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十三壮士归玉门”究竟讲的是一个什么典故?

如题所述

现在将士们正在外面受苦,如果陛下不管他们,以来寒了将士们的心,放纵了匈奴。二来也让忠诚良将对陛下的通知失去了信心,如果匈奴下次来犯,陛下哪还有可信的人可用?当时的汉章帝只有19岁,哪里会作这么长远的打算,因此他决定放弃对远在塞外作战士兵的救援,因此便有了以上的那段对话。


其实,汉章帝不打算救援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需要去救援的地方路途遥远,即使赶到,或许将士们都已经战死,所以觉得没有什么救援的必要。但最终在鲍昱的劝说之下,汉章帝还是觉得出兵救援。说到这次救援,可是调动了大批人马,救援军队的人数达到了7000以上,那么他们要救的到底是谁?

这还得从一年前说起,当时西域战乱不断,于是前任皇帝汉明帝便派班超等人前去平定,并一同政府车师国,还在西域设立了以陈睦为都护的都护府,而大部队则班师回朝。几个月后,匈奴派遣军队攻打车师国,本来陈睦留下守城的士兵就不到一千人,匈奴突然来犯,陈睦等人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于是就把情况上报给朝廷。但是当时韩明帝去世,新王汉章帝继位,于是便出现了救与不救的问题纠纷。


其实,西域自西汉灭亡之后,与东汉一直都是互不干涉。直到汉明帝继位才发动了收复西域的战争,而在平定了战乱、设立了都护府之后,匈奴又再次挑起战事,因此,这或许是匈奴在暗暗憋大招!当时,班超等大将都在与西域的战争中浴血奋战,还好东汉朝廷并没有抛弃他们,及时的派遣了军队前去救援。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在1900多年前的西域战争中就得到了很好地印证。了解汉朝文化的一定对陈汤、苏武这些人都不陌生,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后代说明了何为血性、何为坚韧不拔,而且他们心中一直都有信仰,相信朝廷一定不会抛弃他们。


终于,朝廷的救援军队在第二年的正月成功抵达了,大败匈奴,但在这时又发生了冲突,有的人觉得应继续前进,去救援天山以北的耿恭等人,但有些人因为天气的恶劣萌生了退缩的念头,最终,是范羌带领了2000多人前去救援,我们不知道当时他们是怎样克服恶劣的天气去解救耿恭等人,只知道这份义气与勇气是永垂不朽的。

在等待救援的耿恭等人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粮草、没有水源,即使匈奴再怎么诱惑,他们还是坚守城池,等到范羌等人到来时,他们只剩下了饥肠辘辘的26个士兵。看到救援部队到来时,士兵们纷纷流下了泪水,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但是回家的路并没有那么顺畅,匈奴一次次的进攻,最后回到玉门关时,原来的26人只剩下了13个,这就是十三壮士归玉门的故事。故事是历史的,精神是温暖的,在职不要忘记保家卫国,在情不要忘记兄弟情义,这是汉朝的故事,也是华夏的血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