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的命运

我不知道我这算不算一个可悲的命运,我幼年丧父,靠母亲带大~一直在窘迫的家境中活着,受到很多冷眼与嘲笑,因为这种环境我的性格极度内向极度的不自信~我不知道我在为什么而活~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倒霉的世界~看到旁边的人每天很开心很快乐,真的很羡慕,我曾经幻想过,但梦总会醒来~我是个喜欢逃避的人~~死对于我来说是逃避还是解脱.可悲的命运吗?我第一次为我的命运而笑!

现代社会有许多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不明白心理的规律。
河北衡水市心理咨询中心的一修老师,以前患过10来年的心理障碍。后来在试用各种方法,阅读各种资料后,自已领悟到了心理的规律。也帮助了很多的人走出了心理的误区。这些心理规律即使对正常的人的心理也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心理也被作为一种事物来研究。但心理不同于一般的物理现象。所以好多人对于心理问题走进了误区,机械地看心理问题,现实中的物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很明确,很机械,但心理就不一样,它变化多端。所以如果医院用药物治疗心理障碍作为主要手段,就是错误的。心理的问题主要就是心理的原因,只要思想变好了,问题就解决了,跟体质没多大关系,除非是心理影响伤害到了身体,需要对身体治疗。
弗洛伊徳的潜意识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虽然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但还是很不完善的。而且在我们心理的实际应用上没多大作用,比如你如果对汽车的各部分都相当了解,但是你驾车技术不好的话,你车也是开不到好的,而如有一人对汽车各部分都不了解,但他驾车技术好,他就可以把车开的更好。心理也是一样,我们的心理驾驶技术决定了我们的心理运行的好不好。弗洛伊德晚年的研究使他自己陷入了完全的悲观,不但对心理治疗感到完全的悲观,甚至对整个人类也感到了完全的悲观。弗洛伊德本人并没有实际治愈过一例典型的心理障碍患者,而且弗洛伊德本人也承认这一点。
怎样让我们的心理变的更好呢?从古到今,有着对此各种各样的讨论。其实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老子,庄子,佛教的禅宗中得到很多有有益的启示。但是一提到宗教,很多人可能就想到那些迷信的东西,当然,想通过神,鬼 等使心理变好,那是肯定错误的,即使佛教都说佛不能直接救你,要你自己开悟。但是这些古人的思想中确有一些真正的可取之处。那就是关于心理方面的一些知识方法,也可以说是技巧。
比如佛教的禅宗,提倡顿悟。其实这个开悟就是对心理规律的技巧方法的掌握,但它不当当是个知识,它是一种体验,它要你自已去真实感受它,要实际运用它,觉得好了,你就会知道了。就比如你没吃过一样东西,不管别人怎么说它的味道,你还是不会知道它真正的味道,只有你亲自吃了后,你就立刻知道。当然,我们也不要把悟当成是什么成佛成仙的事,没有那么神的。我们只把它当成是对自已心理的一种领悟。
这是个什么方法呢?其实它是太简单,简单到你可能不会认为它是个好方法,它才会从我们眼前溜走。我们喜欢把问题复杂化,我们的本能使我们认为简单的东西更不正确。所以才有禅宗里的棒喝,就是师父拿着根木棒要逼徒弟领悟,就是说这么简单的东西你还不知道。
这个方法就是“接纳”。就是诚心接纳你所有的感觉,感受,想法,行为,痛苦,害怕,高兴等等一切。就这么简单。要注意是一切,不管再怎么痛苦,再怎么难受,再怎么不合理,都接受它,接纳了,你就会好。在接纳的同时,你也可以观察自已的心理到底在想什么,去感觉自已的感受,就好象看另外一个人一样。这就好象佛教里的俗语,“观照”和“觉知”。当然,你没去想怎样接纳,你也可以是在接纳。
这个方法对于正常人,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人都是一样有用的。其实所谓正常人和不正常人的区分界限是不大的,甚至就在一念之间。
