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炎痛和扑热息痛哪个有副作用

老年人吃上面2个药,哪个好些?

  二种均为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处方药,具体用那种要听医生的
  1.扑炎痛(贝诺酯), 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药理毒理
  本品为对乙酰氨基酚与阿司匹林的酯化物。属非甾体类抗炎解热镇痛药,具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基本同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和解热作用。作用时间较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长。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大鼠经口LD50为10000mg/Kg,腹腔注射LD50为1830mg/Kg;小鼠经口LD50为2000mg/Kg,腹腔注射LD50为1255mg/Kg。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以原形吸收,吸收后很快代谢成为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原形药的T1/2约为l小时。进一步在肝中代谢,主要以水杨酸及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产物自尿中排出,极小量从粪便排出。水杨酸的T1/22~3小时,对乙酰氨基酚T1/21~4小时。
  适应症 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牙痛及手术后轻中度疼痛等。
  用法用量 口服 成人常用量:一次0.5~1.0g,一日3~4次,疗程不超过10天。老年人用药一日不超过2.6g,疗程不超过5天。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较轻,可有恶心、烧心、消化不良及便秘,也有报道引起腹泻者。(2) 可引起皮疹。(3) 可引起嗜睡、头晕及定向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4) 在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有引起瑞氏综合征(Reye)的危险。中国尚不多见。(5) 长期用药可影响肝功能,并有引起肝细胞坏死的报道。(6) 长期应用有可能引起镇痛药性肾病。
  禁忌症 肝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过敏者以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过哮喘、鼻炎及鼻息肉综合征者禁用。
  注意事项
  (l)交叉过敏:对阿司匹林过敏者或其他非甾抗炎药过敏者对本品也过敏。(2)本品仅为对症药物,因此在服本品3天后仍发热或服本品10天后仍疼痛者,必须就医检查。(3)必须在医生医嘱下方能作为抗风湿药物较长期应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尚不明确。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人应用本品时,疗程不宜长于5天,以防肾脏受损。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确。
  药物过量 用量过大时,有些患者可发生耳鸣或耳聋。

  2.扑热息痛(乙酰氨基酚), 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药理毒理
  本品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和释放,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
  药代动力学
  本品口服吸收迅速,约0.5小时血浆达峰,峰浓度为6ug/ml,本品约25%与血浆蛋白结合, 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t1/2一般为1~4小时(平均为2小时),肾功能不全时不变,但在某些肝病患者可能延长,老年人和新生儿可有所延长,而小儿则有所缩短。本品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
  适应症
  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及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痛经等。
  用法用量
  本品服用时,加温开水分散,小儿常用量,按体重每次1~15mg/kg,每4~6 小时1次,12岁以下每24小时不超过5次量,疗程不超过5天,3岁以下遵医嘱用药。
  不良反应
  常规剂量下,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很少,偶尔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痛、 皮肤苍白等,少数病例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贫血、肝功能损害等。
  禁忌症
  1.乙醇中毒、肝病或病毒性肝炎患者禁用; 2.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三岁以下儿童应慎用。 2.大剂量长期使用时可引起肝、肾损害。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出现皮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时,应即停药。 4.将此药放在儿童不易触及之处,万一发生过量服药现象,应立即求助于专业人员。 5.服药3天后,若发热不退或疼痛不减应请医生诊治。 6.因疼痛服用此用时,不得连续使用5天以上,而因发热而用本品时则不得超过3天,除非另有医嘱。如果疼痛或发烧持续不退或加重,若有新症状出现或出现红斑或水肿,则可能是严重症状的先兆,要立即请医生诊冶。 7.交叉过敏反应:与阿司匹林一般无交叉过敏反应。但有报告在阿司匹林应用后发生哮喘的病人中有少数人可在用药后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反应。 8.对诊断的干扰: (1) 血糖测定:应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酶法测定时可得假性低值,而用己糖激酶/6磷酸脱氢酶法测定时则无影响; (2) 血清尿酸测定:应用钨酸磷(Phosphotungstate)法测定时可得假性高值; 5-羟吲哚醋酸(5-HIAA)测定应用亚硝基萘酚(Nitrosonaphthol)试剂作定性过筛试验时可得假阳性结果,定量试验不受影响; (4)肝功能试验:应用一次大剂量(>8~10g)或长期应用较小剂量(<3~ 5g/日)时,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胆红素浓度、血清乳酸脱氢酶浓度及血清转氨酶均可增高。 9.下列情况应慎用。(1)乙醇中毒、肝病或病毒性肝炎时,有增加肝脏毒性作用的危险;(2)肾功能不全,虽可偶用,但如长期大量应用,有增加肾脏毒性的危险。 10.在大量用药或长期治疗期间应定期作造血功能及肝功能检查。 11.服药3天后,若发热不退或疼痛不减应请医生诊治。 12.本品仅为对症治疗药,在使用本品时,应尽可能进行病因治疗。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应考虑到孕妇用本品后可能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虽然哺乳期妇女用本品后在乳汁中可达一定浓度,但在哺乳婴儿尿中尚未发现本品或本品代谢产物排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不推荐使用。
  儿童用药
  3岁以下儿童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应避免使用。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发生减退,本品半衰期有所延长,易发生不良反应,应慎用或适当减量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1)在长期饮酒或应用其他肝酶诱导剂,尤其是应用巴比妥类或抗惊厥药的患者,长期使用本品时,更有发生肝脏毒性的危险。(2)本品与氯霉素合用,可延长后者的半衰期,增强其毒性。(3)与抗凝血药合用,可增强抗凝血作用,故要调整抗凝血药的用量。(4)长期大量与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合用时,有明显增加肾毒性的危险。 (5)本品与抗病毒药齐多夫定(Zidovudine)合用时,可增加其毒性,应避免同时应用。
  药物过量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7
是要三分毒,药物都有副作用的,正所谓以毒攻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