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啼血怎么理解??

如题所述

杜鹃啼血是一个典故,传说古蜀国有国君名杜宇,又称望帝,被臣子逼位,逃于山中,死后忧愤,化而为鸟,名为杜鹃鸟,终日悲啼,以至嘴角流血,血流到花上,就是杜鹃花。在古诗文中,杜鹃是一种悲鸟,但凡心中哀伤悲痛时,往往会借这鸟来表达,所以但凡出现杜鹃,即是表达一种悲伤。
其实,杜鹃鸟就是布谷鸟,又因其声“布谷”,像“胡不归”(为什么不归),又成了思乡思家的一个象征。
反正,杜鹃是种悲鸟,含着伤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29
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是白居易听完曲子和歌女的自陈后,对自己被贬浔阳悲惨生活的描述.原文为“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意在以杜鹃与猿的叫声嘲咋反衬琵琶的动听,也是白居易对自己不幸处境的自嘲.

“杜鹃啼血”,是指杜鹃这种专情的鸟类,在配偶死去后,会不住的哀鸣,直至吐血而死.“杜鹃啼血”的意象被古人运用在诗中,常用来渲染悲凉凄冷的氛围,赞扬坚贞不渝的爱情,或是控诉现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5-23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由此可见,杜鹃鸟或花都带上神话色彩,寄托了诗人伤感和无尽的哀怨,

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当作一种悲鸟,当作悲愁的象征物了。
第3个回答  2018-07-06
杜鹃啼血是一个典故,传说古蜀国有国君名杜宇,又称望帝,被臣子逼位,逃于山中,死后忧愤,化而为鸟,名为杜鹃鸟,终日悲啼,以至嘴角流血,血流到花上,就是杜鹃花.在古诗文中,杜鹃是一种悲鸟,但凡心中哀伤悲痛时,往往会借这鸟来表达,所以但凡出现杜鹃,即是表达一种悲伤.
其实,杜鹃鸟就是布谷鸟,又因其声“布谷”,像“胡不归”(为什么不归),又成了思乡思家的一个象征.
反正,杜鹃是种悲鸟,含着伤感.
第4个回答  2007-06-04
杜鹃啼血么,这个好象有典故吧,反正就是说杜鹃(我真不高兴打字.....)好象是一声声的叫,每叫一声就吐出口血,直到血尽而死,反正这东西就是形容那声音很凄惨罢了,和猿哀鸣差不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