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地区寺庙建筑

如题所述

  现有西林寺和岳(岳)庙

  * 岳(岳)庙
  岳(岳) 庙全称东岳行宫,位于松江旧城谷阳门外大街。始建于何时已无考,宋尚书右丞朱谔始扩大建筑。

  该庙地虽不满百亩,而夏屋渠渠,深邃异常,其规模东至妙严寺之间的夹弄,南至大街,西至莫家弄,北至三乘庵转角处。

  岳庙山门为 3个等高拱门,墙厚达数尺。进内两侧,为东西两道房,是该庙接待官府绅士等之房。再进内,为双排平房,开满书店、点心点、茶楼等。店铺尽处为戏台,下层石板地,设小百货、租书摊等;楼上为戏台,屋檐下悬一匾: “ 帝出乎震 ” ,为一七龄童所书。

  经过戏台,为大殿广场。场中有五爪银杏一株,已数百余年。场北为正殿台阶,中有盘龙长方大石,正殿气势崔巍,传高达九丈五尺,暗喻泰山九五之尊。琳宫贝阙,具皇家气象。正殿屋脊上有 “ 风调雨顺 ” 4个字,并配有鱼化龙等简瓦脊兽,殿外檐下悬两块匾,一为两江提督牛鉴所书 “ 既成藐藐 ” ,一为江宁制台陈鉴所书 “ 海滇朝宗 ” 。殿中设有五彩盘龙柱,左右分立四大天王,高达丈余。大殿中,上有 3块横额,左书 “ 道衍先天 ” ,中书 “ 呼吸帝座 ” ,右书 “ 赫濯生灵 ” ;中间塑有 3尊圣帝金身立象。殿后为 “ 太虚亭 ” ,最后若干屋宇及庭院,颇具花木泉石之胜。

  正殿之西,为杨侯庙。杨侯名杨文圣,相传为本县点岳官,一次失慎,全岳被焚,后尊为神,故神像面容黝黑,呈焦炭色。进杨侯庙首为天井。占地不广,中有一株 400年银杏,大可双人合抱。南为照壁,上有巨幅砖雕,一骀望日。庭中置有铜鼎一座,重六七百斤。北为戏台,上书 “ 飞尘台 ” 三字,旁塑白马一匹。大殿中为杨侯,手执金瓜锤坐像,正梁上悬 “ 生死关 ” 大幅匾额,系邑人瞿然恭所书。神前有大铜镜一面,径二尺余,讹言能照视前生。供桌下履迹一双,讹称神靴痕,此皆庙中主持者诓人而设。又面北梁上,高悬大算盘一具,宽达数尺,旁贴 ” 任尔千算万算,不如我这里一算 “ 。左右负壁,两旁万年台,台上陈列许多泥偶,署名冥间 24司。进内乃为杨侯正殿,香火鼎盛。左间木栏栅内塑不少皂班,分红帽、刀斧、内随等,神态各异。大小阴船三艘,置于屋隅,更有大阴船一艘,俗称伤司船,独置一室。再后系享殿,最后为寝宫。杨侯殿侧,养着纯黑羊,系好事者施舍,称黑羊为黑面杨侯坐骑。
  解放后,大殿发现大量白蚁蛀蚀,有倾坍危险, 1964年12月拆除大殿,其余屋舍也废。
  又: 松江东岳庙是一座道观,始建于宋代,在江浙一带颇有影响,每年重大香期和道教节日,各地信众有到东岳庙进香的传统习惯。60年代,在东岳庙建筑的木结构上发现白蚂蚁,东岳大殿和照天侯殿先后因建设松江剧场、图书馆被拆除,其余房屋近年来在松江老城区改造期间为建造松江商城和中国银行等也先后被拆除。由于没有开放的道教活动场所,原东岳大殿南侧古银杏树前自发形成的乱烧香,10多年来屡禁不止,严重影响松江的市容环境,使银杏树受损。2001年,区政府决定实施中山二路二期(莫家弄、妙严寺)地块改造工程,这是松江城市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松江园林、卫生城市的建设,也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此背景下,复建松江东岳庙也就水到渠成。复建东岳庙地块由新松江置业集团负责动拆迁工作。占地面积约8亩,由政府无偿划给宗教团体。

