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高效写汉字的方法是什么

如题所述

每天2小时,增加1500字,如果掌握5000字,可以做到3-6个月内左右完成。
学会并掌握5000个不同汉字,并不难,普通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前完成一点问题都没有。
现在的学生识字量少,即使高中毕业,大部分学生都未掌握5000字,超过4500字就是次通用字,掌握的人会很少。
很掌握5000字的原因有很多种,最重要是识字思维基础,其中最常见有如下两种原因:
1、很多家长在学龄前不重视识字,上小学后识字量少,基础薄,但小学对识量的要求又很急迫,短期内,使学生的识字压力很大。
2、识字量的基础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如果小学三年级之前没有2000-3000字的底,之后学生对识字就失去兴趣,再大规模增加识字量并掌握汉字,就变得困难。
3、识字方法有问题
看看一年级教材中的生字,就会明白

你会会发现:
1、 这些生字都是散的,大多没有关联,学生识字只能是死记硬背,跟很多小学语文老师交流过,这样学习,学生识字的回生率达到70-80%(学过几天后又忘了)
2、 针对生字,没有什么专门的词句训练,比如:立,让学生组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回答:起立、立正。只会老师教过的,课本外的组词就不会了
3、 课本上的歌谣、句子过于口语化,且与生字关系不大,都是独立的一套,看图写画也很困难,对于识字也没什么帮助
这种状况,也会导致学生对汉字没有了兴趣,走入一个死循环,识字越来越困难。
有什么解决之道呢?
必须使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快速再加大识字量
小孩子看汉字是一幅画,是一幅幅抽象画,高年级学生虽然可以更抽象,但识字及理解字义,脱不开汉字的图形字义,汉字是三维的,重字形字义大过字音。
根据本人的经验,使用人字学习法教授学生识字过程中,从多角度全面学习识字、理解字、组词、造句及经典阅读,孩子就不会出现忘记的问题:
简单举例说明下,如生、声字等
1、图形记忆,了解每个字的原理及造字本义: 声,象形字,象馨石形状,编磬是一种乐器

2、将字组合拼拆: 生,由土和草独体图形组成,熟悉独体文、合体字

3、画与写,把汉字当成画来学习,通过画汉字接触、熟悉、理解并记忆汉字图文

4、逻辑思维的方式去理解汉字,让汉字活起来

5、识字以歌谣方式,更好的理解汉字的字义,歌谣都是从造字本义角度传唱

6、组词造句,并将国学经典句子嵌入识字当中

7、汉字拼图、玩具等方式,寓教于乐

8、汉字绘本形式

9、汉字视频,一字一视频,一字一科普,将汉字变成一幅幅图像

使用多维启蒙方式,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且汉字本身就蕴含着左右脑的思维(绘画、音乐属右脑,逻辑、抽象属左脑)。不把识字当成一门课程去死记硬背,孩子有了兴趣,才会有好效果。

这样教一年级的学生,改变的是一种识字思维模式,之后,只要有不到50-100识字量,专注力还可以,最好的识字效果:三天,每天2小时,增加1500字,如果掌握5000字,也就半年左右。当然,效果好坏,也是因人而异,但上述方法效果甚佳,对于零基础的外国人,学习汉字也很轻松,一天1.5小时能识11-15个字,能组词、成语、短语及句子,半年1800字,说读写都没问题。 (以上图文来源于《人字学习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