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印痕 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怎么样

如题所述

北方冬日的清晨总是稍显落寞的。寒气如迷烟般将人周身缠绕,微薄的日光,像是要诉尽这世间的喧嚣与世故人情。焚一炉香,看青烟似画,勾勒着心中烦扰,奉一盏茶,在苦涩之中,到像是尝遍了所有未知的甘甜。不痴妄,不爱憎,不虚求,一切都是冥冥之中。 可这样的清晨又还像是稍逊些味道的,定是要配以一些柔情和美意,才能将心中之动容和想往完美倾诉的。而善书的《时光印痕》,恰好便是这晨光里独特的一味,将空洞的美好扎实地填满,赋以诗意和真情。你若说它是一杯新茶,风淡云轻之外,却又多出一份情绪的躁动,你若说它是陈坛美酒,醇香之中,却又有难得的清凉摇曳生姿地在你的面前舞动。它到更像是一盏桂花酿,绵甜甘美,守着古时留下的生生世世,诉出今日的风花雪月,令人微醺,让爱意陶醉。而这风花雪月,又不是俗世中的风花雪月,极富深情,却不矫揉造作,以独特的魅力摄人心魄,携你前往历史的轮回和时光不易察觉的淡淡印痕之中。春闺梦里,独待斯人,夏愁怅惘,爱恨无忧,只盼秋日早生霜,与你共白头,待到落雪对长街,相思冢里不说愁。哪一桩,哪一件,不是惊艳了繁华,又慰藉了后世。 全书共分为春夏秋冬四篇,又为每一节气赋予诗篇。冬日已入,但盼春天,便是由这春日篇开始读起,一气呵成,意犹未尽。这书令我痴迷之处,在于作者沈善书将那许多老生常谈、脍炙人口的诗词赋予了新的灵魂与画面,让那些遥不可及变得越发鲜活,有血肉。比如那一首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善书在这一篇章里这样写到:“我们心中要有莲花道场、有禅、有清净心,以水不断渗透的状态滋润心中的淡泊无尘。若心中少了这些,纵然周遭都是清风明月,花好月圆,也只是庸俗无用的衬托。”再比如夏日大暑篇中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文中这样述之:“前世,我应是杖头挂酒的天涯旅客,爱山水深处的寂静乡村、古刹名寺,恋岁时节气中的花好月圆,奢望过一段采菊东篱的清净悠然岁月。只是很可惜,光阴总是这样不温不凉地寂静流逝。美好的,太过短暂。”此类文句,不胜枚举。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花花世界里,能够寻到一份纯粹其实是不易的,它是难得的,也是该被珍惜的,浮夸已侵世,而唯有这方宁静与真诚才能抚慰心灵。 再谈及作者沈善书,与善书相识源于自己主编的杂志。在众多良莠不齐的文稿中,善书的文字像是暮雪中的一朵红莲跃然纸上,开得冶艳,却又悠然。文字功底之深厚,文笔之细腻清丽,确是许多行文者都难以抵达的。当时便对文字的主人抱以深厚的兴趣,好奇到底是怎样极富才情的人才可以写出此番文字。后来慢慢相熟,成了好友,善书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他是个富有生活热情的人。这是同很多舞文弄墨之人的不同之处,当然,行文之人,内心多有自己的一方天空,藏下敏感和细致,也许善书也是,但在同友人相处时,他是一缕初夏的阳光,富有能量,却不会令人灼伤。这样的人,心中定是独有一份自持与淡然的。所谓相由心生,文亦由心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善书的文字可以行至这般了。 说罢了心中之喜悦之情,再说些遗憾之处吧。图书在运送过程中出了些许意外,书角出现了一定的残损。若是完美之中定要有些不完美,那便让这外在之物来承担吧。此时香已焚尽,茶已无香,清晨逝去,这时光,又印下了新的痕迹,似是故人从遥远处,缓缓而来。未能逝去的,是这阅读的喜悦与句读之美。 碧于青 2013/12/0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