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有哪些方面

如题所述

养生内容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民俗、艺术文化等内容。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养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应用范围广,适合人群较多。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法膳之称。其应用范围也较广,适合人群较多,营养内容也涉及到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应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锻炼形体,而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改变某种饮食结构,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养生需要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30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智者养生必须做到:一要饮食均衡,起居正常,身体阴阳平衡,病邪就不会伤害身体,健康长寿;二要懂得自然规律,顺应气候变化,把控自我行为;三要懂得调节情绪,不被情志所伤,保持平和心态,气血充足,百病不生。
要素一:
中医养生中十分注重饮食均衡。《黄帝内经》中提及“饮食有节,饮食有时,饥饱得中”强调饮食要分清主次,合理全面,营养均衡,同时饮食也需要有节制,过饥导致营养不良,气血衰少,引发各种疾病;过饱,超过脾胃的运化吸收能力,食物停滞,损伤脾胃。过多食用生冷辛辣食物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危害身体健康。
要素二:
养生与自然规律也是息息相关的,掌握了自然变化,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体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就能达到保健的目的。卧起有早晚四时之分,顺应自然规律,人就可以健康长寿,达到疾病预防的作用。
要素三:
中医养生特别注重精神调养,七情与人类脏腑功能相关联,过喜、过怒、过悲、过忧、过思,超过人体承受限度,就使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导致疾病发生。现在学习、工作、生活压力过大,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境平和,五脏协调,疾病自然不会找来。
第2个回答  2011-05-30
中医代表早期人类的医学启蒙,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其中包含大量的谬误,但是中国人的民族特质决定了中国人可以容忍你这些错误,并且极力的为之辩解。

中医营养学,同中医临床一样,以臆想为基础,以思辨为构架,极少接受实践的检验。

大量中医认为不能吃的东西,今天看来是不错的食物;大量中医认为可以进食的东西,现代医学证明可以造成人人体危害。

中医养生貌似很强大,实际很无聊,比如说多说话伤“气”,可是教一辈子学的老师并没有证据表明比人短寿。
中医讲“脾胃后天之本”,可是脾经常因为外伤被切掉。类似的还有“胆主决断”“心主神明”
第3个回答  2011-05-30
中医养生有很多方面,推荐一个中医养生的网站,华世论健,健康生活知识什么的都有很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