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养花》预习资料

课文的详解有吗?(⊙_⊙)?

养花 老舍

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老舍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我不愿时时落泪。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象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赏析]
成功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字面之外还有一层意思,也就是古人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似乎作家并不曾要表达这种意思,是我们在阅读时体味到的。
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养花”,全篇也没有一处离开养花。但是,在字里行间,我们又听到作者另一个声音:“生活是多么有趣啊!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它简直就是一篇生活的赞歌,洋溢着对美的事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作家只字没有提到这个意思,可是每个字又都包含着这个意思。
这篇散文因为有了这样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才会让人感到味之不尽,富有魅力吧!
这种弦外之音是打哪里来的呢?它是打作者的心里传出来的,它是作者的心声,它不是硬塞进去的,不是技巧,不是寓言之类的“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心灵中没有的东西不可能流淌于笔端。
若是老舍先生不是这般打心眼里热爱新生活,若是他没有那样一棵善良、美好的心灵,他是发不出这样的弦外之音的。
他心地太美、太善良了,他太爱美好的东西了。他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就难过;抢救风雨中的花草,累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他感到说不出的有意思;他甚至会感谢起花草来,因为它们给了他快乐……散文中流露出的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正是源于老舍的那颗美好的心。
所以,文学创作塑造的第一个形象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创作就是把自己的心打开给人看。以抒情为主的散文、诗歌尤其是这样。只有美丽的心才能唱出美丽的歌。艺术的修养离不开人格的修养。陆游说写诗的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意思吧。
《养花》写得非常自然、流畅,像是面对朋友随随便便讲出来的,像是清泉自然而然流泻出来的,看不到一点刀斧痕迹。
然而,它又很讲究结构、讲究布局。全篇不离养花,层次十分分明,或谈养花的爱好,或谈养花的辛苦,或谈养花的快乐,或谈养花的忧伤……有对比,有变化。最后一段,寥寥数字,画龙点睛,明确题旨,收束全文,使全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有功夫,却又似乎不见功夫,自然天成,这才是为文的最深的功夫呢!

参考资料:严禁抄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0
课文题解】  本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他的作品语言生动、幽默。我们的教材中选用他的作品最多。《养花》一文,文风质朴,显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法指导】  先默读课文,再给本文编写提纲,然后从提纲人手分析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得到了哪些乐趣。  先列提纲再作文是个好习惯,有助于提高作文能力。编写作文提纲,一般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再想好选择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然后写清楚作文材料是怎样一步步安排的。例如本课,作者就是紧紧围绕养花的乐趣来写的,选取了正面、侧面甚至反面反映养花给作者带来乐趣的材料,一层一层地表达了中心。我们要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养成列提纲的好习惯。  

内容结构图示】              

养花目的——爱花,当乐趣       (养花为乐)              

养易活花——北京气候不好              

怎样养花——天天照管,摸着门道    (劳动亦乐)         

养花 需要劳动——有益身心,享受乐趣             

  共享成果——夸花 → 赏花 → 赠花   (成果之乐)              

也有忧愁——菊秧砸死,几天没笑容              

其乐无穷——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给人启迪)  

【词语解释】  乐趣(lè qù):使人感到快乐、有趣。  计较(jì jiào):①计算比较,本课指在意,当回事。②争论。  奇花异草(qī huā yì cǎo):稀有的、不易见到的珍贵花草。(例句)张家界森林公园里有许多奇花异草。  大雨倾盆(dà yǔ qǐng pén):倾,倒。形容雨下得很大,就像用盆子往下倒一样。(例句)午饭过后,大雨倾盆。  置之不理(zhì zhī bà lǐ):置,搁置,放。理,过问,理睬。课文中指把花草放在一边,不去管它。“之”在文中指花草。(例句)你既然答应妈妈要照顾妹妹,那就不应对妹妹置之不理。  自生自灭(zì shēng zì miè):由它自然生长,自然死亡。文中指任花草自然发展,不加过问。  关切(guān qiè):一般用于对人的亲切关怀。  门道(mén dào):门路。本课指由于经常和花打交道,所以逐渐懂得管理花草的方法、窍门。  三年五载(sān nián wǔ zǎi):载,年。三年五年。(例句)我大哥到云南参军了,要等三年五载以后才能回家探亲。  循环(xún huán):本课指周而复始的运动。  调节(tiáo jié)使事物得到合理的调整。  昙花(tán huā):一种常绿灌木,夜间开放,开花时间极短。  秉烛夜游(bǐng zhú yè yóu):秉,拿,持。夜间持着蜡烛游玩。课文是指因为昙花总是夜里开放,大家举着蜡烛去看,很有在夜间游玩、观赏的味道。  

【近、反义词】  近义词:难过——伤心照料——照管关切——关怀调节——调剂见识——知识门道——门路  反义词:关切——冷落真理——谬误开放——凋谢  

【重点句子解析】  1.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如此循环”就是像这样循环的意思,指“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先写一会儿再到院子里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然后再出去……这句话是说养花付出的劳动可以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调节,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比吃药效果还好。  2.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这两句话直接道出养花的乐趣,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作者对养花乐趣的总结十分辩证,耐人寻味。“喜”和“忧”、“笑”和“泪”、“花”和“果”、“香”和“色”,既一一相对又紧密联系。欣赏自己养的花,和观赏他人养的花,感觉是不大相同的,因为欣赏自己养的花,就是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自豪感和期待之后的成功感、欣慰感。这段话表现了作者高尚的养花情趣。  