  * 西 林 禅 寺
  西 林 禅 寺 由人民路沿中山西路向西行300来米,就有一处金碧辉煌的梵宫突兀在眼前,这就是江 南名刹西林禅寺。 走进禅寺山门抬头仰望,即见江苏佛教协会会长茗山大法师 的手泽:“大雄宝殿”宝匾题额,点画充溢着大同云冈石刻正统北魏 的浓郁书风,岂非凡手可及。宝殿龙吻脊上,“佛日增辉”四个大字 在阳光下耀目生辉,系金英子居士留迹。脊后为“法.轮常转”。
  龙吻脊两边上耀鱼尾,花边滴水上方由塑小菩萨,竖带为四大天王,脊顶中央饰宝葫芦。仰视整座大殿,为我国古代名刹传统的歇山式单檐建筑风格。脊顶左 右还饰有象鼻。并塑 “前龙后凤”,寓龙凤呈祥之意。加以脊饰七线条回线,灰色古筒瓦屋面,让人仿佛见到了真正的时代建筑。实际上,这屋宇辉煌、气势恢宏的大殿,是在原大殿旧址上重修的新建筑。真正比明代还早建造的大殿,现只能看到两块约4吨重的上圆下方的桑石,这七百年前的遗物,已成为新大殿的镇殿之宝.走出六扇落地花格长窗组成的大殿后门,仅十余步之遥,即巍峨耸立的西林禅寺圆应宝塔。塔身七层八面,砖木结构,塔壁夹墙中砌有砖梯可登。塔高46.5米,迄今仍为上海最高的一座宝塔。据有关碑记,称“塔势峥嵘庄严,三吴诸塔无出其右者”西林寺与西林塔迄今也已有七百多年历史。至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重修寺宇并宝塔,为纪念南宋云间接待院创始人高僧圆应禅师,故将崇恩塔易名为圆应塔。宝塔曾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道光二十年(1840)和光绪初年(1875)又数度重修。圆应宝塔今约定俗成,被呼作西林塔。1992年秋,经上海市文管会拨款,由松江博物馆主持西林塔的修缮事项。1993年门11月29日,当修理人员卸下塔刹时,发现宝顶葫芦紫铜夹层内胆里,放置着许多佛像及古钱等文物。有金佛像、银佛像、鎏金银观音像、鎏金银文魁星像、玉雕观音像、佛经、记事银片、记事木板、铜印和古钱。计五十余件。其中以道光至光绪年间之物居多。同年12月15日,在塔刹底座砖砌地宫里,又发现多尊贴金银质佛像、贴金铜质佛像、青铜佛像、玉雕罗汉像、玉壁、玉环、玉砚、古钱、佛经,以及琥珀、玛瑙等饰件共70余件。以明代居多,尚有宋元及宋前之物。1994年1月23日至25日对宝塔地宫进行发掘,发现在。0.65立方空间的地宫里,有序地排列着佛像、观音像、银塔模型。鼎炉盘盆,俨然为一座地下小佛殿。几个聚宝盆盛满数百件玉雕。玛瑙、琥珀、水晶、珊瑚等饰物。地宫小佛殿有70余尊贴金银质佛像、贴金银质方塔等模型,还有青铜鼎炉、玉盏、玉碗、玉盘等,更令人惊叹的是,地宫内尊供西林禅寺创始高僧圆应禅师的舍利子,此为名刹的镇寺之宝。

  *小昆山九峰禅寺:
  小昆山位于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小昆山镇境内,在县城西北,地处九峰之西南端,呈东南西北微斜走向,有南北两峰。全山似“8”字状,望之如覆盎,远望如卧牛之首,故又称“牛头山”。
  泗洲塔院又名九峰寺,座落于小昆山北峰,南宋乾道元年(1165)释心古建。山门有四大金刚,寺内有18罗汉,暮鼓晨钟,具备了江南名刹的宏大气派。清顺治五年(1648),顺治帝南巡,提出寺院大殿应易向面朝北京。康熙帝四十四年(1705)南巡时,曾书“奎光烛影”扁额。
  现经市宗教局,市区佛协同意,批准修复现为九峰禅寺,现任主持戒法。

  *东禅古寺
  位于松江区东门外华阳街明星桥东。始建于宋,清代重建。寺门朝南,占地约600平方米。
  《嘉庆府志》记其地初为桃花庵,宋代时蜀僧性空至此居憩住持。南宋绍兴初年(1131年后),即性空在此开山6年后,(皇帝)赐额宝胜禅院,后又改为宝胜寺。因其地在府城东,遂称东禅寺。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升为丛林(即禅林,有僧众聚居的寺院)。隆庆元年(1567年)僧天霞建天王殿、青莲阁。
  据明代万历范濂《云间据目抄》记,至明代中期寺内“第室多荒落,仅蔽风雨”。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有海云僧,名圆济者自灵隐云游至此,慨然图维新之。于是在孙克弘、陆树声等人资助之下,募缘兴建五楹殿堂(后称天王殿),三楹右庑,左庑慈应阁(后称青莲阁)及香积定室若干楹。使荒落莱芜之境,一转为深觌洞幽,堂室翼如之地。万历间(1573~1619年),僧碧空又重建西方殿。清代同治十年(1871年),僧普信募建一殿两厢,历年既久,欹仄欲颓。民国六年(1917年),僧庆纯于殿东筑小屋两椽。解放后残存的东禅寺,基本上为同治年间所建。
  解放后,寺作它用,无香火。1993年,落实宗教政策,收归宗教进行修缮后,开放佛事活动,改名东禅古寺。最南为围墙墙门,门内为空旷场院。寺舍由前后殿、两厢房组成四合院。前殿原为三楹,修建时加成五楹,当中一间建成山门式样,用作通向后殿的过厅。后殿三间十一架,供佛像。两厢房各四间为僧舍伙房。内院竖立约1米高的花岗石八棱莲花柱七世如来佛石幢一座,为原寺内故物。东禅古寺现为尼姑主持。

参考资料:http://microsony.sjblog.cn/article.php?itemid=5577&type=blog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03
中山中路上有一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