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种刑法叫:吞金,为什么人吞了金就会死?

如题所述

吞金自杀这种死法并不是那么容易,对很多人来说这种死法最常见的还是在影视剧中,就如同《红楼梦》中尤二姐自杀,《延禧攻略》中傅恒的丫鬟青莲自杀,都是吞金自尽的。

吞金为什么会死?其实并不是金子有毒,而是金子的比重太大,吞下肚后可以造成胃下垂或局部坏死穿孔,导致死亡。一般吞下超过10克的金子,就可能造成致命伤害。

古时吞金死亡的说法

1.吞金是一种物理自杀方法。利用金的重量坠破肚肠引发腹腔感染而死,这是一种很痛苦的死法。

黄金对于人是一点毒性都没有,只是黄金比重大,下坠压迫肠道,不能排出,而一时又不会致命,吞金者是疼痛难忍折磨而死。所以吞金求死在记载中属于稀有种类,不是平民百姓所能够享受到的。

2.金是重金属,我们也知道引起蛋白质变性的一个因素是重金属,如果重金属和蛋白质结合造成体内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以后就造成肌体很多生化反应不能完成,生理功能不能发挥,因此就会造成死亡。

3.金不是常说的那种重金属,并且没有辐射。化学性质也十分稳定,不溶于强酸(王水除外)或强碱,也不与蛋白质反应,不会引起所谓的蛋白质变性。

所以吞金会死人这种说法基本没有科学道理,当然如果你吞很大一块金子下去也是会死的,如同你吞很大一块石头下去一样,撑死。

4.过去的吞金是指水银,那水银倒的确有毒性,水银进入食道会造成汞中毒

另外要指出一点,古文中的金很多时候代指金属。比如我们说历史上的金石并用时代,就是指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过渡阶段,这里的金可以理解为铜。

然后看史书中关于货币的记载有黄金、白金、赤金,其实就是指黄金、白银和铜。在夏商周时期,青铜被叫做金还是比较普遍的,而青铜器上的铭文也被叫做“金文”。

后来新朝王莽时期铸造过一款钱币“国宝金匮直万”,而当时史书记载:此钱可易金千两!其实这里的金也是铜,指得是值一万个铜制钱。

西汉《史记平准书》:“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当时主流货币还是以制钱为主,但那时候黄金已经出现。

时间的推移,商品交易越来越发达,作为财富象征和支付手段的黄金显得越来越稀缺。黄金至唐以后才真正的大行其道。

在清朝如果说“一金”,不带单位,就是一两白银,如果带单位,说“一两黄金”,那就是黄金。从清末到民国,“一金”就指一个银元了。

对于吞金自杀的人,无论自杀的方式是哪一种,给人的感觉都不是最好的死法,选择吞金自杀的人应该是这两种人,一种就是脑子有病或者当时的环境下只有这一种能致死的办法,另一种就是守财奴,他们死也要把自己钱财带到棺材中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4
吞金导致死亡的原因不是因为金子有毒性,而是因为吞金会导致人体的消化道破裂,出血及发生其他并发症,金子的比重太大,吞下肚子之后,会造成胃下垂,或者是局部坏死穿孔导致死亡
第2个回答  2023-06-19
古代的金子致死的原因大体有两种原因:第一,古代的冶炼技术不好,金子中含有很多杂质,参合着其他的化学成分,人体吞下去后接触到肠道,中毒致死。
这种观点还有待商榷,金子的密度很高,物理性质也比较坚硬。那些包裹在里面的化学成分会被溶解吗?能产生很强的毒素吗?还有人认为金子自身还有水银的成分,也有少量的微量元素是有毒的,如铅或者是汞之类进入人体后会带来严重的水银中毒。
第二,金子的重量很大,当金子进入体内后,金子很难被胃里面的胃酸溶解,随着胃和肠道的蠕动,金子也逐渐的下沉。而金子的形状不一,通过小肠时和小肠相互碰撞,导致肠道内出血。时间久了,人就会因为大出血而死。
另外金子坚硬,体积又大,很难排出到体外。所以金子致死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进入体内不能被溶解,导致体内大出血而死。
第3个回答  2020-10-04
金是重金属,有毒,一旦吞进去,很难排出体外,它的密度非常大,容易造成肠胃粘膜破裂,从而致人死亡。
第4个回答  2020-10-04
吞金而亡主要是因为金子会堵塞肠道,划破内脏,导致身体出血而亡,过程很残忍且痛苦。另外,如果吞的是假金,还会中毒,所以不管吞真金假金,都会死亡。古代的刑法不如现代刑法人性化,有些刑法的制作就是为了让囚犯体会痛苦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