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做为例子,这样更容易理解。比如,有个有心理障碍的人,他每天总在睡前要看一下门关了没有,即使他已经知道门关好了,他还是要去重关一下,如不去,他就不舒服,而且几乎每次门都是已经关好的。他意识到这是个病,为此很烦。如果运用接纳的方法就是,你就接纳有这种想法,有这种行为,接纳自已为此而产生的烦恼。那你就会变好。其实我们有古怪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这种想法呢,为什么不那样想就是正常的,我们如果把有那种想法和没那种想法都看着是正常的,那我们胸怀就更宽广。就比如庄子的家人死了,他一点都不伤心,反而敲乐器,别人觉得不正常 ,就问他为什么不难过,他说,人死了就是难过的事吗,人死了,与天地同眠,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那个总关门的人,就是为有这样的想法而烦,所以他就努力压制这样的想法,但是心理就是这样,你越压制,他越对抗。这样相互对抗,冲突就会越来越大。这是愚蠢的做法。如果他去接纳这种想法,接纳这种行为,那么渐渐的反而就会变好。当然,这是个渐变的过程,这点很重要,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蜕变,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变好。就象我们在睡觉时,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睡着的,你从不会知道是哪一刻睡着的。当然这个蜕变的时长因人而异,有些人很快,只需一会儿,有些人则要几天或者几十天。
当接纳时,我们的心理反而慢慢不再对抗了,这时我和我们的心理成为一体了,就象“无我”那样。有一个典故,有人问佛,我为什么烦恼呢,佛跟他解释后,他立即顿悟了,佛大概的意思就说,是你自已在烦,是你自已一直在纠缠你的心,本来你是不烦的,你为什么要去纠缠它呢,也就是说你接纳你的烦恼,你就不会烦了。所以也有个典故,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就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惠能得到了师父的衣钵。勤拂拭正是自已没有必要的纠缠。所以佛教常常以小故事来启发人们。
那个关门的人其实更多的是为有那种想法而烦,当他接纳后,他可以常去关门,甚至还可以喜欢上关门,但他也可以不去关门,如果不关门有不舒服就接受不舒服。这样渐渐地,关不关门对他就无所谓了。心理也没什么障碍不障碍了。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我们话语有时难以表达清楚,但只要去体验就容易明白的,而且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实际体验。
另外我们也要相信接纳就会好,信则有,不信则无,这虽然很主观,但心理就是这样的,你不信的话,你连体验它正不正确的机会都没有了。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客观的心理科学。禅宗的悟也是客观的心理科学。
再比如有些人会失眠。对于失眠,药物治疗是没什么用的。完全是心理原因。当失眠时,你就这样想,我就让它失眠,一直醒着到天亮我也真的接受,有烦恼有担心我也接受,当然你闭上眼睛,摆好了睡觉的姿势。你要相信接纳就会好的。而的确实际上就是会好的,慢慢地,不知不觉你肯定会进入梦中。这个过程也是很微妙的。
总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都大同小异。解决的方法也差不多。有心理障碍也不一定是坏事,正所谓没有迷哪来的悟,没有悟也就没有迷。
其实我们还可以由这种体验领悟到很多道理。还有象老庄的“无为而无不为”,我们的工作是工作,如果我们不工作时,就是在玩吗?不工作时,我们的身体在运行,嘴巴在呼吸,在一定意义上不可以说是工作吗。所以你即使一事无成,和做成大事,在一定意义上是一样的,这就是你的思想要有包容性。有时候世俗的思想是片面的。还有老庄思想的柔弱能胜强硬等等,都是很有道理的。
当我们接纳了自已时,我们还可以体验到更多的感受,有时候即使你一个人静坐时也能感受到无比的愉悦,你也会知道快乐和痛苦是相对的,一波又一波,而且不受我们想法控制。很多时侯你的思考变的根本不重要了,你只需去体验,你没去想接纳,但你是在接纳,而且接纳的更好。我们的思考有时反而束缚了我们,丢开了可笑的思想,我们会变的更自由,更精彩。我们的心是很大的,我们体验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我们的世界是复杂的。有太多的问题我们不明白。好多人喜欢问为什么,有时对于一些问题,你不要去想为什么,不要去钻牛角尖,你想也想不明白,一句话,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的脑子的思考力实在是很渺小。我们的世界也是很矛盾的,真理和错误都是相对的,真理在一定意义下是错的,错误在某种意义下又可能是对的。有时我们的言语很难表达出好多事情,言语表达也有许多不完整性,所以争辩也是没有多少意义,你争赢了也不一定是对的,争输了也不一定是错的。只要我们体会到其中的真正的意思也就足了。
如果你觉得好,则多帮别人回答这类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11
上天太宠爱你了!

