人物的身上,莫不体现着对晋人风神的追随。这是对在登峰造极的专制压抑之下趋于破散的人格之美的一种呼唤。
  脂批透露,大观园诸人的生活原型,以湘云最美,黛玉的原型反而比较普通。这一点特别有意思。

  1、风流婉转林黛玉
  大观园美女之TOP,无疑是黛玉。我知道立即有人举手反对,因为林黛玉型美女在今日已不受欢迎,甚至书中也从未说过黛玉最美,倒是称赞宝钗“容貌丰美,人人都说黛玉不及”。不过莫让作者骗了,红楼梦很多笔墨都是狡猾异常的。
  书中凡描写黛玉之处,笔墨最是空灵,无不尽力模拟其“态”之美。事实上,作者从来未把她的五官和身段一一写来。即使是她刚出场亮相,用了一段铺排渲染(这种古典长篇的俗套,红楼梦中极少),给我们留下印象的始终只有她的眉眼。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即使这样的细笔描写,你也依旧不能明确黛玉的眉毛是小山眉还是新月眉,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而这对黛玉的美似乎毫无影响。
  贾府众人眼中看去:“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对黛玉始终是一个“态度”,美而不明确的“态度”。试想十九回静日玉生香,何等旖旎的一段文字,黛玉之一颦一笑,不是第一等美人如何使得!此类文字,书中太多,只能略举几处。
  一是二十六回末,黛玉到怡红院吃了闭门羹,误解了宝玉:
  ……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此不就是诗化了的“沉鱼落雁”吗?
  一是二十七回葬花。葬花这一日是芒种节,也就是送花神的日子。前面先勾染了一下气氛,远远拉开,缓缓写来,直到回末才有宝玉:
  ……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便把那花兜了起来。 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
  听到黛玉泣诵葬花词,宝玉“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此节实兼写二人,虽无多一语及黛玉,但宝玉不觉恸倒于“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之处,正极写黛玉一哭之凄美。
  又,第十六回,林如海死,黛玉奔丧回家,宝玉迎接,“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须知此时黛玉是一身重孝,通体素白,又在悲戚之中,何等可怜可爱。雪芹也不明言,只用“超逸”两字,叫你自己想去就是。
  然而要证明黛玉之美,不能单从宝玉眼睛里面看去。他自然认为黛玉最美的。那就换双眼睛来看看吧。鲁迅先生有句妙语,说贾府的焦大定然不会爱上林妹妹。其实不然,焦大们喜欢的美女类型只会是林妹妹而不会是林之孝家的。那道理,就如《渴望》里面刘慧芳喜欢王沪生而不会喜欢宋大成一样。
  换谁的眼睛呢?呆霸王薛蟠。二十五回逢五鬼,宝玉凤姐忽然病倒,大观园中乱成一团。
  ……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这段文字,在程本中被尽数删去了。大约程、高两位老先生觉得在紧要关头来游戏笔墨,太油滑了;又觉得猥亵,唐突了黛玉。但,妙处恰在这。好色的呆霸王,哪懂得什么性灵之美啊,可是只论皮相,他也能一眼认定黛玉好看。黛玉是一等一的美女,还用说吗?