【分段及段意】  按材料的性质,各自然段相对独立,可分为七段。  第一段:写养花的目的。  第二段:写养的是什么花。  第三段:写怎样养花。  第四段:写养花须付出劳动。  第五段:写与别人一起分享劳动果实的乐趣。  第六段:写养花也有忧伤。  第七段:总述养花的乐趣。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作者写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写作特点】  1.本文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像对老朋友叙谈家常,读起来亲切、自然。  2.课文围绕中心,写得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段与段之间联系紧密,前后照应运用自如。例如前面写到:“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后边写到,“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前面写:“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后面写“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这样写就使文章结构严谨。 【知识延伸】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他一生创作丰富,著名的长篇小说有《月牙》《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老舍是一代“语言大师”,有驾驭语言的本领,尤其善于运用北京话,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形成一种通俗又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他的《趵突泉》《我家的猫》《草原》《养花》《林海》等曾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第2个回答  2011-06-13
老舍~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
笔名来历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笔名。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本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他的作品语言生动、幽默。我们的教材中选用他的作品最多。《养花》一文,文风质朴,显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养花》写得非常自然、流畅,像是面对朋友随随便便讲出来的,像是清泉自然而然流泻出来的,看不到一点刀斧痕迹。   然而,它又很讲究结构、讲究布局。全篇不离养花,层次十分分明,或谈养花的爱好,或谈养花的辛苦,或谈养花的快乐,或谈养花的忧伤……有对比,有变化。最后一段,寥寥数字,画龙点睛,明确题旨,收束全文,使全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有功夫,却又似乎不见功夫,自然天成,这才是为文的最深的功夫呢!   承上启下句(过渡句):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   段落大意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因爱花而养花。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分述养花的过程——劳动之乐,成果之乐。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养花其乐无穷。   总结:养花中寻乐趣,劳动中长见识。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作者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   1.第一人称来写,文字朴实,读来亲切自然。   2.围绕中心,层层相接,条理分明,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紧密,最后一段将前六段内容归纳起来揭示中心。
课文可以分三段。
     (1) (2—6) (7)
文章题目:养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最后一句在文中起到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作 用 1 2-3写花的生命 4-6写养花的快乐和忧愁 7-8总结
中心思想:这篇文章通过写老舍对花的喜爱,对养花的热爱,以及对养花过程中的挫折,和养花带给老舍的乐趣,体现出了老舍喜爱花喜爱劳动的心情。
第一段第一句话概括全文点明中心。
第三段写在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最后一段总结作者的感情。四、五段主要突出了老舍对花的喜爱之情。
可以吗...不行再加..
第3个回答  2012-05-11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地图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老舍《养花》预习资料 2011-5-31 22:32 提问者: 小薇4563 | 悬赏分:15 | 浏览次数:2065次
问题补充:

课文的详解有吗?(⊙_⊙)?
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选为满意回答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参考资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取消

回答 共7条 2011-6-1 11:09 你好啊网友 | 二级
课文可以分三段。
     (1) (2—6) (7)
文章题目:养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最后一句在文中起到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作 用 1 2-3写花的生命 4-6写养花的快乐和忧愁 7-8总结 赞同0| 评论 2011-6-1 15:34 M159PO | 一级
自己写 赞同0| 评论 2011-6-2 19:28 亚樱玖 | 二级
中心思想:这篇文章通过写老舍对花的喜爱,对养花的热爱,以及对养花过程中的挫折,和养花带给老舍的乐趣,体现出了老舍喜爱花喜爱劳动的心情。
第一段第一句话概括全文点明中心。
第三段写在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最后一段总结作者的感情。四、五段主要突出了老舍对花的喜爱之情。
可以吗...不行再加.. 赞同0| 评论 2011-6-13 18:32 问问女侠 | 一级
老舍~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
笔名来历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笔名。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本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他的作品语言生动、幽默。我们的教材中选用他的作品最多。《养花》一文,文风质朴,显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养花》写得非常自然、流畅,像是面对朋友随随便便讲出来的,像是清泉自然而然流泻出来的,看不到一点刀斧痕迹。   然而,它又很讲究结构、讲究布局。全篇不离养花,层次十分分明,或谈养花的爱好,或谈养花的辛苦,或谈养花的快乐,或谈养花的忧伤……有对比,有变化。最后一段,寥寥数字,画龙点睛,明确题旨,收束全文,使全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有功夫,却又似乎不见功夫,自然天成,这才是为文的最深的功夫呢!   承上启下句(过渡句):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   段落大意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因爱花而养花。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分述养花的过程——劳动之乐,成果之乐。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养花其乐无穷。   总结:养花中寻乐趣,劳动中长见识。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作者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   1.第一人称来写,文字朴实,读来亲切自然。   2.围绕中心,层层相接,条理分明,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紧密,最后一段将前六段内容归纳起来揭示中心。
课文可以分三段。
第4个回答  2011-06-02
中心思想:这篇文章通过写老舍对花的喜爱,对养花的热爱,以及对养花过程中的挫折,和养花带给老舍的乐趣,体现出了老舍喜爱花喜爱劳动的心情。
第一段第一句话概括全文点明中心。
第三段写在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最后一段总结作者的感情。四、五段主要突出了老舍对花的喜爱之情。
可以吗...不行再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