——没办法,他就是这样爱人的,我就快被他给爱死了(当然我的不幸和你不同,我是做什么什么倒霉,买什么什么上当,刚要爬起来有被别人打压下去)。
——这也是许多历史名人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看你怎么利用它了。

秦始皇,生下来就离开家,一直都在外面做人质,受尽屈辱。

司马迁,本是汉朝太史公,被人活活阉割。男人群体中排斥他,文人群体排斥他,士大夫群体排斥他。每当想到这些奇耻大辱,总满身冷汗,神经恍惚。

元朝开过皇帝 成吉思汗,四五岁父亲就死了。

和珅,3岁死了娘,9岁死了爹。父母双亡!

清朝开过皇帝
努尔哈赤,10岁丧母,还要到别人家去做奴隶。
皇太极, 12岁丧母。
顺治皇帝,6岁丧父。
康熙大帝,8岁丧父,10岁丧母。

……………………凡此种种,数不胜数。

《孟子》曰: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
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不是看他智商有多高,情商有多高,有多少钱财资本。最重要的是当遇到困境(挫折)时,他还能不能站起来。

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坦途,总会有点小波澜。你越是自小就一帆风顺,你的心里就越脆弱,本来只是一颗小豌豆,你就会觉得像岩石般的坚硬。随便有个屏风遮挡,你就感觉像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独孤求败之所以求败,并不是因为他是常胜将军。

之所以要求败,是因为只有失败才是他发现不足的最直接办法。
他还想要更高、更快、更强,可是已经没有谁能够再赶得上他了。——这难道不是更加的悲哀吗?这才是真正的“求败的孤独”啊!

——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而失败才是成就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人的最伟大的老师!
第2个回答  2007-06-04
看来我要现身说法了:

我7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为了我没有再婚,而是靠着她的裁缝手艺和亲戚们的帮助一直将我养到了23岁大学毕业!这期间,有多苦有多累我不用说,大家可以想像的到,一个女人在农村一人拌两个角色,有多难,也不用说,然而在这当中,母亲没有流过一次眼泪!
我上学时学习成绩很好,但是高考失手(我必须承认,母亲和亲戚们对我的希望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让我考试时有些紧张)上了一个二流大学进大学的第一年,开始自己赚钱生活,我做过家教,最初为了一小时5 元钱的补课费,辛苦给学生讲课两小时,半夜十点回寝室(我是女生,深夜在外面总是多了一份危险的),刨除2元的车费,我只剩8元。后来我又做过很多兼职,可以说,凡是在校学生做过的兼职,我都做遍了!我无数次在同学们熟睡时起床打工,无数次在同学们逛街时利用他们的人气帮我做销售,这当中的滋味,只有我自己知道。
今年7月我大学毕业,并且找到了一份薪水还不错的工作,现在只等条件成熟,就把我妈妈接过来生活(说是生活,只不过是我们母女继续相依为命)但是最难的生活都已经过去了,幸福至少可以说是希望,就在前方了。

说这些的意思是想告诉你,在我十几年的生活中(从失去父亲到现在),我从来没有自卑过,从来没有不自信过,也从来没有因为家庭原因给别人(比如政府或者学校)找过任何麻烦。因为我知道,别人只会从你自己的态度上确定对你的态度:你表现的悲伤可怜,别人就只会可怜你;你表现得坚强向上、努力进取,别人只会佩服你、夸赞你,而不是可怜你甚至嘲笑你!就像有句话说得那样: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自认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我甚至感激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命运,因为不是年少时的这些坎坷,也许我仍会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不愁吃穿,不思进取。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我才能够懂得为母亲和自己努力奋斗,改写人生。

其实你和我是一样的,只要你坚强起来、战胜自己,就能摆脱阴影,获得自信和快乐!
第3个回答  2007-06-08
我也想过死,我也自杀过,可是有人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你死都不怕还怕活下去吗?是的,虽然我父母都还健在,可是我的童年也及其悲惨,学生时代是在同学的白眼和嘈讽中度过,我真的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更郁闷的是不管怎么努力却得不到母亲的认可,在她眼中我永远都是垃圾,凭着努力把成绩提高了在她眼里我也是作弊.好像这个世界不是我的世界.成年后感情不顺,只想遇个好男人,却总是被骗,工作也不是喜欢的.....我怕高,非常的怕,每当挫折折磨我到受不了的时候我就去高的地方玩,比如游乐场,比如吊桥,我常对自己说,过去吧,这么高的地方都能过去那还有什么挫折难得到我呢?从高的地方下来再去面对挫折我就不那么害怕了.上周去了成都温江国色天香玩,那里有个冲入云霄很吓人,看见它我对自己说,下次再遇到什么不可以坚持活下去的事情我就来坐这个,估计想跳楼死的人坐了这个后都不敢跳楼了,呵~~~现在我过得很好,虽然现在家里也有很烦的事,可能还要打官司,可是我会平心对待,因为我相信我可以陪着家人走过去,走过这段艰难的日子.总觉得过去了就是一个大晴天,就是很好很好的日子在等着我们.顺便说一句,现在我和母亲的关系也好了起来,也爱上这份工作.没想过在这么多的答复里你会认真的看到我,可是希望我能帮你,因为我觉得我们是一路人.
第4个回答  2007-06-03
苦难虽然是坏事,但是有时候也是好事,许多伟大的人物都受过许多苦难。你说是么?这就要看上帝的意思了,所以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恐怕这样的警句你也知道,所以我觉得既然命运已经给我了这么多苦难,还不如一直地走下去,就像冬天的寒冷,也就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循环往复的。没有永远享福的,也没有永远受罪的,应该辩证的看问题。你说是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