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距离保护?

如题所述

距离保护 - 正文
  用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即阻抗)构成的继电保护。又称阻抗保护。它的动作行为反映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距离的远近。与电流保护和电压保护相比,距离保护的性能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较小。
  当短路点距保护安装处近时,其量测阻抗小,动作时间短;当短路点距保护安装处远时,其量测阻抗大,动作时间就增长,这样保证了保护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线路。距离保护的动作时间 (t)与保护安装处至短路点距离(l)的关系t=f(l),称为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为了满足继电保护速动性、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求,目前广泛采用具有三段动作范围的时限特性。三段分别称为距离保护的Ⅰ、Ⅱ、Ⅲ段,它们分别与电流速断、限时电流速断及过电流保护相对应。
  距离保护的第Ⅰ段是瞬时动作的,它的保护范围为本线路全长的80~85%;第Ⅱ段与限时电流速断相似,它的保护范围应不超出下一条线路距离第Ⅰ段的保护范围,并带有高出一个△t的时限以保证动作的选择性;第Ⅲ段与过电流保护相似,其起动阻抗按躲开正常运行时的负荷参量来选择,动作时限比保护范围内其他各保护的最大动作时限高出一个△t。
  装置构成  一般情况下,距离保护装置由以下4种元件组成。①起动元件:在发生故障的瞬间起动整套保护,并可作为距离保护的第Ⅲ段。起动元件常取用过电流继电器或低阻抗继电器。②方向元件:保证保护动作的方向性,防止反方向故障时保护误动作。方向元件可取用单独的功率方向继电器,也可取用功率方向继电器与距离元件结合构成方向阻抗继电器。③距离元件:距离保护装置的核心部分。它的作用是量测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一般采用阻抗继电器。④时限元件:配合短路点的远近得到所需的时限特性,以保证保护动作的选择性。一般采用时间继电器。
  阻抗继电器  阻抗继电器的类型很多,实现原理也不尽相同。最常用的有全阻抗继电器、方向阻抗继电器、具有偏移特性的阻抗继电器等。它们的起动特性在阻抗复平面上是一个圆(见图)。圆的大小根据整定值调整继电器得到。当阻抗继电器量测到的阻抗落在圆内时,继电器起动;当量测到的阻抗落在圆外时,继电器不动。
  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除圆以外还有直线特性、割线特性、平行四边形特性等。
  用作相间故障的距离保护一般采用0°接线,接入阻抗继电器的电量为同名相的两相电压差与两相电流差,即妧AB与夒A-夒B(妧BC与夒B-夒C,妧CA与夒C-夒A)。量测到的是至故障点的线路正序阻抗,与距离成正比。对于长距离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的起动元件,为了得到较好的避越负荷的能力,送电端的阻抗继电器可采用-30°接线方式,即接入电量为妧AB与-夒B;受电端的阻抗继电器可采用+30°接线,即接入电量为妧AB与夒A。
  用作接地短路的距离保护要考虑零序电流引起的电压降落,必须采用零序补偿。接入阻抗继电器的电量应为同名相电压与同名相电流加零序补偿,即妧A与夒A+3k夒0。式中k为线路每相相间互感阻抗与正序阻抗之比,I0为零序电流。
  任何距离继电器均需克服机械阻力或阈电压才能动作,所以输入继电器的电流不能太小。输入继电器的电流较小时,继电器的起动阻抗将下降,使距离继电器的实际保护范围缩短,这将影响到与相邻线路距离元件的配合,甚至引起非选择性动作。为把起动阻抗的误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规定了精确工作电流这一指标。当输入电流等于时,继电器的起动阻抗下降到整定值的90%;当输入电流大于时,就可保证起动阻抗的误差在10%以内。因此精确工作电流愈小,则继电器愈灵敏。
  对于方向阻抗继电器,在近处发生短路时存在电压死区,即继电器拒绝动作。为了改善它的动作性能,常采用极化回路以消除电压死区。
  当系统发生振荡时,靠近系统振荡中心处的距离保护所测得的电压很低、电流很大,即阻抗很小。为避免在系统振荡时距离保护装置误动作,应加设振荡闭锁装置。在电压互感回路断线时也将造成距离保护误动作,也应增设闭锁元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29
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总工作于最大运行方式下,因此当运行方式变小时,电流保护的保护范围将缩短,灵敏度降低;而距离保护,顾名思义它测量的是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较小,保护范围稳定。常用于线路保护。

距离保护的具体实现方法是通过测量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实现的,因为线路的阻抗成正比于线路长度。
第2个回答  2011-05-29
一般的线路是均匀的。那么,线路的等效阻抗的大小,就与线路的长度有关。假设线路单位长度的阻抗是z。那么等效阻抗Z=zL。L是线路的长度。
理解以上概念,就不难理解距离保护:
一般线路发生接地故障。假设过度电阻为0。那么,我们通过测量电压U和电流I,就可以求出线路的主抗,Z=U/I=zL
这样就可以求出故障距离L。通过判定L是否在保护范围内,就可以实现保护。
实际应用中,我们保护范围X是已知的。那么,就会有个最大阻抗Zmax=zX。其保护原理就是:
Z=U/I<Zmax故障点在保护范围内,动作。
Z=U/I>Zmax故障点在保护范围外,不动作。(为了理解简单,没有考虑可靠性系数问题)

参考资料:张保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4-0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