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的使命是什么

如题所述

教育行业的使命是: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湘西职院整合组建以来,主动承担教育强州、职教扶贫的历史重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和优化环境,学院服务脱贫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


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

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需要教师源源不断、持之以恒的付出和奉献。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没有爱心的老师,不可能教出关爱他人、感恩社会、奉献祖国的学生。广大教师要爱学生,用博大的胸怀去温暖、去爱护、去感化。

要爱学校,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意识,从内心深处热爱学校,与学校共荣辱;要爱自己,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多关注自己的健康,保持健康身体,保持良好心态。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只有具有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起来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成就更大的事业、成就更好的自己。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坚守立德树人初心 担当教书育人使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7
传授知识是当代教育的第一个使命,也是基本使命。无论哪个学科,无论哪个教师,必须准确无误地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中国的老师此项任务完成得出色。出于某种心理,教师们跟着导向走,应试始成是中国老师们教学的根本目的。上世纪90年代末,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世界教育大潮,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素质教育”理念。应该说这是顺应全球科技发展的潮流的积极举措。但是中国基层教育主管们魔术般的完成了上级的新号召,全国出现了“素质教育口号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的皆大欢喜局面。全国性的老师跟着考试命题原则走,练习题压得学生叫苦连天。近些年“应试技巧”的书铺天盖地,有“应试指导技巧”的老师还挣了大钱──学生成了机器,学校成了工厂。一旦考试结束,学生们会把书和笔记撕得粉碎,然后大脑空空地迎接下一个学校。
第2个回答  2020-10-08
如果要说教育行业的使命,简单概括为四个字“教书育人”。
教书,就是向学生传输有用的知识,为今后走入社会工作岗位上打下知识的基础,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也为自己的各种生活创造财富。
而育人是指在思想品德上的一种教育,比如教育孩子爱国爱党,乐于助人,尊老爱幼,远离毒品等等,让孩子从小在心里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以,教育行业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05
教育行业的使命是什么,近年来我从事教育督导工作,走遍了巴彦淖尔每一所学校,走过自治区许多盟市,走过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包括新疆建设兵团。遇到和经历各种类型的主题教育,产生了很多不解和困惑。

一些学校将“三字经”、“弟子规”引入校园、引入课堂,却忽视了传统文化中强调等级和服从的落后因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显相悖。一些学校保留了乡土文化,却忽视了它的封闭与落后,没有时代气息。一些地方和学校引进一些外来文化,却忽视了它的功利性和快餐文化特点,破坏了原有的文化生态。这些教育的不当行为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但是这些教育又都很重要,不能简单取代。如何有效开展诸类教育,发挥它们的正能量,需要正本清源。

人类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什么?众说纷纭,观点不一。我比较认同下面一种说法。

共产主义接班人
共产主义接班人
小臭臭;为未来而战
第一,传承民族文化。凡有人类教育存在,无论在校园、在村庄、在牧场,传承民族文化是必然的选择。


第二,为未来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未来社会需要各级各类人才,人们为了自身发展需要,也应该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

第三,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不管你是什么民族、什么身份、什么人才,你必须是一个合格的现代的公民,否则就是教育的失败。 我以为,这才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由此我想到,中国现代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的历史使命,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内容。有了这一大前提,各类教育就有了灵魂、有了统帅、有了目标。

第一,为我所用。我们需要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乡土文化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等,但是应该用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要求去审视和关照这些教育,凡是有利于培养国家认同感、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教育就保留之传承之发扬之,凡是不利于培养国家认同感、不利于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教育,就应该摒弃之淘汰之批判之。要注重传承中扬弃,交流中互鉴。要注重以我观物,而非以物观物。没有坐标和目标,就没有是非、没有自我、没有自觉和自信。要注重各类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最终为我所用,而非我为所用。这个“我”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其次,多元一体。一体就是国家的认同感,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多元是指地域、民族、身份、环境不同,形成多元文化,如多元的民族文化、多元的地域文化、多元的行业文化等等。只有一体,没有多元,文化就会走向封闭、落后、单一,不可持续发展,难以创新发展。只有多元没有一体,就会形成一盘散沙,各自为阵,难以形成强大的力量,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多元一体,有机结合,由个体的“俗”形成共同的“雅”,由共同的“雅”影响个体的“俗”,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才会可持续发展。在一体基础上,各地各校积极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让学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