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代关于“遵守承诺”的小故事,要配上插图!

最好图多点的~~嘿嘿~~~

立木为信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金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金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金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03
1、信如尾生
尾生故事始于《庄子·盗跖》篇:“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是一个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爱情故事,后人誉为守情有义的典范。
曾参的妻子带孩子去市场买菜,一路上孩子哭闹不停,曾参的妻子就对儿子说: "你回去吧,等我回去杀猪给你吃。"儿子果然乖乖地回家了。等她回到家里,就看见曾参正准备杀猪,就急忙阻止说:"我不过是想安抚儿子罢了,和孩子不用这么计较。" 但是曾参不同意:"怎么能和孩子开这样的玩笑呢?孩子现在还小,你这样说话不算数,他一定有样学样。你现在欺骗他,就是教他不守信用,而你不遵守约定,就会让孩子对你这个母亲失去信任,教育孩子可不能这样做。"说完之后,曾参就把猪杀了。
2、一诺千金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 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后来项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怒愤之下,刘邦下令辑拿季布。
幸好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是关东一霸,素以“任侠”闻名。此人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跟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汉马功劳。他很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还封他为郎中。不久又任命他为河东太守。
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季布和这个人是同乡,很瞧不起他,并在一些朋友面前表示过厌恶之意,偏偏曹丘生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特地请求皇亲国戚窦长君写一封信给季布,介绍自己给季布认识。窦长君早就知道季布对他印象不好,劝他不要去见季布,免得惹出是非来,但曹丘生坚持要窦长君介绍。窦长君无奈,只好勉强写了一封推荐信,派人送到季布那里。
季布读了信后,很不高兴,准备等曹丘生来时,当面教训教训他。过了几天,曹丘生果然登门拜访。季布一见曹丘生,就历露厌恶之情。曹丘生对此毫不在乎,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做‘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您和我都是楚人,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
季布觉得曹丘生说得很有道理,顿时不再讨厌他,并热情款待他,留他在府里住了几个月。曹丘生临走时,还送他许多礼物。曹丘生确实也照自己说过的那样去做,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 后人用“一诺千金”亚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
3、季札挂剑
根据《史记·吴太伯世家》和刘向的《新序·节士》里记载的一则小故事:
春秋时候,吴国公子季札将要访问晋国,佩带一柄珍贵的宝剑,顺路访问徐国。徐国国君看到季札身佩的宝剑,流露喜爱的神色,但又不好意思启齿。季札看出了他的心思,本想把宝剑赠给徐君,但是出使别国不佩剑不行。于是,季札在心中暗暗许诺:“等到完成使命回来,再次路过时,一定把剑赠送给徐君”。到季札返回时,徐君已经去世,季札非常悲痛、悔恨。他将宝剑赠给徐国的新国君,新国君回答说:“先君没有遗言交待,不敢接受赠剑。”季札的随从也进谏说:“这剑是吴国的宝贝,怎可轻易送人;何况徐君已死,何必一定要赠给呢?”季札说:“我上次没有把宝剑赠给徐君,是因为出使的需要,但是我心中已默默地许诺将宝剑赠给徐君,怎么能因为徐君去世,我就不舍得而违背原来的心愿呢?一个正直的人是不能这么做的。”因徐国新国君一再坚持不肯接受宝剑。季札无奈,只好去徐君的墓前,把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柳树上;再拜而去。
4、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5、舜和子产
孟子的学生万章问道:“有一次,舜的父亲和后母叫他修理仓库,舜登上屋面,他的父亲瞽瞍撤去梯子,放火烧仓库。
“又一次,叫舜淘井,舜很快淘好出来,他们不知道,以为舜还在井里,就往井里倒泥土。舜的异母弟弟象说:‘出主意掩埋老大,全是我的功劳呀!现在牛羊、仓库归父母亲;兵器、乐器和雕弓归我;两个嫂嫂么,到我的房间服侍我。’
“分配定当之后,象就到舜的居室,却看见舜坐在床上弹琴,大吃一惊,忸怩不安地说:‘多么想念你哦。’舜却说:‘你要帮助我治理这些臣民呀。’
“不晓得舜是不是知道象会杀害自己吗?”。
孟子回答说:“为什么不知道?象忧愁他也忧愁,象欢喜他也欢喜呀。”
万章于是说:“那么舜是假装欢喜啰?””
孟子回答:“不是。
“从前有人送条活鱼给郑国大夫子产,子产叫警卫员放到池塘里,那个人却私下把鱼煮了。回来向子产报告:‘刚把鱼放下水的时候,它停着不动。稍会儿就高高兴兴、轻松愉快地游走了。’子产说:‘到该去的地方了,到该去的地方了。’那个人出去以后说:‘谁说子产聪明?我把鱼煮吃了,他还说,到该去的地方了,到该去的地方了。’
6、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