  风流婉转四个字,正可以形容黛玉。又,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形容可卿“风流袅娜,又似黛玉”。
  六十二回,探春谈及大家生日,说独独二月里没有。袭人立即说:“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不要小看这一句话,包含了很多信息。第一,探春精明能干,人人生日皆随口报出,独独遗漏了黛玉。可见,黛玉来贾家多年,从来没有郑重庆贺过一次生日,否则探春不会没有印象。和熙凤、宝钗贺生辰的文字参照一下,冷暖自知。第二,袭人深恶黛玉,最怕她嫁给宝玉,内心排斥之情已在“不是咱家的人”一语中流露无遗。黛玉纵然孤栖,也是贾府外孙,按当时标准,比宝钗与贾府的亲属关系还更近呢。她住贾府,怎么也比宝钗更理所应当。探春提到宝钗时都没感觉“不是咱家的人”,袭人却恶毒地特别指出这一点。第三,这是书中唯一一次指明黛玉生日。农历二月十二日,乃是花朝节——百花之神的生日。有人很困惑为什么安排袭人和黛玉同生日。其实,袭人姓花。让她和黛玉同生日,就是为了提示花朝节。作者心目之中,大观园的百花之神,正是黛玉啊。
  又,潇湘馆,宝玉本题作“有凤来仪”,是“颂圣”,指元春省亲的。元春为了低调,赐名潇湘馆。门前翠竹竿竿,凤尾森森,龙吟细细,黛玉居于此间,不是把黛玉比作凤凰么?黛玉号“潇湘妃子”,又是把黛玉比拟于娥、英这对神女。
  总之,作者明里不说黛玉最美,甚至还挑剔黛玉不够美,暗地里却把一切最美丽的字眼,奉献在她身上。他描写黛玉实在煞费苦心,又要骗人上当,又怕人上当。现代人比较功利,喜欢宝钗大约是远胜过黛玉。但是红楼梦问世后,早先一百多年间,读者受骗上当的却不多,推崇黛玉的还是远远多于宝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06
宝钗心机太深我不喜欢,能讨多数人欢心,但终究不能得到宝玉的爱。
黛玉疑心太重,不太相信人,也不会讨人好,但虽然有些刻薄,但心眼不坏,还蛮可爱。
元春挺可怜,迎春太懦弱,惜春太自私,探春精明能干,又有才,但太看重什么庶出,太看不开。
湘云开朗大方,当真是真名士自风流,但心直口快易得罪人,但最可爱,也最易交往,不会让人捉摸不透。
王熙凤爱财贪权,机关算尽,最终得不到好下场,实不足取。
妙玉有点自命清高,有许多癖好也不好。
秦可卿待人是极好得,很受大家欢迎,但与贾珍干系有点不明不白。
李纨看上去没什么不好,也没什么特点,但刘心武说得她挺不堪。
巧姐还小无可说得。

袭人很好打小报告,这很讨人嫌。
晴雯脾气稍大点,但宝玉对她好,她也对宝玉好,可见并非蛮不讲理对谁都很坏得,病补雀金裘那段很感人。
鸳鸯反抗精神挺强,不太看中权贵,聪明机智。
平儿挺会为人,也没什么打得缺点,不过鬼点子也不少。
香菱很可爱,天真聪明,香菱学诗那段很好。
第2个回答  2007-10-07
学黛玉,真情真意,不违心。
学宝钗,为人处事,少伤人。
学湘云,举首投足,真雅士。
学妙玉,从清从和,最干净。
学迎春,木纳羸弱,好心境。
学探春,敏锐细腻,是聪明。
学惜春,红尘看破,弃痴心。
学泼凤,香麻酸毒,五辣全。
学平儿,隐忍和善,最公平。
学小红,敢爱敢恨,很衷情。
学晴雯,智勇巧善,最高洁。
学袭人,贤识聪慧,会周全。
学芳官,灵动热心,真英雄。
学紫鹊,慧心解意,最知心。
学鸳鸯,自尊无畏,好女儿。
学香菱,自重不抗,真小姐。
学宝琴,活泼灵巧,惹人爱。
学岫烟,忍辱生活,很坚忍。
学三姐,为爱生死,最贞烈。
学......
还有好多好多,红楼女儿,是最美,三春去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叹叹焉!
第3个回答  2007-09-30
个人比较喜欢晴雯。实际上晴雯可以说是林妹妹的代表,这一点可以从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非常明显的看出来:宝玉所真正信任的人除林妹妹以外,就是晴雯了。否则,他也不会那么放心的托晴雯给林妹妹送旧帕。晴雯的可贵在于她本身是个“身为下贱”的家奴,却可以和黛玉这样的大家闺秀一样“心比天高”。黛玉饱读诗书,晴雯却可能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明白,但她却可以与宝、黛一样勇敢地在那个黑暗的社会挣扎反叛,最后她悲惨的死去,但死前还不忘留下三寸指甲,实是令人可怜可敬。
第4个回答  2007-10-18
凤姐~聪明,善理财!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没接受过教育却能够掌理宁荣二府。若没有凤姐那个烂到底的贾家败落的会更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