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书法赏析啊?最好是书法作品(图片)加文字赏析

如题所述

我给你提供一篇吧:

《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也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纸本,行书 纵28.2厘米 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 唐天宝十四年(775),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挥泪写下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

  《祭侄稿》作为一篇祭文,作者书写时的心绪可想而知,整幅卷面并不清爽,干净,笔迹急促,匆忙,涂抹,删补时时可见。 纵观全篇,悲愤慷慨之气浮于纸端,开始时作者尚能驾驭住自己的感情,写得大小匀称,浓纤得体,至“贼臣不救,孤城围逼”再也抑制不住百感交集的愤激,像火山迸发,狂涛倾泻,字形时大时小,行距忽宽忽窄,用墨或燥或润,笔锋有藏有露,至“呜呼哀哉”,节奏达到了高潮,随情挥洒,任笔涂抹,苍凉悲壮,跃然纸上。起首的凝重,篇末的忘情,无不是作者心情自然流露。

  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起伏跌宕。《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不计工拙,无拘无束,纵笔豪放,一气呵成,血泪与笔墨交融,激情共浩气喷薄。《祭侄稿》是颜真聊最精彩的行书,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元鲜于枢跋语谓:“《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 元陈深日:“《祭侄季明文稿》,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 杂以流丽: 或若篆籀, 或若镌刻, 其妙解处,殆若天造 岂非当时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 而反极工耶?”

  《祭侄稿》作为颜书著名的“三稿(另二稿《争坐位稿》 , 《告伯父文稿》 )之一,曾收入宋、明、清诸代从刻本中,历代效仿者不绝,褒赞不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5

著名书法家潘守宇说:《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是以情作书的光辉典范,通篇洋溢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意境,让人观赏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感觉。

群贤毕至少长集,文人墨客修契礼。虽无丝竹管弦乐,却有觞咏吟唱题,茂林修竹惠风畅,崇山峻岭清流急。潇洒淋漓呈一序,天下行书数第一。

潘守宇, 自5岁每天习字大楷500字,一直到大学毕业,从不辍笔一日。幼秉庭训,始攻欧书,聪颖好学,勤勉过人,少年便已负书名。后遍临历代名家,融会贯通,自成风格,长于楷法,兼精隶书行草。曾赴日本、香港、台湾讲学办展,为日《朝日新闻》专题报道:《欧楷真功遨商海》,称其“中国之一流书道家”。   2008年9月“潘宏伟”的蝇头小楷兰亭兰亭集序在在日本以12万人民币拍出的. 荣宝斋现售其字一平尺上万。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15
去书店买本书,上面都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